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三)皇帝生涯

各論各的 發佈 2020-08-19T18:38:26+00:00

前言:一位優秀的統帥,只會領兵作戰是不夠的,他還需要協調後勤,安定人心,能屈能伸,應時而動。在戰場上,我親手射殺了大哥,這成了我後半生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


前言:一位優秀的統帥,只會領兵作戰是不夠的,他還需要協調後勤,安定人心,能屈能伸,應時而動。


01.

玄武門之變


在戰場上,我親手射殺了大哥,這成了我後半生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我是真的不想殺他,我曾經是那樣崇拜他,把他當成父親一樣。可我不敢呀,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他只要活著,哪怕是逃亡,我的皇位,李唐的江山,就都有可能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而且大哥如果不死,他的手下就會無休止地,對我的勢力發起瘋狂進攻。後來我才知道,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同時,大哥手下的薛萬徹,差點率軍攻下了我的秦王府。只是因為看到了大哥的首級,這才解散軍隊,自己孤身逃到山裡去了。這件事十分兇險,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在玄武門之變中,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後面的路還是十分兇險。畢竟當時長安的禁軍,滿朝大臣中的大多數,還是聽從父親的。開國之君的威懾,遠不是後世史書上,那個懦弱的形象可比。如果我真的取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也不會勝得如此兇險了。父親不開口,除了秦王府的舊人,以及常何那個愣頭青,沒有人敢接應我。


之後,我穿著染血的甲冑,來到了父親的太極宮,跪在了他的跟前。我知道父親已經得到了消息,只見他木然地坐在龍椅上。一日之間失去兩個兒子,對一位60歲的老人來說,打擊太大了。我跪在他的跟前,撩開他的衣襟,吮住他的乳頭,泣不成聲。父親揚起手來,卻又無力地垂下,只是連連嘆氣。


後來我們父子敞開心扉,把話都說開了,我也表示願意接受一切懲罰,任憑父親發落。父親最終還是饒恕了我,畢竟他只剩下我這一個嫡子了。要想保住李唐江山,皇位必須傳給我。其實我也是在賭,如果父親狠下心來,非要出了這口氣,那我也沒有反抗之力。好在他還保持理智,立我為太子。半年之後,又把皇帝冠冕扔進了我的懷裡,揚長而去。


02.

登基稱帝


我知道父親的這口氣,仍舊憋在心裡。我也沒有辦法,只能讓時間來療愈一切。之後我不尷不尬地在東宮登基繼位,成為了第一個住在東宮(太子的宮殿)的皇帝。但是這件事,我還沒有精力在意。大哥的舊部,手握數萬鐵騎的羅藝,以及北方蠢蠢欲動的頡利,都讓我寢食難安。我知道,這是我當皇帝之後的第一次考試,如果失敗就沒有以後了。


於是我使盡渾身解數,在頡利南下之前,解決羅藝,收服了他手下的軍隊。面對兵強馬壯的20萬突厥大軍,殘破的關中,疲憊的禁軍,根本無法應敵。我只得集結全軍精銳,與頡利在渭水之畔,來了一場小規模衝突,給了他一個小教訓,讓突厥各部畏懼我這塊硬骨頭,而陷入扯皮之中。之後又盡出國庫里的金銀珠寶,達成渭水之盟,將這一次危機化解。

奇恥大辱呀,我李世民縱橫疆場十餘年,還從未吃過如此大虧。於是我用盡一切辦法,降低生活標準、裁減官府支出,積攢錢糧,準備復仇。四年之後,我終於等到了機會。這一年,草原上遇到了特大風雪,牛羊死傷過半,正是突厥最虛弱的時候。我派出了李靖、李績等大唐最優秀的將帥,率領全軍精銳,兵發突厥。於貞觀四年滅東突厥,一雪前恥。終於,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世人終於認可我的皇位了。我的父親,也終於將屬於皇帝的太極宮,讓給了我。


說實話,滅掉東突厥之後,我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戰略家。一位優秀的統帥,只會領兵作戰是不夠的,他還需要協調後勤,安定人心,能屈能伸,應時而動。


03.

安定人心


雖說滅掉了東突厥,以及之後一系列的勝仗,足以證明我的武功。但是像我這樣奪權上位的皇帝,不能僅僅滿足做一個明君。我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成為千古一帝,才能夠獲得合法性,得到天下萬民的擁護,彌補我為李唐江山合法性,帶來的傷害。


為此我學會了妥協。在即位之初,我就重用了那個,曾經一心想置我於死地的魏徵。你說我心裡,究竟想不想殺魏徵呢?當然想了。即便是強大如東突厥的頡利,我也只忍了他四年,就把他抓到長安,報了當年的渭水之辱。


可是魏徵,我必須忍他,甚至要忍他一輩子。因為他具有多重身份。首先,他是我大哥的死忠,曾經多次加害於我。如果我連魏徵都能容忍,都能重用,還有誰是我不能重用的呢?如此一來,便對外釋放了我有意和解、寬容大度、不翻舊帳的信號。此舉有利於安撫大哥手下的勢力,讓大唐皇族勢力,重新統合在一起。

其次,魏徵師從山東大儒,是世家在朝中的代表。有他在朝,山東世家的聲音就不會消失,國家就不會分裂。第三,魏徵本是一個必死之人,如此他才能豁出命來,當面指出我的過失。我需要這樣一面「鏡子」,幫我糾正得失。同時,他也需要正直敢諫的名聲,作為他背叛舊主的理由。否則,他就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小人,受天下人唾棄。


最後,魏徵也是我的好搭檔,和他演對手戲,可以有效地對外傳遞政策信號,試探朝野的反應。如果朝野反應過大,我就順坡下驢,在魏徵的「勸諫」下,從善如流。魏徵不愧是個聰明人,沒過多久,便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定位。他的機敏果斷,連我都忍不住,想給他點個讚。於是,就有了後來君臣相得的佳話。魏徵也洗刷了身上「貳臣」的屈辱,以「人鏡」之名,受後世敬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