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唯一次不准過春節,全都不放假,過節的直接被逮捕

雲憶文史 發佈 2020-08-27T05:10:23+00:00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人們總是會拿出全部的精力來過好這個節日。時代在變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春節,其實是經過很多次演變才形成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人們總是會拿出全部的精力來過好這個節日。時代在變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春節,其實是經過很多次演變才形成的。在這個演變的期間,春節這個節日還曾經被廢除過,規定春節期間親戚朋友之間不得相互拜訪,不能貼春聯等等。甚至為了懲罰一些不遵守此項規定的人,還出台了一些明文規定,如果違反了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懲罰。在我們現在看來這條規定有一些可笑,畢竟春節是我們最重大的節日,廢除它幹嘛呢?這其實還是因為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所導致的。

持續了幾千年的春節

春節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大家都會穿上新衣服,吃上最好的食物,以歡慶這個節日。特別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後,大量的人走出了家鄉,去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打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會在春節這這一段時間回到家鄉,久而久之,這段時間也就被稱為春運。這些回家的遊子,最遠的甚至離家有幾千公里,但依然他們也會選擇在春節回到家鄉,由此可見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春節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也非常久遠,至今已有幾千年了。不過雖然時間的跨度很大,但風俗一直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大多數的時候,一家人都會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父母會拉上孩子一起去親戚朋友家拜年。但是春節這個名字卻是誕生於上個世紀,在1914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正式規定陰曆初一為春節,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名字。

在上個世紀,我國遭遇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存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被推翻了,新興的中華民國成立了,推舉孫中山為第一任臨時大總統。當時整個國家的局面就是積貧積弱,舉國上下都想著改變。因為西方的強大繁盛,所以我們學習了他們很多的東西。最初我國本來實行的是陰曆,最後全國改為使用陽曆,這樣做法真的好嗎?其實這樣的改變總的來說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

廢除春節的法令

在此背景下,春節這個節日就變得有一些不合時宜起來,因為它是採用的陰曆曆法。為此民國政府就做出了改變,規定每年陽曆的1月1號,也就是我們現在過的元旦節,為春節,而之前的春節則直接廢除。從廢除春節這一條規定來看,也可以看出民國政府想要對中國的改變之心,想要徹底與舊時代劃清界限。

但是一個實行了幾千年的節日,想要廢除是極為難的。在這條法令頒布之初,社會各界基本沒有人搭理它,還有不少人專門在公開場合抨擊這條法令。民眾們也更沒把這條法令當一回事兒了,大家該貼春聯的貼春聯,該走親訪友的走親訪友。即便是廢除了春節,但舉國上下依舊還是充滿了歡樂的氣息。民國政府發現民眾們不把這條法令當一回事,就準備用一些強制的手段,來讓人民接受這條法令。

為此一個新的部門成立了,專門對那些抨擊此法令,無視此法令的人進行懲罰。不過這個措施執行了一段時間就執行不下去了,原因也很簡單,打擊面太廣。按照此部門的規定,只要在大街上說上一句新年快樂,或者在自家的大門上貼一下春聯,這就算是違法,就必須接受懲罰。人民不支持,加上此部門的員工也都是春節的忠實擁護者,這個部門是一點局面都沒有打開。

不過這個部門前前後後也是逮捕懲罰了很多人,讓很多人的年沒有過好。社會各界紛紛發出聲音,要求廢除此條法令。在當時的那個時代,中華大地上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念想就是春節了。在這個情況下,政府居然把春節給廢除了,這怎麼可能不遭到所有人的一種抵制。最後民國政府實在受不了,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廢除了之前所頒布的法令,重新規定了陰曆一月初一為春節。

廢除春節的歷史背景

那麼為何會有人提出廢除春節呢?畢竟這種法令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肯定是推行不下去的,最後只會白白的損失政府公信力。這就要談一下民國時期的一部分知識分子,他們反對一切與舊時代有關的東西,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想通通的廢除,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提出廢除漢字。雖然廢除漢字這個想法從一開始都沒有任何人認同,根本就沒有推行,但是廢除春節這個法令卻是推行了下去的。

這群知識分子認為,春節就是舊時代的文化象徵之一,認為春節時的走親訪友,貼春聯等傳統習俗,都是屬於封建餘毒,是肯定要廢除的,要不然怎麼和舊時代劃清界限呢。更有過分的說法,如果誰過了春節,誰就是中國的敵人,誰就不想中國往好的方向發展,而廢除春節就是這群人最積極。

他們為此還在報紙等信息渠道上發表了一些意見,認為春節會造成大面積的鋪張浪費,春節不利於國民生產等等觀點。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他們想把春節這個文化符號,從最根本的文化層面上給打倒,讓大家並不認同這個文化觀念。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也想中國變得更好。只是他們所選擇的方式方法完全錯誤了,當時的中國,有的是其它更值得要去改變的東西。

春節被廢除的歷史背景也非常的特殊。1914年,這段時間剛好是清政府被推翻,新興的民國政府上台的時間。那段時間的國民,普遍都對腐朽落後的清政府失望到了極點,他們都把建造一個真正繁榮富強中國的期望,放在了民國政府之上。民國政府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這種改變最先是從文化層面開始執行的。當時舉國上下都有一個觀點認為,我們的國家之所以這樣窮,這樣落後,一直遭受帝國主義的欺負,完全是因為封建制度的落後。所以我們想強大起來,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落後的制度。而想要改變一個制度,那必然是文化先行,只有人民從骨子裡不認同,這種制度才會沒有生存的土壤。

民國政府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也在積極的改變,但是這個時候的他們,很明顯的犯了「一刀切」的錯誤。只看到了我們近代一直遭受他人的欺負,而沒有看到我國歷史上也有幾千年的繁盛。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是跟封建這兩個字打上關係的,都是錯的、都是落後的、都是應該被消滅的。

所以就開始對春節這個節日下手了,然後就出現了廢除春節這一個法令。但是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一句話,叫做取其精華,去除糟粕。雖然以前的那個時代,總的來說是不好的,是落後的,但並不代表就沒有任何的可取之處。特別是對於一些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來說,這些習俗早已備受時間的考驗,難道能說它是錯的嗎?

結語:

現在的我們,要記住那個時代的對與錯。雖然也廢除了一些不好的東西,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他們在面對傳統文化上的「一刀切」錯誤,比如說廢除漢字。我們國家能立於這個世界幾千年,靠的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蘊。現在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但並不代表以前那些並不怎麼「科學」的東西,就一定是錯的。

參考資料:

《元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