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興水利長遠 人水和諧潤壽鄉

南方日報 發佈 2020-08-19T12:08:46+00:00

「之前遇到用水高峰期,總會出現水壓不夠、水量小等問題。現在好了!」話語間,賴大叔擰開了水龍頭,潔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告別「飲水難」,喝上「安全水」,是蕉嶺縣大力做好水文章的縮影。圍繞「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的水利發展目標,近年來,蕉嶺縣紮實推進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形成以大帶小、以城帶鄉的農村供水格局。

蕉嶺縣立足生態優勢,以水為脈,河流、岸線、景觀、道路與城市設施融為一體。汪敬淼 攝

工作人員正在查看供水實時數據。汪敬淼 攝

水利科普館裡,各大水利工程模型為參觀者帶來水利知識。 汪敬淼 攝

不斷完善的供水系統給村民提供了安全、衛生、乾淨的自來水。

汪敬淼 攝

集科教、宣傳、文化、休閒、親子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蕉嶺縣水利景觀公園。

汪敬淼 攝

高溫天氣,正是用水高峰期。與往常不一樣,家住蕉嶺縣三圳鎮的賴大叔不再因為用水問題發愁。「之前遇到用水高峰期,總會出現水壓不夠、水量小等問題。現在好了!」話語間,賴大叔擰開了水龍頭,潔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

告別「飲水難」,喝上「安全水」,是蕉嶺縣大力做好水文章的縮影。圍繞「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的水利發展目標,近年來,蕉嶺縣紮實推進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形成以大帶小、以城帶鄉的農村供水格局。與此同時,全面推行河長制,提升該縣河庫的管理保護能力,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治水保安,興水為民。蕉嶺縣立足生態優勢,以水為脈,讓河流、岸線、景觀、道路與城市設施自然銜接、融為一體,打造風景宜人的「壽鄉畫廊」,用好用活水資源,推動「世界壽鄉·富美蕉嶺」建設。

●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 實習生 葉海冰

通訊員 祝銀清 林劍湧 汪敬淼 廖靜宜

用水有保障

打通供水管網「最後一米」

中午時分,三圳鎮半山塗小組自然村村民徐德金正在廚房裡耐心地洗著青菜,嘩啦啦的自來水從水龍頭裡流出。隨時可用水,在三圳鎮半山塗供水項目建設之前,這是他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為了保障用水,我們村民協商統一時間供水,也就是我們必須得在供水時間裡儲水。」徐德金說,由於半山塗小組自然村地勢較高,依靠鎮上的自來水供給顯得不切實際。

如何打通群眾用水「最後一米」,蕉嶺縣將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規劃建設工作作為重點民生實事和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來抓。

一方面通過科學測算,打破鎮與鎮、村與村的地域界限,加大水資源統籌力度,擇優選取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的水源作為取水點;另一方面通過大力推動供水管網互聯互通,打通供水管網「最後一米」,堅決杜絕供水水源不足、水質不達標、管網「毛細血管」不通等問題。

2019年,三圳鎮半山塗供水項目納入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項目,水源由白田坑山塘引水,設計供水規模為日產52.6m3,新建1台凈水設備、1座50m3清水池、輸供水管網等,建成後由村級自行管理,現水價0.5元/m3,直接受益人口為380人。

「目前供水已正常運行,給村民提供了安全、衛生、乾淨的自來水。」徐德金笑著說,看到村裡用水情況的改變,在外工作的村民回家次數都多了。

專門設立農村飲水安全辦公室負責農村飲水工作,探索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統籌管理;共投入資金2.46億元,建成日供水總規模達3.5萬立方米的農村供水工程,覆蓋8個鎮97個行政村、453個自然村,受益總人口達16.5萬人;全縣19個省定貧困村、103個自然村已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完成率達100%……

為了實現農村安全保障供水、運行管護和水質監測等實現標準化、規範化,蕉嶺縣堅持抓細抓實,有規劃建設新的供水點,有計劃推動原有供水點進行改造升級。

三圳鎮的賴大叔不再為用水發愁,便得益於三圳鎮自來水廠的擴容改造。

蕉嶺村村通飲水工程負責人陳小紅介紹說,擴容改造工作之前,三圳鎮自來水廠供水水源由集雨面積4.5平方公里、總庫容為140.2萬立方米的礤背水口、隔子水庫供水。受水源不足、設施落後老化,管網老化等影響,「飲水難」「用水難」一直困擾三圳鎮、產業園區發展。

「通過現有水源工程改造、水廠改造、25千里管網改造等工程措施,將有效解決三圳鎮內九嶺、芳心、招福、福北、河西、順嶺等農村共1.5萬人飲用水難的問題。」陳小紅表示,打通供水管網「最後一米」是鄉村振興建設內容之一,能夠讓老百姓得到更大實惠。

在立足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基礎上,蕉嶺縣按照以大水廠帶動小水廠、以城鎮供水帶動鄉村供水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思路,全面啟動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設任務,分兩年完成總投資5536萬元的項目建設任務。

「力爭到2022年底,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規模化人口達85%,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達98%,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達95%。」蕉嶺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管水有良方

逐步實現「水網+網際網路」高效化管理

「視頻中的是我們犁壁灘水庫和黃竹坪水庫,是蕉嶺縣重要的水源地。當前的數據就是從這兩個水源地實時傳輸過來的。」在蕉嶺縣生態環境局水質監測辦公室里,技術人員指著匯總表介紹說。

不出門便可實時獲得水源地水質的監測數據,是蕉嶺縣結合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聚焦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飲用水源安全問題的生動實踐。「這一舉措大力提升了全縣水質監測水平,提高水污染預警預報能力,保障蕉嶺集中飲用水源水質的安全。」蕉嶺縣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賴天德說。

做好「水」工作,制度建設和管理實施缺一不可。如何保證全縣供水工程建好、管好、用好?蕉嶺縣逐步推動「水網+網際網路」的融合。

「你現在看到的數據都是實時更新的,我們的工作人員在後台直接可以獲取相關數據,全面掌握供水情況、供水質量。」三圳鎮供水服務所技術人員鄧崇建表示,通過智能硬體、遠傳水錶、水質監測器、流量監測器等設備的信息採集,在系統平台上可以對水錶用量、水壓、水質渾濁度、酸鹼度、余氯濃度、信號強度和管道流量具體情況進行監管。此外,動態監測下的數據還能同步於手機APP,用戶可以自助手機繳費查詢,管理人員可以手機定位故障設備。

「藉助數據自動分析,形成對村民用戶和服務人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水費收繳率、降低成本。」鄧崇建介紹,「水網+網際網路」的管理模式可以促進節能降耗,優化水利資源,提高管理水平。

當前,蕉嶺縣水務部門正不斷強化日常監管工作,與財政、衛健、生態環境、物價、審計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和溝通,做到一手抓好工程建設,一手監督落實各項制度,保障農村供水各項工作高效運作,而供水管理單位則以保障供水為出發點,確保農村居民可持續地獲得安全飲用水,完成「網際網路+人飲」的農村供水管理模式,不斷提升供水服務水平。

在管理模式上,蕉嶺縣因地制宜,全縣農村供水工程由蕉嶺縣東寶自來水有限公司統一管理。根據工程的規模不同,採取多種管理模式,成立相應機構(供水服務服、站、點等)進行管理,相繼出台《蕉嶺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蕉嶺縣農村飲水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蕉嶺縣農村飲水工程維修基金管理使用辦法(試行)》等管理文件。

目前,全縣已實施完成了蕉城鎮、長潭鎮、三圳鎮(蕉華)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工作交接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鎮村供水的規範化運營管理。蕉嶺縣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預計到2021年底,將全面完成全縣其餘鄉鎮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的交接、管理、運營工作。

保障飲用水,強化生活污水治理。蕉嶺作為全省15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示範縣之一,結合縣情實際,將分散建設的鎮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捆綁打包為「蕉嶺縣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縣捆綁PPP項目」,作為重點民生工作推進。

其中,鎮級生活污水處理採用「A2/O」處理工藝,處理後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村級生活污水處理採用「生物接觸氧化+人工濕地」工藝,處理後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

「項目具體建設為『5+200』,其中『5』指的是建設藍坊鎮、廣福鎮、文福鎮、南磜鎮、三圳鎮共5個鎮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00』指的是在全縣建設200套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管理員湯亞尼告訴記者,目前各級處理設備正在對接縣裡的數據平台,將實現無人值守與實時監測。

興水有載體

「壽鄉畫廊」連城鄉惠民生

空閒之餘,蕉嶺縣三圳鎮九嶺村黨支部書記徐文堅總要到村子附近的河道走走。「作為村級河長,日常我都要在村裡巡河,檢查沿河環境,維護河道整潔乾淨,看看有沒有安全隱患,水會不會有污染,垃圾會不會沒清理。」

在徐文堅看來,河長制是治水興水的重要舉措。治水興水不僅是看得到摸得著,更是能夠形成聯動效應。「村裡的河道乾淨了,村民意識提高了,現在村裡發展鄉村旅遊,可謂是紅紅火火。」

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蕉嶺縣同步進行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統籌兼顧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與當地實際生態環境充分融合協調,護坡護岸工程優先選擇格賓網、植草磚、拋石等結構進行生態護岸。

「綜合考慮村居、田園、生態等要求,突出關鍵節點的規劃設計,適度增加綠化、綠道、親水步道、小公園等景觀,讓規劃設計更貼近鄉村特色,達到了完善基礎設施與改善人居環境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目的。」蕉嶺縣水務局工作人員徐海文告訴記者,全縣已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務共18宗,治理河道長度171.054公里,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中小河流治理(二期)籌備工作。

治水興水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具體體現,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近年來,在省、市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蕉嶺縣緊緊抓住國家加快水利改革、加大水利建設投入的重大機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先後被選定為全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全國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全國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

在確保水安全的前提下,蕉嶺著手規劃建設蕉嶺特色碧道。碧道工程計劃總投資1.71億元,依託石窟河沿線的山水脈絡和秀美風光,圍繞水系、田園、村莊三大要素,將長潭白馬水鄉、「卡拉比—丘成桐空間」雕塑廣場、龍安濱水公園、廣東(蕉嶺)鄉建館、鄉村慢行系統、九嶺十里荷塘等串珠成鏈,總長20公里,規劃面積近200平方公里,覆蓋石窟河沖積平原20多個行政村,已成為培育發展鄉村休閒產業,打造一張匯聚美麗鄉村、生態產業、農村改革、鄉村治理和壽鄉人文的精緻名片。

為做活水文章,發揮精品游線示範引領作用,蕉嶺縣依託壽鄉畫廊「碧道」建設,近日新建成開放的水利景觀公園和水利科普館寓教於樂,讓生態景觀和特色文化交相輝映,進一步擦亮「世界壽鄉」品牌。

入夜時分,城市的萬家燈火錯落灑在石窟河面。「卡拉比—丘成桐空間」雕塑廣場上已經有不少群眾靜待蕉嶺縣石窟河全息3D雷射水秀的上演。「晚上出來河邊散散步,還能看錶演,感覺很好。」王先生拿著手機記錄下石窟河全息3D雷射水秀,準備與朋友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蕉嶺縣在實現供水融合發展,構建「水安全、水生態、優質水」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正著力推動「一瓶水」產業發展,打造「食、醫、研、養、游」一體化大健康產業格局。

一線實踐

廢棄砂場變身公園

蕉嶺建成梅州

首個水利景觀公園

下午時分,位於蕉嶺縣三圳鎮福北村的水利景觀公園迎來一批批前來休閒鍛鍊的群眾,感受壽鄉的慢生活。

水利景觀公園,建築面向石窟河河段,占地約9000平方米,其中水利科普館約300平方米,鄰近三圳鎮官人村、三里村等自然村。該公園結合石窟河周邊自然生態景觀,建有石窟河走向圖水利長幅浮雕、水利科普館、水循環系統、濱水步道、沙灘球場、休閒活動廣場等設施。

「在過去,這裡是廢棄的福北砂場,誰會想到如今會變成公園。」家住附近的曾女士笑著說,自從水利景觀公園開放以來,她的孫子每天都要到公園走一圈。

保留砂場管理房主體建築,將其改造成一座集科普和展示於一體的水利展館,將挾砂台改造為風車、燈塔等水文化景觀,配套沙灘排球場等兒童遊樂區、水循環系統模擬展示區、公廁及停車場等服務區。

通過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對其進行微改造,讓廢棄的福北砂場成為家門口的休閒公園,是蕉嶺縣用好用活水資源,打造水景觀的一個縮影。

作為梅州目前唯一一個以水利科學結合水利景觀的多元化公園,水利景觀公園集科教、宣傳、文化、休閒、親子娛樂等功能於一體。

走進水利科普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著名水利專家馮道立的名言「天下莫難於治水,亦莫易於治水」,掀開了浩蕩的水利歷史的一角。

「新中國成立後,蕉嶺在全省第一個全面實施縣城防洪堤除險加固、大規模實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在全省第一個成立縣級水務局和組建村級水利管理協會;在全省第一個實行河道采砂招投標和水資源開發權有償轉讓……」沿著展館布局往裡走,水利工程沙盤、清明上河圖、古代水利技術展示、蕉嶺水利榮譽及中小河流治理成效等內容接踵而至,為參觀者帶來一場水利知識盛宴。

水利科普館分世界水利史、中國水利史、蕉嶺水利史三個部分,全面介紹人類治水的歷史,重點介紹蕉嶺人民治理水患的歷史、各大水利工程、水利榮譽等內容,展現了蕉嶺人民銳意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毅力。通過靜物展品、文字圖片、模型復刻等多種布展方式,原本厚重枯燥的水利知識可以更鮮活、生動地得以呈現,也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落腳、學習和參觀,並在遊玩中接受水利知識科普教育。

不僅如此,該公園對岸建有一條長約1公里長的生態混泥土景觀帶,是梅州市率先使用生態混凝土打造而成,能適應植物生長,可進行植被作業,具有保持原有防護作用、修復與保護自然環境、改善人類生態條件的三大功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