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救治多例高危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

南方日報 發佈 2020-06-09T05:19:12+00:00

如果把人的心臟比作一套兩房兩廳的小戶型居室,那麼,那麼,冠狀動脈就是通往房間內部的水管,而主動脈則是身體所有水管的「總供水管」,水管旁邊還並行著電線,一旦電線發生漏電,就會引起各種惡性的心律失常,比如房顫,一旦總供水管的內部出現細小的裂痕,裂痕發生撕裂,就會造成主動脈夾層。

心內科團隊正在開展射頻消融介入手術。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蔡志雄(右一)帶隊開展義診。

■編前語

如果把人的心臟比作一套兩房兩廳的小戶型居室,那麼,那麼,冠狀動脈就是通往房間內部的水管,而主動脈則是身體所有水管的「總供水管」,水管旁邊還並行著電線,一旦電線發生漏電,就會引起各種惡性的心律失常,比如房顫,一旦總供水管的內部出現細小的裂痕,裂痕發生撕裂,就會造成主動脈夾層。

當前,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有較多患者在康復後,生活無法完全自理,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負擔。

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關注「心」健康,從當下開始,從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開始。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多以急性劇烈胸痛為表現,可伴有背痛及腰腹痛。主動脈夾層病的致死率極高,若不及時接受規範治療,一個月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75%及90%,嚴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汕頭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大動脈團隊在蔡志雄副主任的帶領下迎難而上,已獨立順利完成十多例,包括雜交手術及大破口夾層在內的高危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腔內修復治療,效果優良,讓粵東地區的主動脈夾層患者免於奔波,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高效的專業救治。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宋芾 通訊員 黃晴

多例降主動脈夾層患者獲救

據心血管內科大動脈介入組王文亮副主任醫師介紹,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其內膜破裂處常位於近段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範圍僅限於降主動脈包含腹主動脈,但不累及升主動脈,可以通過微創介入手術進行主動脈腔內修復治療。主動脈腔內修復術具有創傷小、成功率高等優勢,是目前治療B型主動脈夾層,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改善預後的首選治療方法。

近日,汕頭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了多例發生在降主動脈包含腹主動脈的夾層患者,並順利開展介入手術。

患者林老先生今年70歲高齡,近日因胸背痛一周入院,相關檢查結果顯示,其主動脈CTA提示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入院時血壓明顯升高,夾層破裂風險較高,有介入手術指征。四天後,林老先生在局部麻醉下,接受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術後複查主動脈造影顯示其破口完全封閉,無內漏,效果滿意。術後,該患者恢復良好,一周後准予出院。

另一位患者鄭先生,今年65歲,有高血壓病史,入院前突然發生劇烈的胸痛,被家人緊急送至汕頭市中心醫院,當時進行主動脈夾層CTA篩查,顯示其主動脈夾層屬於Stanford B型,患者夾層破口緊鄰左鎖骨下動脈,情況危急。

心血管內科大動脈介入組陳少敏副主任醫師告訴筆者,他們當時考慮到,由於患者主動脈破口緊挨著左側鎖骨下動脈,如果直接進行介入手術治療,覆膜支架會影響大腦及左上肢供血。

最終,心內科大動脈介入團隊經充分討論後,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以「雜交手術」的方式解決難題。4月22日,患者由心外科在全麻下,開展左鎖骨下及左頸內動脈「弓上分流」手術;4月23日,患者由心內科大動脈介入團隊在局麻下,進行主動脈腔內修復術,過程順利。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很快康復出院。

67歲的患者葉某,因「上腹痛4小時」入院,有高血壓病史及長期大量吸菸史,CTA檢查結果顯示其B型主動脈夾層破口大,主動脈假腔明顯擴大,使真腔受壓嚴重,破裂風險很高。入院一周後,送介入室進行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植入主動脈覆膜支架一枚,整個術程順利,術後複查主動脈造影提示其破口完全封閉,未見內漏,效果滿意。術後患者病情好轉、穩定,一周後即出院。

每隔1小時死亡風險上升1%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蔡志雄表示,主動脈與心臟連接,是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血管,正常主動脈有內膜、肌層和外膜層次清楚的三層結構,人體所有器官的動脈均由主動脈發出,血流通過主動脈及各級分支血管輸送到達全身臟器組織,達到營養、代謝、排毒等功能。

「主動脈夾層是指主動脈內膜發生撕裂,使得血液從裂口處流進入到主動脈壁,從而使血管的中層和外膜分離,在這裡形成假腔。一旦破裂,將迅速出現大出血導致死亡,搶救成功率極低。」蔡志雄說。

研究表明,主動脈夾層發病後,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每隔1小時,患者死亡風險會上升1%,有33%的患者會在24小時內死亡,50%的患者在48小時內死亡。65%到75%的患者,在急性期即發病兩周內死於夾層破裂、心臟壓塞、心律失常,以及重要器官缺血、壞死等嚴重的併發症。

近幾年,汕頭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在蔡志雄的帶領下,先後將中青年技術骨幹派往國外知名心臟中心及國內的廣東省人民醫院、上海、北京頂尖醫院心血管中心進修學習,從去年開始,截至目前,大動脈介入團隊已獨立完成多例高難度高風險的B型主動脈夾層介入手術,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六種病因可導致主動脈夾層

心血管疾病專家表示,主動脈夾層形成的原因,目前主要分為六種:高血壓、動脈硬化、結締組織病、先天性心血管病、損傷,以及不良生活習慣。

這其中,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主動脈夾層形成最常見的原因。有研究顯示,發生心血管夾層破裂的患者,約有70%伴有高血壓疾病。其主要原因在於,慢性高血壓使主動脈管壁變得僵硬,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撞擊力增加,使得血管壁的中層結構被破壞,從而容易形成夾層。動脈粥樣硬化也是因為影響血管壁內膜,致使血管壁鈣化、僵直,最終導致了夾層的發生。

結締組織病導致的動脈夾層破裂,主要是由於患者先天的染色體異常,使主動脈管平滑肌丟失,彈性組織損毀,血管硬度增加,從而引起了主動脈擴張和動脈夾層形成。而先天性心臟病,會導致主動脈硬化,伴有主動脈中層平滑肌細胞減少等表現。有研究顯示,一些醫源性損傷,比如主動脈瓣置換術等,會增加動脈夾層發生的風險;同時,年齡的增長,也可導致血管壁的老化,成為導致主動脈夾層發生的危險因素。

除了生理、病理因素,現代人日常的不良生活、飲食、睡眠習慣,同樣會增加動脈夾層破裂發生的風險。比如,高鹽、高膽固醇的飲食方式,會形成高血脂,加速血管硬化,容易導致心血管破裂;吸菸、喝酒同樣是高危因素,吸菸、飲酒對心血管的損傷作用非常明顯,可加速血管老化,降低血管壁彈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