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藥在藥店能買到嗎?很難

健康時報 發佈 2020-08-26T04:38:22+00:00

在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表中可以看到,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鹽酸氨溴索片、氯氮平片等不少藥品都以較低的價格中選。有不少患者會問,這些中選的藥品在藥店也可以用這麼低的價格買到嗎?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 實習記者 周學津)8月24日,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正式公布。在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表中可以看到,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鹽酸氨溴索片、氯氮平片等不少藥品都以較低的價格中選。

有不少患者會問,這些中選的藥品在藥店也可以用這麼低的價格買到嗎?

「在藥店不一定能以中標價格買到藥品。」 中國藥科大學國家執業藥師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對健康時報記者介紹,他解釋,因為藥店不參加招標採購,就沒有資格去拿到低價,如果有些省份允許藥店參與的話,藥店可憑這個價格採購到藥品。但是即便藥店拿到這個價格,再加價15%賣出的話,那大眾買到手的藥品還是比醫院高。」

另外一些患者日常購買量較大的原研藥沒有在此次中標結果中,那未來藥店是否會成為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呢?

「事實上,就國際趨勢來看,藥店才是銷售藥品的主渠道。」康震指出,從國際上來看,大多數國家的藥品分銷渠道都在零售端,不是在醫院。當然其中也需要醫藥合作和相互監督。醫生只需要把藥開出去,其餘的讓藥師去管理即可,從而形成一種醫藥分業。

康震指出,目前在我國,藥師可以說是醫療衛生體系中一個比較揪心的職業。傳統的藥師完全依靠自身的藥劑技術為患者配製藥品,利用技術獲得製劑加成的費用,隨著製藥工業的迅速發展,藥師的配製技術逐漸轉移到了製藥企業,而原有社區藥房以小作坊式的製劑配製業務,包括醫院藥房的內部製劑因衛生因素漸漸萎縮,甚至消失了,藥師失去了原有依靠技術吃飯的獲利武器,而恰好國內又處於計劃經濟時期,藥品加價模式成了補貼醫院和藥學技術人員的費用來源。然而,改革開放以來,醫療體系仍然依靠這種模式生存了幾十年。

從國家藥監局剛剛發布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中,提到了「銷售處方藥」的概念,康震建議,如果這一概念改為 「調配處方藥」的概念,在未來,則既有利於藥師的服務發展,也有利於處方藥的風險管理。因為「銷售處方藥」是一種商業交易行為,而「調配處方藥」則是一種藥學專業服務行為。

傳統藥師的執業行為只有從商業行為回歸到藥學專業的醫療服務行為,才更有利於藥師職業發展。但康震也指出,藥師接近臨床也必須是補充作用而不是取代醫師的工作,藥師與醫師應形成互補關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