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氣候總體趨好 但升溫速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央廣網 發佈 2020-08-24T06:44:06+00:00

中國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但生態氣候總體趨好。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攝氏度,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過去五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

央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記者孫冰潔)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24日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多項關鍵指標呈加速變化趨勢。中國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氣候極端性增強,區域生態環境不穩定性加大,但生態氣候總體趨好。

全球變暖趨勢持續

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過去五年(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十年都比前一個十年更暖。2019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比常年值(本報告使用1981~2010年氣候基準期)偏高0.87℃,是20世紀初以來的第二高值。

1870~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表現為顯著升高趨勢;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為1870年以來的第三高值。1958~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上層2000米)呈顯著增加趨勢,且海洋變暖在20世紀90年代後顯著加速。1990~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增加速率為9.6×1022 焦耳/10年,是1958~1989年增暖速率的5.6倍。2019年,全球海洋熱含量為有現代海洋觀測以來的最高值,較常年值偏高22.8×1022 焦耳。

海表溫度升高的一個後果是海平面上升,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 毫米/年,增加至1993~2019年的3.2 毫米/年;2019年,為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1960~2019年,全球山地冰川整體處於消融退縮狀態;1985年以來山地冰川消融加速;2019年,全球冰川總體處於物質高虧損狀態,參照冰川平均物質平衡量達到–1131毫米,為1960年以來冰川消融最為強烈的年份。

與此同時,北極海冰範圍也在顯著縮小。2019年9月,海冰範圍為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三低值。

中國升溫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1951~2019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升溫速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

1961~2019年中國極端高溫事件頻次變化(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與此同時,1961~2019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趨勢,平均年降水日數呈顯著減少趨勢,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年累計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站日數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3.8%。1961~2019年,中國各區域降水量變化趨勢差異明顯,青藏地區降水呈顯著增多趨勢;西南地區降水呈減少趨勢。

1980~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的第三高位,較1993~2011年平均值高72 毫米,較2018年升高24毫米。

全國整體的植被覆蓋穩定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從陸地生物圈來看,2000~2019年,中國年平均歸一化差植被指數(NDVI)呈顯著的上升趨勢,全國整體的植被覆蓋穩定增加,呈現變綠趨勢;2019年,中國平均NDVI為0.373,較2000~2018年平均值上升5.7%;2015~2019年為2000年以來植被覆蓋度最高的五年。

從區域生態氣候來看,2005~2019年,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積呈減小趨勢;沙漠邊緣外延速度總體趨穩,但個別年份波動幅度較大。2000~2019年,廣西石漠化區秋季植被指數呈顯著的增加趨勢,區域生態狀況趨於好轉。

太陽活動、溫室氣體以及氣溶膠為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

《藍皮書》顯示,2019年太陽活動處於第24太陽活動周的末期,太陽黑子相對數年平均值為3.6±7.1,低於2018年(7.0±9.5)和2017年(21.7±21.4);較第23周同期水平(2008年太陽黑子相對數4.2±9.0)也相對偏低。第24周太陽活動水平明顯低於第23周。

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來看,2018年,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的全球平均濃度均創下新高,其中CO2為407.8±0.1ppm、CH4為1869 ± 2 ppb、N2O為331.1±0.1 ppb,分別達到工業化前(1750年之前)水平的147%、259%和123%。

此外,2004~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區域大氣本底站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年平均值波動增加;2015~2019年,均呈明顯降低趨勢。

2004~2019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區域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氣溶膠光學厚度變化(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