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關節置換後雙下肢長度及相關功能變化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發佈 2020-06-10T15:23:52+00:00

摘要:文題釋義:膝關節置換:一種治療膝關節終末期病變的手術方式,可明顯減輕患者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但尚有約20%患者存在術後不滿意情況,需進一步研究加以改善。

摘要:

文題釋義:

膝關節置換:一種治療膝關節終末期病變的手術方式,可明顯減輕患者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但尚有約20%患者存在術後不滿意情況,需進一步研究加以改善。

下肢全長片:完整呈現全部下肢解剖結構的影像記錄方法,可用於評估下肢總體力線(髖膝踝角)及下肢功能長度,為膝關節置換提供術前參考及術後功能評價。

背景:膝關節置換後功能不佳的原因有許多,下肢不等長作為其中的一種,對膝關節置換後功能的影響程度尚未被充分研究。

目的:分析全膝關節置換後患者下肢不等長的變化程度、可能影響因素及功能變化。

方法:收集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行全膝關節置換患者107例(124膝),男23例,女84例。單側全膝關節置換90例(90膝),雙側全膝關節置換17例(34膝),其中分次雙側全膝關節置換且間隔時間超過6個月的3例(6膝)併入單膝組;因此單膝組共93例(96膝),雙膝組14例(28膝)。患者對治療及試驗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分別於術前、術後10 d及術後6個月拍攝患者站立位下肢全長正位片並測量記錄下肢長度及髖膝踝角,大體測量膝關節屈曲攣縮角並記錄美國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

結果與結論:①全膝關節置換後患者下肢長度隨著畸形矯正而增長,術後6個月下肢長度長於術後10 d,術後10 d 時70.2%的患者下肢增長,術後6個月79.0%的患者肢體增長;②術後10 d及術後6個月時,術後屈曲攣縮角矯正量與術後下肢長度變化量呈正相關;③術側肢體延長程度與術後美國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增量呈正相關;④術前與術後下肢不等長發生率接近,術前為45.1%,術後10 d為 55.3%,術後6個月為46.0%;⑤術前及術後6個月下肢不等長受雙下肢畸形差值影響,術前的影響因素為雙下肢髖膝踝角差值及雙下肢屈曲攣縮角差值;術後6個月時影響下肢不等長的因素是雙下肢屈曲攣縮角差值;術前及術後6個月時下肢不等長影響雙下肢美國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評分差值。

ORCID: 0000-0002-9642-4136(唐金龍)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人工關節;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內固定;數字化骨科;組織工程

關鍵詞: 全膝關節置換, 影像診斷, 下肢不等長, 髖膝踝角, 內翻, 外翻, 屈曲攣縮

文章來源:唐金龍, 楊冠傑, 劉 磊, 徐石莊, 趙鳳朝. 全膝關節置換後雙下肢長度及相關功能變化[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15): 2310-231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