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遊牧民族彪悍且勇猛,卻為何很難統一中原?

烏鴉說史 發佈 2020-08-28T01:49:07+00:00

甚至歷史上各朝代都會對其以禮相待,並且願意招募其勇士為自己所用,但奇怪的是遊牧民族擁有如此強壯的軍隊,為何只有忽必烈的蒙古國一統了華夏建立了元朝,其他時期的遊牧民族為何就做不到呢?

文:烏鴉說史

歷史的長河中朝代的更迭總是經不起歲月的沖刷,但終歸不變的是只有擁有最強壯軍隊的人才能染指那權力的寶座,而在王位的爭奪戰中,永遠有一股不可以忽視的力量,那就是遊牧民族。他們彪悍且勇猛,騎射技術足以碾壓中原任何部落。甚至歷史上各朝代都會對其以禮相待,並且願意招募其勇士為自己所用,但奇怪的是遊牧民族擁有如此強壯的軍隊,為何只有忽必烈的蒙古國一統了華夏建立了元朝,其他時期的遊牧民族為何就做不到呢?小編今天就來抽絲剝繭的分析一下。

經濟問題

首先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遊牧民族的生活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畜牧業以及狩獵業,這種經濟體系讓其更加依賴於草原大地,對於陌生的中原大陸,他們賴以生存的遊牧生活無法在這裡產生足夠的經濟支撐,這點相比大家都清楚打仗打的就是銀子跟糧食,遊牧民族也不例外他們入侵中原需要大量的食物跟錢財,但是對於經濟落後的遊牧民族來說這點確實不利於他們長久作戰。另外其遊牧民族最倚重的虎狼就是他們的騎兵,可以說他們的騎兵讓歷朝代的中原帝王都非常頭疼,但是這些騎兵屬於野戰之王,真正到了攻城拔寨的時候就不靈了,而在建造業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看來,大量的騎兵強行攻城必然會造成大量的傷亡,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是在中原晃蕩幾圈就得回去,畢竟誰也不會總做虧本的買賣。

劫掠的性價比更高

在幾次往返之後很多遊牧民族掌握了獲取資源的好辦法——劫掠。超強的機動性讓他們屢屢得手,百試不爽。嘗到甜頭的遊牧民族這時也就放棄了入主中原的野心,而相繼過上了劫掠的日子。(這點不是貶低遊牧民族,只是當時這種方法確實解決遊牧民族的根本經濟需求,畢竟傷亡小,收益可觀的買賣誰不願意干呢。)以史為鑑我們可以參考遊牧民族的匈奴王冒頓單于。在其橫掃了草原後也是野心勃勃準備馬踏中原,但結果就是受經濟的制約所以最後乾脆對中原皇位喪失了興趣,他的幾十萬大軍都如同化身成了山中土匪,每年秋冬就開始聚集然後對中原邊疆進行劫掠。

《漢書》中蘇林就曾說過:「秋氣至,膠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為候而出軍。」這句話也是在寫秋冬要提防匈奴入侵邊疆。

文化的差異

遊牧民族的漢化程度尚淺,他們無法從思想上統治中原百姓。這種文化差異也讓征服中原大地變得舉步維艱。例如歷史上唯獨征服中原大地建立元朝的蒙古帝國在攻打當時孱弱的南宋時也多採用屠城的方式來解決這種文化差異,而當時的忽必烈相對於其他遊牧民族首領還算對漢民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這種懸殊的文化差異也讓元朝僅維持了不到一百年就被朱元璋給推翻了。另外其多民族多部落的現實情況也讓其很難有凝聚力,畢竟打仗就是為了資源,誰都為誰自己的部落出力,這也導致了其很難在中原大有作為的原因。

《史記·匈奴列傳》中也寫過這麼一句話「其攻戰,斬首虜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故其戰,人人自為趣利,善為誘兵以冒敵。故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戰而扶輿死者,盡得死者家財。」


中原巨大的疆域和人口

中原對抗草原遊牧民族騎兵也是有其相應的優勢,疆域的龐大外加巨大的中原人口讓本就擅長打閃電戰的遊牧民族很無奈,因為要攻克太多防線,在能騎善射的遊牧騎兵也消耗不過一個幫中原兵,畢竟《孫子兵法》也告訴了我們,「百戰百勝不如一戰而定」。意思就是打多了經濟沒了不說士兵也有損耗,打的越多損耗越大,所以要儘可能一戰而定,而遊牧民族在這塊根本消耗不起,反觀上面提到過的元朝,其建立不單純有自己的實力還有南宋政權的孱弱。

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遊牧民族有最彪悍的戰騎,但是面對集權政治完善並且訓練有素的中原軍那入侵就顯得捉襟見肘了,更何況中原巨大的人口和強大的經濟復甦能力,想一統中原那更加難了!


我是烏鴉,喜歡的點個關注。

我在評論區等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