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莫言》———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人生軌跡

大觀影像 發佈 2020-08-15T13:49:46+00:00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平安莊,童年正值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難時期」,這一時期的經歷對他有深遠影響。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平安莊,童年正值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難時期」,這一時期的經歷對他有深遠影響。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輟學,在農村勞動長達10年,主要從事農業,種高粱、種棉花、放牛、割草。

莫言父親管貽範曾經上過兩年私塾,於1978年去世

1962年,莫言與堂姐。這是莫言小時候唯一一張照片

莫言與大哥管謨賢、好友張世家。這是他自己認為兩個對他人生影響比較大的人。管謨賢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曾任高密一中副校長

位於高密東北鄉經濟發展區平安莊的莫言舊居,如今已闢為文化旅遊景點

莫言與父親母親在一起

1976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四年時間裡,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哲學和歷史書籍,包括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的《資本論》等,將圖書館裡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

莫言年輕時的戎裝照

1981年5月,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1982年,被提為正排級幹部,部隊恢復授銜時,被授予上尉軍銜,後被提為少校,為副師職幹部。1983年5月,調到延慶總參三部五局宣傳科任理論幹事。

莫言發表處女作的《蓮池》雜誌,1979年創刊,五年後停刊

莫言一家三口的早期照片

1984年秋,因作家徐懷中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現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創建文學系,並看到莫言的《民間音樂》後,十分欣賞,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年輕時的莫言在進行文學創作

1985年初,在《中國作家》雜誌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而一舉成名;同年,馮牧在北京華僑大廈主持莫言創作研討會,汪曾祺、史鐵生、李陀、雷達、曾鎮南都高度評價了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

莫言與已故著名作家王路遙

1986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同年,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小說《紅高粱》,引起文壇轟動,該小說描寫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民間抗日故事,讚頌民族大義,弘揚民族精神。1987年,中篇小說《歡樂》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一、二期合刊上,由於當時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而遭到批判,《人民文學》雜誌主編劉心武遭到停職調查,這期刊物也被收回銷毀;同年,出版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

莫言文集

高粱地里的莫言

莫言與張藝謀在電影《紅高粱》劇組

1988年2月,由《紅高粱》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榮譽的中國電影;同年,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講述天堂縣蒜薹全部滯銷,數千蒜農憂心如焚,縣府官員不聞不問,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數千蒜農衝擊縣府,釀成嚴重「蒜薹事件」,但這部小說一度只能在港台地區出版;同年,參加中國作協委託北京師範大學辦的研究生班。

電影《紅高粱》劇照:高粱地里的野合

電影《紅高粱》海報

莫言與鞏俐、姜文、張藝謀在電影《紅高粱》劇組

電影演員鞏俐因主演電影《紅高粱》而一舉成名

1989年,出版長篇小說《食草家族》,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膜拜,同年,出版長篇小說《十三步》,運用荒誕藝術手法描寫知識分子和現實生活。

199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1992年,第一部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國出版。1993年,出版長篇諷刺小說《酒國》,講述發生在酒國的腐敗案。

1996年,出版長篇小說《豐乳肥臀》,該小說從抗日戰爭一直寫到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以汪洋恣肆的筆觸對波瀾壯闊的歷史進行了描繪。1997年,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並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1999年,出版長篇小說《紅樹林》,以南國都市和漁村為背景,再現當代人對權、錢、情、色的多層面慾望。

2000年,憑藉長篇小說《酒國》獲得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同年,長篇小說《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18位)。2001年,小說《紅高粱》成為唯一入選《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頂尖文學名著的中文小說;同年,出版長篇小說《檀香刑》,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駭人聽聞的酷刑。

冷靜思考是莫言先生的人生常態

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四十一炮》,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折射出了農村改革初期兩種勢力、兩種觀念的激烈衝突,以及人性的裂變,在倫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2004年,出版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2005年,長篇小說《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但一票之差落選,《檀香刑》的落選也再次引發了文學界關於茅盾文學獎的爭議;同年,獲得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根據莫言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的電影《暖》曾獲國際國內數項大獎

莫言接受家鄉濰坊電視台的採訪

2006年,獲得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成為繼巴金之後,第二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同年,出版長篇小說《生死疲勞》,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50年的歷史,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係。

莫言在自己的工作室

2008年,憑藉《生死疲勞》獲得紅樓夢獎以及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蛙》,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

莫言漫畫像

2011年,獲得韓國萬海文學獎,成為首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並且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2013年,擔任網絡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4年12月,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

莫言與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在高密東北鄉

2013年,莫言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4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紅高粱》海報

莫言與弘一大師在一起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11月,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首度書法個展《筆墨生活——莫言墨跡展》在北京博物館展覽。

莫言與文藝界代表在一起參加會議

莫言在文學講堂上授課

2019年4月,小說《等待摩西》獲得第15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同年,被英國牛津大學攝政公園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稱號,並且,學院宣布成立以莫言命名的國際寫作中心;同年,被秘魯天主教大學、迭戈·波塔萊斯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12月,小說《等待摩西》獲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

《等待摩西》發表於2018年《十月》第一期

2020年7月31日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

獲諾獎後莫言與妻子杜勤蘭在瑞典合影留念

杜勤蘭,女,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山東高密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妻子,與莫言生下一個女兒管笑笑。1995年,女兒管笑笑和母親離開山東,隨莫言來到北京生活。莫言經常說他的成功不在寫作上,而是有個幸福的家,與妻子結婚三十多年來,感情深厚。從照片中以夫妻兩人很有夫妻相,杜勤蘭看著很是溫婉、嫻熟,估計莫言文學創作道路上給莫言不小的幫助。據悉莫言目前只有一個女兒。

莫言與夫人杜勤蘭在一起包餃子

莫言先生的女兒管笑笑

管笑笑在講壇上

管笑笑與國際友人在一起

莫言與杜勤蘭的女兒管笑笑,1981年出生於高密平安莊,19歲考入山東大學外語學院學習,成績優秀,又被保送清華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現在職攻讀北京師範大學當代文學博士。

管笑笑23歲,就創作出長篇小說《一條反芻的狗》,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這些年,還發表了譯著《加百列的禮物》,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笑笑和爸爸一樣很低調,很純真。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親才離開山東,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此時,莫言正在構思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妻女的到來剛好可照顧他。也許是受父親影響,笑笑對手寫的書信情有獨鍾,不僅用鋼筆,還經常用毛筆和宣紙給父親寫信。這讓莫言深為感動,他就把女兒用宣紙寫的信貼在客廳牆壁上,有空便細讀品味。

一次暑假過完,女兒忐忑不安地把一部19萬字的初稿拿給莫言看,莫言才大吃一驚。看完初稿,莫言只淡淡地說了兩個字:「還行。」2003年初,這部名為《一條反芻的狗》的小說出版。7月,莫言的新作《四十一炮》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這對父女作家,給文壇平添了一段佳話。

莫言女兒管笑笑陪父親到老家高密東北鄉老宅故地重遊

莫言一家三口合影

來自於農民,熱愛農民。莫言先生與擺地攤的老農交談

獲諾獎十年後攜力作《晚熟的人》再震文壇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小說作品《晚熟的人》於2020年7月31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對於往屆眾多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們,素來有個「諾獎魔咒」——一個作家在獲得這個文壇最高獎項之後,往往難以再寫出更好的作品。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艾斯普馬克曾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莫言前些年也曾坦言,自己獲獎後確實經歷了一個不短的調整期。

莫言的上一部長篇小說是他2009年底出版的《蛙》,2011年8月《蛙》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時間過去多年,出版社對這本即將面世的《晚熟的人》有這樣的透露語:「根植鄉土,小心聆聽四面風雨;塑造典型,大膽挪借八方音容。從《紅高粱》到《晚熟的人》,從歷史深處步入現實百態,自開天闢地臻於氣象萬千。」

據悉,這部以「十年蘊積人事全新」寫就的《晚熟的人》,依舊根植於鄉土,依然是讀者熟悉的那個莫言,卻會帶給讀者一種陌生、驚喜的閱讀體驗。

莫言先生近照。攝於家鄉高密膠萊江河畔

莫言先生墨跡(一)

莫言先生墨跡(二)

莫言先生墨跡(三)

莫言先生墨跡(四)

莫言先生墨跡(五)

莫言先生墨跡(六)

坐看風雲起,心中有氣象

(全網首發,根據資料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