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土法治燙傷 靠譜嗎?

央廣網 發佈 2020-08-27T13:48:48+00:00

央廣網北京8月27日消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最近,秋意漸濃,氣溫多變,各地醫院收治意外燙傷患者增加。

央廣網北京8月27日消息(記者楊揚 富賾)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最近,秋意漸濃,氣溫多變,各地醫院收治意外燙傷患者增加。面對突如其來的燙傷,民間有很多流傳已久的偏方,比如用牙膏、醬油、洗髮水、蚝油、食醋等塗抹在患處,就能減輕甚至治療燙傷。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為您求證。

燙傷,一般指灼熱的液體或者蒸汽等對人體組織造成的損害,在醫學上一般和其他熱力造成的傷害統稱為燒傷。

燙傷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

定義燙傷的嚴重程度有兩個維度。首先是燙傷的深度,一度燙傷只傷及表皮,二度燙傷會傷及表皮和真皮的淺層部分,而三度燙傷會傷及皮膚全層,甚至深入肌肉和骨骼。

按照燙傷的面積大小,又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特重燙傷。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小心被燙了一下,大多屬於輕度、一度燙傷。大多數情況是皮膚發紅,甚至起了水泡,很多人不用就醫也能自愈。

但是在處置燙傷的時候,如果方法不當,很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面對燙傷,立即用牙膏、洗髮水、醬油、蚝油、醋、鹼面等東西塗抹在患處,是廣為流傳的民間偏方。這些「土方法」真的有效嗎?安徽蚌埠第三人民醫院整形燒傷科主任醫師章祥洲介紹:「現在民間的『土方法』有的是用鹼粉,有的是塗牙膏,有的是塗醬油,有的是塗鹽、草木灰。使用這些東西,第一,沒有科學依據;第二,容易加重感染;第三,容易起化學反應,比如,放鹼以後,鹼本身遇水會產生熱,會加重燒傷。像醬油,它本身是發酵的東西,如果塗在燙傷創面,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這類『土方法』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還可能給後續的治療帶來很大的干擾,特別是會加深創面的感染,最後可能會留很大的疤痕。」

簡而言之,處理燙傷不是炒菜做飯,油鹽醬醋可以依照口味往裡招呼,咱們得依照科學。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章祥洲醫生說:「燙傷後,首先應該及時離開致熱源,比如,及時脫掉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在有水的地方持續沖洗,如果有條件,可以冰敷、冷敷,讓局部的溫度降下來,這樣可以減少損害。」

醫生提醒,如果不幸被燙傷,最直接的處理辦法是用自來水沖洗或是用冰塊敷患處,冰敷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防止凍傷。如果局部燙傷比較嚴重,千萬不要硬脫衣服,應該用剪刀慢慢剪開衣服,並且及時送到就近醫院急救處理,兩小時內都是燙傷急救的黃金期。

生活中,除了接觸熱水、熱鍋、熱蒸汽之外,還有一些情況也會導致燒、燙傷。比如酸、鹼這些化學物質,會造成化學燒傷。還有電,電火花以及觸電都可能造成電擊燒傷。人群方面,約75%的燒、燙傷發生在0至3歲的嬰幼兒,15%的發生在3至7歲的學齡前兒童。因此,兒童監護人要格外注意家裡可能導致燒、燙傷的熱源管理,比如把插座、插板、熱水瓶等放到小孩夠不到的地方,同時也要給孩子做好相關的知識普及。

除了高溫,還有一種燙傷叫做低溫燙傷。聽起來很矛盾,但是在天氣逐漸變涼的季節,低溫燙傷也時常發生。什麼叫做低溫燙傷呢?章祥洲醫生介紹:「有一些老年人,皮膚不太敏感,又想增加溫度,他會用熱水袋、暖寶寶這些東西,它們的溫度不是很高,可能就是四十多度、五十度,但是這樣的溫度如果持續放到一個部位不動,時間長了仍然有可能引起燙傷。因此,確定要睡覺後,大家要及時把水袋、暖寶寶等拿開,不要在睡眠中繼續使用這些東西。」

無論是高溫燙傷,還是低溫燙傷,如果燙傷部位皮膚出現面積較大、較深的損傷,或者出現在面部、眼睛等身體比較重要和脆弱的部位時,一定要及時就醫,爭取把傷害降到最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