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綠色蔬菜紅火生活 昔日「打工仔」以貧帶貧共築小康夢

央廣網 發佈 2020-08-28T16:02:19+00:00

央廣網周口8月28日消息歷史上曾有「惟中州之鎖鑰,為汴南之門戶,崗巒分嵩室之秀,土壤接汝鄧之饒」讚譽的扶溝縣隸屬河南省周口市,地處豫東平原,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的故鄉。

央廣網周口8月28日消息(記者 汪寧)歷史上曾有「惟中州之鎖鑰,為汴南之門戶,崗巒分嵩室之秀,土壤接汝鄧之饒」讚譽的扶溝縣隸屬河南省周口市,地處豫東平原,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的故鄉。

現如今,扶溝還是全國果蔬十強縣,河南省蔬菜生產第一大縣,蔬菜年產量達370萬噸,素有「中原菜籃子」之美譽。尤其近年來,扶溝縣利用這一優勢,通過實施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融合發展,持續推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如今,在扶溝縣,蔬菜大棚隨時可見,各種蔬菜碩果滿枝頭,蔬菜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縣域主導產業。

看著長勢喜人的豆角,樊合生的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8月27日,在扶溝縣曹里鄉樊家村,樊合生正在豆角大棚里溜達。他隨手摘著長勢喜人的豆角,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樊合生不但是樊家村的「脫貧奮進之星」,還加入了村裡惠民合作社的會員,自己當上了「老闆」,一年凈收入20多萬。然而,在6年前,樊合生還是一個「打工仔」,還要供應兩個孩子上大學,生活很是拮据,自己和妻子郭青菊只能靠打點零工供應孩子上學。

2014年6月,樊合生被評定為貧困戶。扶貧的春風,吹來了希望。作為受惠者,樊合生和妻子一起,在村支部幫助下,通過種植大棚,發展蔬菜產業,從此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樊合生的蔬菜大棚(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為幫助改善樊合生的貧困現狀,2014年,村支部書記樊清玉動員樊合生夫婦建蔬菜大棚,11月底,樊合生貸了4萬元的錢款,樊清玉為他找了建棚隊,20天建成5畝的大棚。樊清玉又在村裡的蔬菜合作社給他賒了棚膜,在合作社為他擔保了有機肥和農藥。

「剛開始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干不好,支書就問我,想當老闆不?想自己當家不?一直鼓勵勸我試試看,想改變命運,需要勇敢嘗試,最終決定種植蔬菜。」樊合生說。

2015年2月27日,黃瓜苗定植在棚內,樊合生夫妻倆全身心撲在管理上, 4月15日,第一茬黃瓜上市就賣了1.5多萬元,到2015年6月中旬春季收穫結束,5畝大棚黃瓜收入達到8萬元,純收入達到5萬元,當年實現脫了貧。

當年8月底,樊合生還種了5畝的豆角,又收入將近2萬元。2016年12月底,樊合生的又建起來5畝新棚。

樊家村蔬菜大棚(無人機拍攝)(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樊合生建10畝棚後,樊清玉的壓力也很大,如果種植失敗就會前功盡棄,樊合生就會重新返貧,他們兩口子可能從此一蹶不振。為此,樊清玉讓樊合生參加縣裡舉辦的農業技術培訓,並為他買來大棚種植書籍供他學習。由於科學管理,採收及時,加上脫貧戶享受的同等價格每斤高於0.1元的優惠政策,2017年4月中旬,她的10畝大棚黃瓜前三茬瓜就賣了8多萬元。2017年6月中旬春季收穫結束,10畝菜棚一年純收入10萬多元,加上秋季種植的豆角、茄子,全年純收入達到15萬元。

2018年1月,樊合生又悄悄地擴建5畝,總面積達到15畝,2018年7月,春季結束,一算帳純收入達到15多萬元。秋季豆角、秋黃瓜純收入達到6萬元,全年達到20多萬元。不但蓋了樓房,還給兒子買了汽車。

樊合生告訴記者,看到了效益,也就看到了信心。最初是村支書幫聯繫銷路,後來熟悉市場了,自己也慢慢做起來了,銷量越來越多。2020年1月,他一下子擴建了9畝,總面積達到24畝。五年來持續種植,如今已經掌握了種植黃瓜、豆角的訣竅。

有了資金的積累,捨得投資,今年7月,春季種植結束,樊合生的24畝黃瓜,純收入達到25萬元,秋季秋黃瓜、茄子純收入達到10萬多元,全年達到了35萬多元。樊合生一家4口,人均收入達到8萬多元,真正實現了小康的目標。

不但如此,樊合生還向其他貧困戶傳授種植技術,讓他們到自己的大棚里動了做工掙錢,有效帶動了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

扶貧是一道考題。如何讓村裡每一個貧困戶都能享受到脫貧攻堅政策帶來的改變、過上物質富足、精神豐盈的新生活、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掉隊?這始終是村支書樊清玉的心頭大事。

曹里鎮樊家村支部書記樊清玉向記者介紹該村蔬菜產業(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2014年,村裡另一貧困戶因家裡窮得叮噹響,妻子與其天天生氣、回娘家。樊清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三下沈丘去往該貧困戶妻子的娘家勸和,並向其娘家承諾,回去了之後讓小夫妻倆學習種菜,解決貧困問題。

其娘家問:「回去是可以,錢從哪兒來?」

樊清玉當時就承諾:「錢你不用管,我幫他們付!」

樊清玉說,既然自己說了,就要做到。於是,樊玉清便自己拿出了四萬多塊錢作為資金幫助,小夫妻倆回來後,通過又周轉一部分資金,建起了塑料大棚,「當年就種植了七畝棚,盈利了7萬多塊錢。」

記者採訪扶溝縣曹里鎮樊家村支部書記樊清玉(扶溝縣扶貧辦 供圖)

樊清玉告訴記者,樊家村土地比較有優勢,種蔬菜比較合理,所以發展蔬菜大棚產業。由2014年的一二百畝,已經發展到現在的500多畝。春季以黃瓜為主,秋季以豆角和茄子為主,「其中,貧困戶自己種大棚的有12戶、60人左右在大棚里幹活,從年輕婦女到50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這兒干,相當於城市的上下班制,不耽誤在家照顧孩子。一天50塊錢,年收入1萬多塊錢。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干。除此之前,還可以進行土地流轉及自己種植大棚,收入可觀。」

以蔬菜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據介紹,2019年,扶溝縣曹里鄉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鎮。該鄉採取「大集群、小農戶」的發展模式,鼓勵菜農成立合作社,抱團發展,合作共贏。菜農入社1100多戶,占該鄉蔬菜從業農戶的34.4%。合作社統一購買建棚物料、統一專業隊伍搭建、統一種植技術標準。保證了產品質量,實現了菜農收益最大化,極大地提高了農戶的種菜積極性。

2020年2月2日,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到扶溝調研蔬菜產業發展時說:「把河南的設施農業、高科技農業抓上去,扶溝就是一個抓手。你們要搞蔬菜博覽會,要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中原菜都』,省里大力支持你們……」

因地制宜把打造「中原菜都」作為蔬菜產業的發展指南,要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有扶溝特色的農業產業現代化之路。瞄準了打造「中原菜都」這一目標,找准了蔬菜產業這一主抓手和助推器,扶溝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已滿舵前行,正向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恢宏願景和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後一公里奮力奔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