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明明詩書 發佈 2020-08-15T16:32:48+00:00

開元十三年,李白25歲,此時的他,已經游遍川蜀,才名遠播。李白出蜀之後,遊歷各地,結識名流,希望能有人舉薦,從而得到入仕為官的機會。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25歲,此時的他,已經游遍川蜀,才名遠播。「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心懷遠大理想的李白不甘心名藏蜀地,決定「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李白出蜀之後,遊歷各地,結識名流,希望能有人舉薦,從而得到入仕為官的機會。也許是性格使然,他雖然結識了不少知交好友,但卻一直得不到權貴的認可,入仕不順。他只能苦苦等待時機,直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得玉真公主和賀知章舉薦,唐玄宗下詔,召李白入長安,此時距他出川已是近20年了。

李白接到詔書,大喜若狂,揮筆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欣喜若狂的李白,狂飲高歌,與家人歡聚一堂,一掃前半生的鬱郁不得志,躊躇滿懷。心底里的喜悅和壯志豪情化為仰天狂笑,此時的他真的以為自己得到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機會。

可惜,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這種天性使然,他註定是不被權貴所接納的。李白自己也接受不了做做翰林,寫寫青詞,贊贊楊貴妃……李白是有遠大抱負的,怎麼會接受這種角色定位?沒了初見時的欣喜,蜜月期一過,唐玄宗和李白就互相看不對眼了。天寶三年(公元744),李白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這前後也就兩年的光景,苦等近20年,結果才兩年,又被打回原形,李白心中苦悶與茫然可想而知。那首著名的《行路難·其一》就是當時心態的最好註腳。


行路難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此詩是李白離開長安時所寫,此時已經完全沒了當初來時的喜悅。縱使美酒佳肴當前,也沒了狂飲高歌的心思,內心滿滿的茫然與苦悶。當然以李白的狂傲個性,他也不會從此一蹶不振。面對困難,他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鼓勵自己,受挫只是暫時的,自己將來一定會有機會,像姜尚、伊尹那樣大展宏圖。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充分展現了李白勇於突破困境意志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麥可·翁達傑在《戰時燈火》中有一句話:生活就是困厄。是的,生活從來都是不容易的,就像今年新冠肆虐的這種情形,也許真的不是人生中遇到的最糟糕的情況。面對困難怎麼辦呢?總不能躺平等死吧!再難也要去努力啊!就如羅曼·羅蘭所說: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