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祠堂里 曾上演一段革命鬥爭故事 蘭州市民呼籲保護這處紅色遺蹟

每日甘肅網 發佈 2020-08-28T07:41:14+00:00

這座祠堂原來是國民黨蘭州警察總局看守所,中共甘肅省地下領導人羅雲鵬烈士曾經在此關押過,這裡是蘭州市為數不多的紅色遺蹟之一。

王家祠堂里 曾上演一段革命鬥爭故事

市民呼籲保護這處紅色遺蹟

王應龍介紹王家祠堂的相關情況

蘭州晚報訊 在8·26蘭州解放71周年之際,一處沉寂多年的紅色革命遺址——沈家坡王家祠堂遺蹟引起了蘭州地方文化研究者孔祥魁的關注。這座祠堂原來是國民黨蘭州警察總局看守所,中共甘肅省地下領導人羅雲鵬烈士曾經在此關押過,這裡是蘭州市為數不多的紅色遺蹟之一。

1 追憶 解放前王家祠堂曾是看守所

8月27日,記者隨孔祥魁來到七里河區八里鎮的沈家坡,在緊鄰蘭阿公路的沈家坡21號院子門口找到了一面牆。這面牆上面為土牆,下面由青磚砌成。由於年代久遠,牆體已經斑駁陸離,青磚表面風化脫落。這面牆高約3米,寬度在1.7米左右,青磚長約30厘米,厚約6厘米。因為此牆為21號這戶人家的院牆,院內無法進入,牆體的寬度沒有測量。聞訊而來的沈家坡王氏後裔王應龍說,此牆就是他們王家祠堂的大殿牆。王家祠堂原來是一個很大的建築群,後來修路時被占用。解放前,王家祠堂被國民黨的警察局占用,作為看守所關押一些政治犯。

孔祥魁是八里鎮人,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比較了解。他介紹說,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段驚心動魄的革命鬥爭故事。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蘭州建立了八路軍駐甘辦事處,10月中共甘肅工委也在蘭州成立。為了加強黨在甘肅的工作,1938年初,黨組織派羅雲鵬前來蘭州,擔任甘肅工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到蘭州後,他先住在共產黨員羅揚實家中,為應付軍警、保甲的盤查和避免引起鄰居疑慮,原名張會璇的他和羅揚實以兄弟相稱,化名羅平,以後又改名羅雲鵬。

2 感動 牢房裡曾上演一段革命鬥爭故事

1939年4月,羅雲鵬擔任中共甘肅省工委代理書記,全面負責省工委工作。1940年1月,繼續擔任省工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940年6月初,甘肅工委決定在羅雲鵬家中召開全體委員會議。6日凌晨,警察突然闖入他家院內,以查戶口為名進行搜查,將甘肅工委書記李鐵輪、林亦青連同他一起逮捕。次日,他夫人樊桂英和僅8個月大的女兒俐俐(羅力立)以及工委秘書趙子明也相繼被捕,一起被關押在警察四分局。不久,敵人將被捕的同志押送到警察一分局看守所。

1940年秋,他們從一分局看守所轉移到蘭州郊區沈家坡的王家祠堂警察總局看守所。趙子明有砌爐子的手藝,正好遇上要過節,敵人要趙子明為他們砌一個火爐。趙子明趁此悄悄藏下了兩根鐵爐條。正月初五夜裡,敵人正忙著過年,放鬆了警惕。他們趕緊行動,將鐵爐條燒得通紅,在監牢的後牆木門上一點點烙燙,終於烙開一個大洞。逃出看守所後,為了避免被敵人追捕時全軍覆沒,他們商議後分開逃散。趙子明和李鐵輪沿阿干河向南跑,因趙子明是當地人,熟悉地形,進入山里躲過了追捕,兩人越獄成功後輾轉回到了延安;而羅雲鵬、林亦青道路不熟,向北順阿干河而下,往蘭州城方向跑,不幸第二次被捕入獄。

3 呼籲 保留這處紅色革命的見證

羅雲鵬等人的越獄,使敵人大為震驚,他們給羅雲鵬、林亦青戴上了二十四斤重的腳鐐。1941年4月,兩人和樊桂英母女一同被轉到國民黨甘肅省黨部調統室設在大沙溝的秘密監獄。在這個監獄裡,羅力立生活了6年多,並與「西部歌王」王洛賓成了獄友。有一次在監獄無意中撿到了一粒大豆,她激動不已。王洛賓深為觸動,為小獄友羅力立譜寫下催人淚下的《大豆謠》——「蠶豆杆,低又低,結出的大豆鐵身體;牢房的力力誇大豆,世界上吃的數第一。小力力,笑咪咪,媽媽轉身淚如雨,街頭上叫賣糖板栗,牢房中大豆也稀奇。小力力,有志氣,媽媽的哭聲莫忘記,長大衝出鐵大門,全世界大豆屬於你。」

1946年2月,羅雲鵬在大沙溝監獄的後山被敵人活埋,犧牲時年僅36歲。

解放後,國民黨看守所撤銷,王家祠堂成了民居。隨著歲月的變遷,當年地下共產黨員戰鬥過的地方,如今僅殘留了一段牆,但是它是紅色革命的見證。因此,孔祥魁、王應龍呼籲,對王家祠堂遺蹟進行適當保護,保留一段崢嶸歲月的記憶。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彭維國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