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狂收26億,斬獲3項奧斯卡大獎的戰爭片有多牛?

史塔克電影 發佈 2020-08-13T20:33:43+00:00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黑馬電影《1917》斬獲了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奧斯卡獎。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黑馬電影《1917》斬獲了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奧斯卡獎。

而在此之前,這部電影就已狂攬了包括攝影、剪輯、原創配樂、藝術指導等在內的34座大獎,併入圍了十項奧斯卡提名。

全球票房達到了3.9億美元(人民幣26億),至今,在豆瓣上,也有著8.5分的高分。


01,

這是一部戰爭片,1917年,一戰激戰到了關鍵時期,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接到了上級的命令,需要立即趕往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遞一個「停止進攻」的訊息。

因為德國的撤退只是一個陷阱和誘餌,如果追擊,1600人都有生命的危險。

八個小時的時間,爭分奪秒,危在旦夕,在完成這一項艱巨任務的途中,寂靜的死亡之地,遍地屍體的陣地,隨時可能降臨的危險,縈繞著整部電影。

兩個主人公,是兩位極其普通的士兵,是斯科菲爾德和布萊克。

他們翻出了壕溝,進入到了敵軍的陣營。

在敵軍的戰壕中,引爆了地雷,壕洞塌陷。

當他們挽救墜機的德國軍的時候,自己的戰友布萊克也被殺害。

剩下斯科菲爾德一個人踽踽獨行,任務更為艱巨。

劇情非常的簡單,119分鐘的電影,從頭開始就能夠猜到結尾。

然而,能夠吸引觀眾們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就是因為前方不可預知的危險和突圍的過程。

他們只是兩個普通的士兵,在傳遞消息的過程中,即使是敵軍的陣營,他們也沒有想過去傷害對方,只是想著完成任務。

然而,自己的慈悲和善良,卻讓他們處於劣勢的一方。

這是人性的複雜,也是戰爭的殘酷。

02,

不管是好萊塢的戰爭片,還是國產戰爭片,都有兩個很重要的主題,即反戰思想和人性的揭露。

這是戰爭片的主旨,也是不能偏移的主題。

電影雖然沒有直面戰爭的殘忍,然而,我們也可以從很多的細節和側面窺探出戰爭的慘烈。

德軍撤退時殺害的牛,馬匹,埋藏的地雷,甚至連樹木都要砍伐殆盡,不給英法聯軍一點生存的機會。

其實,這些並非是空穴來風,或者是藝術渲染。

據了解,這一部電影是根據導演薩姆.門德斯的祖父阿爾弗雷德的回憶錄改編而成的。

在一戰期間,導演的祖父正是一名信號員,他有一個任務,就是需要穿越過敵占區,去尋找他失蹤的士兵。

劇中,布萊克想要去尋找他的哥哥,不幸犧牲,也是一個彩蛋。

電影選擇的時間是1917年4月9號。

一戰期間的阿拉斯戰役,在歷史上,德軍越過了德法邊境,而英軍的第5師和第50(諾森伯蘭)師負責反擊。

危機的情況已經蔓延到了南方,德軍先鋒撕開了一道缺口,還要試圖切斷英國遠征軍的聯繫,讓他們和法軍的主力軍分開。

而英國遠征軍的兩個步兵師,有15000人,執行終極任務的也只有第6及第8達勒姆輕步兵營以及支援的第4和第7皇家坦克團,也就是2000人左右。

電影中對應的步兵隊伍,1600人,正是第6及第8達勒姆輕步兵營。

同時,德軍在撤退的時候,實施了很不人道的「焦土政策」。

他們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燒毀了村莊,砍伐了果樹,污染了這裡的水源,很多行動不便的老弱婦孺被留著這裡。

同時,他們還埋藏了很多的絆雷和誘殺裝置以及防守的士兵,試圖阻止英法士兵的進攻。

在電影中看到的婦女帶著嬰兒,沒有牛奶,卻對於斯科菲爾德照顧有加,是對這一段歷史的還原,也是對於人性的美好的體現。

戰爭毀滅了他們的家園,然而,對於陌生人傾囊相助,也是人性的光輝。

03,

這部電影並非是戰爭大片,沒有著重去展現戰爭的場面,兩軍對壘和廝殺的殘忍;

沒有軍官之間的心理較量,卻通過了兩個普通士兵的故事和任務,讓觀眾們感受到了戰爭對人的衝擊。

也正是因為這樣平凡人的故事,才更顯真實和感動。

兩個士兵拿著槍枝,在硝煙戰火中守護著對方的後背,他們的身後則是綠油油的茂盛草地和開滿了小花的櫻桃樹,這樣的色彩和構圖對比,則反映了導演的一個尺度。

在一般的電影中,明亮清新的色彩是象徵著人性的純美和光輝,而如此優美的環境中,要展開一場又一次的廝殺,這樣的人性對比清晰可鑑。

同時,最津津樂道的,要數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拍攝了。

所謂的「一鏡到底」,其實就是一個長鏡頭拍攝。

這樣的方式在很多電影中都有過,比如《鳥人》《奪魂索》等,國產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和《路邊野餐》也都有長鏡頭的拍攝。

然而,《1917》呈現出來的,是長達將近2個小時的,流暢的長鏡頭。

導演薩姆·門德斯曾經表示,長鏡頭並非是在炫技,而是為了營造出來一種「沉浸感」,帶領著觀眾一起回味那個歷史性的年代。

好萊塢戰爭片的光影和色彩是偏離與外部世界的,在對戰爭場面的攝影中,往往是通過大眾的心靈想像來構建和拍攝的。

比如,為了增強觀眾的代入感,為觀眾們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和刺激,很多的電影都選用的是長鏡頭跟蹤或者是走動搖晃的鏡頭。

通過不太平衡的顛簸和晃動,讓觀眾們跟隨著主人公的視角,最大限度的形成了觀眾們和劇中人物重疊和同化的錯覺。

所以,我們在煙塵繚繞的冷灰色場面中,看到士兵,也是在審視自我。

結語

戰爭片始終是以觀眾為基礎的,一方面,呈現了殘酷的戰爭場面,歌頌反戰主題。

另外一方面,則是對於危難中人類最為普遍情感的認同,從視聽語言到光影畫面,達到和觀眾的共鳴。

珍惜和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