村集體領辦合作社 強了村富了民

東方聖城網 發佈 2020-08-13T11:12:02+00:00

近日,在梁山縣小路口鎮王窪村的宇鑫服裝加工廠里,工人們正在趕製衣服。「自從建了這個服裝廠,在這裡幹活,一天能掙五六十塊錢,既能照顧孩子,也能照顧家裡…

近日,在梁山縣小路口鎮王窪村的宇鑫服裝加工廠里,工人們正在趕製衣服。「自從建了這個服裝廠,在這裡幹活,一天能掙五六十塊錢,既能照顧孩子,也能照顧家裡……」村民於東東告訴記者,她之前在青島的一家皮衣服裝廠做工,常年漂泊在外,孩子和父母成了她最大的牽掛。村裡建起服裝加工廠後,她毅然回到村裡的廠子上班,這一干就是四年。

小路口鎮王窪村位於黃河灘區,村內土地灘區占一半,黃灌區占一半,曾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的小村莊。種植規模小、技術落後導致村民收入普遍低下。近年來,王窪村黨支部探索建立了「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了梁山縣灘區碩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梁山宇鑫服裝加工廠,努力突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瓶頸,促進群眾增收。

「以前,村集體收入很少,村裡沒有收入,群眾基礎也不好。通過建設服裝廠,我們又成立一個合作社,村集體面貌有了極大的改善,村集體收入明顯增加,去年村集體收入已在五萬元以上。」小路口鎮王窪村黨支部書記王大璽說。從2016年至今,該村用四年的發展時間,成立了自己的服裝加工廠,隨著服裝加工廠的日益擴大,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村裡還建起了專業種植大棚,使該村擺脫了村集體經濟貧困處境。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服裝廠遇到銷售難題,王窪村積極探索銷售新路子,截至目前,服裝廠已為村集體增加了3.1萬元的收入。

村集體有了穩定的經濟支撐,在發展思路上也有了新的提升,如今的王窪村早已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收模式,開始利用村集體收入發展更多項目。為做好土地文章,王窪村成立了梁山縣灘區碩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整合村內資源,已將全村1257畝土地全部完成流轉,把土地包給種糧大戶,種植紅薯、大豆等黃河灘黃金穀物一千二百多畝。「剩餘30畝地,我們村引進了項目,將建40個大棚,搞君子蘭養植。」王大璽告訴記者,合作社發展特色種植項目帶動和安置貧困戶就業40餘人,即將建成使用的10個大棚,一年的租賃費用可為村集體增加近十萬元的年收入,王窪村也已從以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三千元左右,增長到了現在的年人均收入一萬元以上。(記者 楊柳 通訊員 周楊 許加鵬 鄭國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