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盡孝中堅韌成長的「80後」

商丘網 發佈 2020-08-21T06:41:15+00:00

8歲,是一個可以躺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齡,生活的風霜雨雪似乎不會光臨。1993年,49歲的父親汪培元突發腦溢血,經過近4個月的搶救,性命是保住了,卻落下了癱瘓的後遺症。

汪海濤餵父親喝水

有時候,汪海濤會帶父親到外面轉轉

●8歲,是一個可以躺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齡,生活的風霜雨雪似乎不會光臨。但對於市民汪海濤來說,他的童年過早地結束了。1993年,49歲的父親汪培元突發腦溢血,經過近4個月的搶救,性命是保住了,卻落下了癱瘓的後遺症。從此之後,小小的他就和母親一起,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重擔,至今已經27年。

突來晴天霹靂 父親一病不起

汪海濤是商丘市第四人民醫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員,了解他的事情還是機緣巧合。記者在該院中西醫結合皮膚科就診時,科主任李清峰說:「我們醫院有個特別孝順的小伙子,照顧癱瘓父親27年了。」

8月11日,記者來到汪培元和老伴呂四先所住的宋都花園小區,汪海濤剛下夜班,沒顧得上休息,就像往常一樣趕到父母家,伺候父親起床,給他餵飯、餵水。

汪培元已經76歲了,看上去精神還不錯,只是話語不多。仔細看,他的頭上還有一處凹陷,汪海濤說,那是手術時留下的。汪培元生病前是原商丘縣人民醫院(即現在的商丘市第四人民醫院)藥房主任。在汪海濤看來,父親工作能力突出,性格開朗,為人和善,一家人生活非常幸福。只是,父親偶爾會頭痛,也暈倒過,但吃點藥、打打針就好了,當時的醫療條件不足,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大病的預兆。

1993年農曆正月初九傍晚,呂四先正在廚房裡忙活,汪培元走了過來,倚在門口看她做飯。忽然他「哎」了一聲,轉身回了臥室。呂四先做好飯,看他躺在床上,卻怎麼也叫不醒。

呂四先嚇得六神無主,趕緊叫鄰居幫忙將他送進原商丘縣人民醫院,當時醫療條件不足,醫院連CT也沒有,看他病情危急,家人又將他緊急轉到了當時的商丘地區人民醫院(即現在的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經檢查,專家確診他為腦出血,當天晚上就進行了開顱手術,總算保住了一條命。

父親住院,母親一直陪護,姐姐在上高中,學業緊張,年僅8歲的汪海濤一下子沒了依靠,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母親挂念著他,會在白天抽空回家做上一鍋饅頭,他就用白開水加點鹽泡饅頭吃。「我到現在一想起來那個味兒還反胃。」汪海濤說。

生活的巨大變故也讓他一下子長大了,有一次,鄰居給他盛了一碗香噴噴的魚湯,他捨不得喝,硬是端著從東關舊街的家裡給病房裡的父親送了過去。

細心照顧父親 27年從不懈怠

1993年農曆四月二十九,父親出院了,汪海濤很高興,盼望著生活能和以前一樣安穩、平靜。沒想到父親留下後遺症,走路不穩,經常摔倒。為鍛鍊他的行走能力,他和母親每天扶著父親練習走路。「他當時快100公斤了,他一摔就把我倆也帶倒了,砸在我們身上,疼得我倆直哭。」提起那段日子,呂四先依然歷歷在目,看到兒子小小年紀就要擔此重任,她無比心疼,但又沒有辦法。

從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參加工作,照顧父親的責任,汪海濤一直沒忘。每天早上6點多,他準時起來,給父親翻身、擦洗,幫助他大小便。然後,把他抱起來坐在輪椅上,推到餐桌邊服藥、吃飯。

汪培元個子高大,體重至今依然有90公斤。汪海濤看起來不算強壯,但多年照顧父親,讓他既有力氣又有巧勁。採訪中,他說父親坐的時間太長了,需要到床上躺著休息一下。只見他把輪椅推到床邊,把父親的雙手搭在自己肩膀上,雙手環抱父親的腰,一使勁,汪培元的身體就離開了輪椅,呂四先急忙將輪椅抽走,協助兒子搬起丈夫的雙腿,終於將汪培元移動到了床上,這樣的動作他們每天要做好幾次。

除了生活中照顧得無微不至外,汪海濤還會照顧父親的心情。他說,疾病讓父親性格大變,以前那麼開朗的人,現在卻非常暴躁。為了讓他能夠舒心一些,他經常帶父親外出走走,商丘古城的城門口、日月湖的步道邊,都留下了父子二人的身影。

汪培元雖然癱瘓,但腸胃功能正常,也很喜歡美食,汪海濤就帶父親四處尋找好吃的,讓他感受到正常生活的樂趣。

多年來,汪海濤幾乎沒有出過遠門,別的年輕人追求自由,經常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對他來說,這成了奢望。無論是出去學習,還是帶妻子、女兒郊遊,他都不敢走遠,早上去、晚上回來就是他的極限了。就這,他還得找朋友、親戚,讓他們幫忙照看一下父親。27年來,他只有在結婚的時候才出去旅遊5天,但他心中時刻挂念著父母,再好的風景也黯然失色。

呂四先也是如此,自從丈夫生病後,她就再也沒有出過遠門。即便是偶爾回寧陵娘家,也是中午將丈夫照顧好後再離開,到了娘家說說話,晚飯之前就得趕回來。

「我想帶父母去遠一點的地方看看,但面臨著許多困難,至今沒有成行。」汪海濤遺憾地說。

父母言傳身教 讓他滿身正能量

言談中,汪海濤對妻子和岳父、岳母的包容、理解充滿了感激之情,他說,因為家庭原因,自己的婚姻屢屢受挫,直到31歲才遇到了現在的妻子,終於成家立業。

汪海濤2006年參加工作,當時剛剛21歲,親戚、同事介紹對象的不少,他也曾下定決心,26歲之前就要結婚成家,讓父母放心。但和女孩見面後,一提起家庭,大多不了了之。

再後來,他遇到了現在的妻子,了解到他特殊的家庭情況後,這個善良的女孩並沒有退縮,而是給了他無限的支持與理解。2016年10月6日,他們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婚禮上,他找來4個朋友,將父親抬上舞台。「雖然他沒有說話,但眼神很欣慰,我覺得這就足夠了。」汪海濤動情地說。

女兒出生後,他感覺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上有老下有小,有了父親的教訓在前,他非常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經常運動、健身,注意保持體形,堅持每年體檢。他說,自己已經受過一次苦,不能再讓女兒重蹈覆轍,這是對她最大的愛。

雖然過早地遭受到生活的磨難,但讓記者覺得意外的是,汪海濤非常堅強、自信、陽光、開朗,正能量滿滿,從無抱怨與指責。他說,這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他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去吃商丘古城裡的馬家燴麵,他手心裡攥著1.5元錢,吃完後卻忘記付錢了,老闆也沒要。回到家後,他得意洋洋地把錢交給父親,希望能得到表揚。父親卻立刻拉下臉來,嚴肅地問道:「你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咋背的?」母親拉起他就往回走,找到了老闆,把事情說清楚,把錢如數交了上去,並向老闆道了歉。

這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給了他正面、積極的影響。

父親生病前,他家裡的經濟情況很好,父母老來得子,對他更是非常寵愛,只要是合理要求,都能得到滿足;父親生病後,生活水平一下子降了下來。小學的時候,班裡要組織春遊,每人拿兩元的活動費用,呂四先不捨得兒子受委屈,就找鄰居借了2.5元,兩元交上去,剩下的0.5元讓他自己花。

看著別的小夥伴玩得興高采烈,買這買那,汪海濤口袋裡裝著紙幣,摸了又摸,終究沒捨得花出去。回到家後,他又將錢給了母親。

「我這一輩子很滿足,兒子孝順、聽話、從不惹我生氣。」呂四先這樣評價兒子。

在單位,汪海濤也盡心盡責,從未因為自己的事情耽誤過工作。遇到需要幫助的患者和患者家屬,他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孟飛燕告訴記者,作為一所現代化醫院,信息科的工作很繁重,汪海濤家庭情況特殊,但他始終能盡職盡責,工作非常出色,全院幹部、職工對他均有很高的評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