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訪:在扶貧車間找到了脫貧路子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20-06-10T09:19:49+00:00

據弘德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任軍介紹,弘德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村,村裡有1699戶、701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時有1036戶、4497人,大都是從固原市原州區、吳忠市同心縣等地遷居而來。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來到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的扶貧車間,了解扶貧車間帶動當地村民脫貧情況。「總書記的到來讓我們受到很大鼓舞,以後一定全力運營發展好車間,更好幫助大家脫貧致富。」車間負責人侯剛興奮地說。

今年30歲的侯剛不久前剛剛升任車間負責人。提到年輕的「侯廠長」,同事們都要豎個大拇指。

5年前,侯剛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據弘德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任軍介紹,弘德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村,村裡有1699戶、701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時有1036戶、4497人,大都是從固原市原州區、吳忠市同心縣等地遷居而來。

侯剛也是遷居村民的一員,8年前他和父母一起從原州區張易鎮搬遷到弘德村。「我父母在家種地,我們兩口子在外地打工,收入不咋高。」侯剛回憶道。

2017年9月,弘德村扶貧車間開工建設,專門生產各種規格高、中、低檔瓦楞紙箱、紙盒、禮品盒等包裝用品。

「父母年紀大了,兩個孩子也沒有人帶,看到村裡建了扶貧車間,就在家門口,當時高興壞了,我們倆決定進車間打工。」扶貧車間建成運營後,侯剛夫妻成了第一批進車間的工人。

剛進車間時,侯剛做的是單一的機器操作工作,但他底子好、年輕好學,工作閒暇時,對各類機器都忍不住研究操作一下。「時間一長,我們車間的大型模切機、高速印刷開糟機、粘箱機、貼面機、釘箱機,我都能操作了。」提起機器和技術,侯剛的話明顯多了起來,語氣隱隱有些自豪。由於對機器操作得心應手,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餘,他也會時不時指導一下其他工友。

技術全面無短板、機器操作嫻熟,加之勤勞能吃苦,侯剛逐步從一名普通工人做到了小組長、主機手,職位越升越高,但他始終堅持在一線參與生產工作。

今年3月份,扶貧車間全面復工復產,但由於機器閒置了兩個月,重新運作時發生了故障,生產進度受到嚴重影響。作為車間的技術「大拿」,侯剛主要負責進行搶修。

「當時我們要趕製一批訂單,機器修不好訂單就要延遲,說不好還要被取消。所以我們整宿沒睡覺,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及時把紙箱生產出來,供給了廠家。」今年,在大家的推舉下,侯剛出任了車間負責人,身份轉變後,他更是幹勁滿滿。據他介紹,最近車間生意不錯,近幾個月已經實現產值500萬元,銷售收入350萬元。

今年,侯剛夫妻兩人的月收入都達到了七千多元,一家人在家門口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脫貧致富夢。

「在扶貧車間、特色農業等項目的帶動下,我們村貧困發生率從69.8%下降到了0.78%,建檔立卡貧困戶從1036戶減少到了20戶,去年我們成功實現了整村脫帽。有很多像侯剛這樣的村民在扶貧車間裡找到了脫貧路子,走上了致富大道。」任軍介紹。

從窮小子到車間負責人,侯剛成了弘德村扶貧車間的「形象代言人」,當被問及有什麼致富經驗,侯剛憨厚地笑了:「我覺得沒啥,就是不要怕從最基礎的活干起,人一定要勤快。幹不成的事不能就那樣撂著,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幹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文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