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是如何繪製的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8-28T20:58:52+00:00

在這樣粗糙的洞壁上,古人是怎麼繪製出精美壁畫的呢?從洞窟牆壁脫落的牆皮上,常書鴻和同事們破解了古代壁畫繪製的程序:第一步,用泥巴在將要繪畫的沙礫岩壁面上製作「壁畫地仗」。

敦煌石窟開鑿在宕泉河懸崖的酒泉系礫岩上,斷面凹凸不平,質地極為粗糙。在這樣粗糙的洞壁上,古人是怎麼繪製出精美壁畫的呢?

從洞窟牆壁脫落的牆皮上,常書鴻和同事們破解了古代壁畫繪製的程序:

第一步,用泥巴在將要繪畫的沙礫岩壁面上製作「壁畫地仗」。第一層粗草泥。用沙土摻加麥秸草和泥,壓抹在洞壁的礫石岩面上。待粗草泥層干透以後,再用莫高窟窟前宕泉河河床的澄板土摻加麻絲和泥,壓抹在粗草泥層之上。最後在細泥層上塗刷一層非常薄的高嶺土、石灰或石膏之類的粉層即可繪製壁畫。

第二步,整窟總體設計。

根據窟主和施主們特定的意願,依據佛經,對整個窟內各壁所要繪畫內容和題材進行總體規劃,設計畫稿。

第三步,起稿。

直接起稿:按內容對整窟牆體進行大塊面的整體劃分之後,用嫻熟的繪畫技巧,徒手直接在牆面上繪製。一般是用毛筆蘸淡土紅顏色直接在牆壁上勾畫的。按比例劃分牆面起稿:根據事先畫好的構圖小稿,按比例放大。粉本:墨稿線條上打孔製成,用時撲入縑素。

第四步,著色。

畫稿完成之後,師傅寫上色標,由弟子工匠塗色完成。「色標」就是色彩分布的代號。當然大量的壁畫都是直接上色。

第五步,勾線。

壁畫繪製最後一道工序是描線成形,也稱之為「定形線」。

對於敦煌壁畫的製作過程,著名敦煌美術家、敦煌研究院前院長段文杰有極為翔實的考證:

我發現洞窟壁面是在礫岩上抹麥秸粗泥,再上麻刀或棉毛細泥,晾乾壓緊磨光。早期壁畫就在這樣的泥壁上作畫。先用木匠彈線法分割畫區,四壁中部為主題畫,上部為千佛、天宮伎樂,下部為神王藥叉,頂部平綦。

隋唐以後多在泥壁上再加一層白灰,白灰薄如蛋殼,形成粉壁,在粉壁上畫大型經變,經變下排列供養人或屏風畫。早期古代畫師作畫第一步起稿,用土紅做人物粗略裸體形象,書以色彩符號。再按符號上色,這是第二步。上完色再以深墨線定形,這是一道關鍵性工序。而隋唐壁畫開始用粉本,粉本有兩種,一種是在厚紙或者羊皮上畫出形象,用針沿線刺孔,再將羊皮釘上牆壁,用土紅色打留痕,再用墨筆聯點成線,即成畫稿。

另一種粉本即小樣畫稿,古代叫白畫,畫師們參照白畫稿在牆壁上自由作畫,因此敦煌經變畫多達千餘幅,卻沒有兩幅完全相同的。在描好的白畫上著色後稿線會模糊,最後還要用深墨線定形開臉傳神,才算完成。

金碧輝煌的敦煌壁畫,就是這樣在畫工們一道道嚴密細緻的工序中,繪製完成的。

敦煌石窟開鑿歷時1000年,參與的畫工、塑匠、經生數以百萬計。然而,一部敦煌藝術史共留下了多少畫工、塑匠的姓名呢?著名敦煌學家饒宗頤先生根據敦煌壁畫和經卷中的零星記載考證出有名有姓的畫官及畫工名單:

知畫院使 品保

知畫行都料 董保德

知畫手 武保琳

都畫匠作 白般繼

伎術院弟子 董文員

畫師 高崇德、小名那征

待詔 劉世福、史小玉

按照饒宗頤的考證,第3窟墨書題記「史小玉」的「史」字不是姓氏而是官職。該畫師名叫「小玉」。

一共只有不到10個畫師?太不可思議了!

著名作家馮驥才說,如果把由無名工匠創造的敦煌藝術史與大師林立的中原美術史相比較,前者非但毫不遜色,反而有後者不可企及、巍峨驚人的高峰。

他指出:敦煌畫工的藝術感覺和創造力確實令人驚異。從中國美術用線條造型這一點來看,敦煌畫工遠在唐代以前,用筆與用線就已臻極高水準。西魏時期畫在窟頂上白描的牛、豬、猛虎和天鵝,都是帶著生命感覺一揮而就的。用筆的洗鍊與生動,瀟洒與優美,不亞於近現代任何一位繪畫大師。他認為,以線條直接表現生命的神采是敦煌畫工一向的追求。那些千變萬化的線,都為了提煉出精神和美的輪廓。

在1000多年的敦煌石窟營建史上,直接或間接參與的畫工、塑匠當以百萬計。而他們的名字都被風沙掩埋,最後被歷史徹底遺忘。

也許,一幅傑出的作品,就是藝術家最形象的名字。所以,這些虔誠的畫工們才帶走了姓名,留下了一部深藏大漠的中國美術「詩經」。

敦煌壁畫對中國美術的貢獻十分巨大,對世界美術的影響十分深遠,它的歷史、藝術地位無與倫比,但誰是這些精美絕倫藝術的代表人物?我們無從得知,但這絕不影響敦煌壁畫自成一派,鶴立於中國美術史上。

來源:敦煌書坊,文章摘編自秦川/安秋著《敦煌畫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