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置換中以ROM技術定位脛骨假體的旋轉力線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發佈 2020-08-14T08:12:54+00:00

摘要:文題釋義:ROM技術:其原理是先固定股骨假體,然後安放脛骨假體試模而不固定,使脛骨假體試件在股骨假體的引導下進行旋轉位置的自我調整,達到脛骨平台自然的與股骨假體結合併處於最合適位置的目的,該技術是目前臨床上定位脛骨假體旋轉力線較為常用的方法,但據文獻報導,該技術確定的脛骨假體旋轉力線可能存在誤差。

摘要:

文題釋義:

ROM技術:其原理是先固定股骨假體,然後安放脛骨假體試模而不固定,使脛骨假體試件在股骨假體的引導下進行旋轉位置的自我調整,達到脛骨平台自然的與股骨假體結合併處於最合適位置的目的,該技術是目前臨床上定位脛骨假體旋轉力線較為常用的方法,但據文獻報導,該技術確定的脛骨假體旋轉力線可能存在誤差。

膝關節置換:經歷了150年的演變史,目前已經成為晚期骨性關節炎患者的主要治療措施。根據膝關節置換部位可分為單間室置換(單髁置換)、雙間室置換(膝關節內外間室)、髕股關節置換及三間室置換(內外間室及髕股間室)。國內運用最多的為膝關節雙間室置換,常用的術式包括後交叉韌帶替代型和後交叉韌帶保留型雙間室置換,多數文獻認為選擇哪一種手術方式對患者的長期療效無顯著差異。

背景:ROM技術是膝關節置換過程中確定脛骨假體旋轉力線的常用方法,但該技術的準確性仍存在爭議,目前ROM技術可能的影響因素尚未見報導。

目的:探討膝關節置換過程中運用ROM技術確定脛骨假體旋轉力線的影響因素。

方法:納入61例初次接受單側膝關節置換的患者,男18例,女43例,年齡55-78歲,術前均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所有手術均採用後穩定型膝關節假體。所有患者對治療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根據ROM技術確定閉合與未閉合內側支持帶時脛骨假體旋轉軸線,同時定位後交叉韌帶止點中點與髕韌帶內側緣連線(Akagi線)作為參考線,測量2種情況下ROM技術確定的脛骨假體旋轉軸線與Akagi線的相對位置關係,術中判斷髕骨軌跡分型,從而確定髕骨軌跡分型及閉合內側支持帶與否是否為ROM技術的影響因素。

結果與結論:①術中出現Ⅰ,Ⅱ及Ⅲ型髕骨軌跡時,未閉合內側支持帶時ROM技術確定的脛骨假體旋轉軸線與Akagi線之間的夾角分別為(0.5±2.5)°,(-0.9±2.6)°及(-3.9±3.4)°;閉合內側支持帶時夾角分別為(0.6±2.3)°,(-0.3±2.2)°及(-1.5±2.9)°;② Ⅲ型髕骨軌跡可導致ROM技術確定的脛骨旋轉軸線與Akagi線之間的夾角明顯偏內(P < 0.05);③對於Ⅰ,Ⅱ型髕骨軌跡,是否閉合內側支持帶對ROM技術確定的脛骨假體軸線無明顯影響(P > 0.05);對於Ⅲ型髕骨軌跡,閉合內側支持帶可明顯減小ROM技術確定的脛骨假體旋轉軸線與Akagi線之間的差異(P < 0.05);④結果提示,ROM技術對Ⅰ,Ⅱ型髕骨軌跡的全膝關節置換能夠較準確地定位脛骨假體的旋轉軸線,無需閉合內側支持帶;出現Ⅲ型髕骨軌跡時,無論是否閉合內側支持帶都可能造成脛骨假體過度內旋。

ORCID: 0000-0002-7360-1881(李葉天)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人工關節;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內固定;數字化骨科;組織工程

關鍵詞: 膝關節置換, ROM技術, 脛骨旋轉軸線, 髕骨軌跡, 脛骨前後軸

文章來源: 李葉天, 劉富恩, 尹 力, 張 輝, 陸 鳴, 高維陸, 尹宗生. 膝關節置換中以ROM技術定位脛骨假體的旋轉力線[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24): 3840-384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