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簡史

李青大夫 發佈 2020-08-30T11:19:19+00:00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在胰島素被發現之前,糖尿病就像妖魔一樣,幾百年來瘋狂吞噬著人類的生命。許多患1型糖尿病的兒童,瘦如骷髏,形如侏儒,還未成年便夭折。

#尋找真知派#

胰島素簡史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在胰島素被發現之前,糖尿病就像妖魔一樣,幾百年來瘋狂吞噬著人類的生命。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患者只能坐以待斃。許多患1型糖尿病的兒童,瘦如骷髏,形如侏儒,還未成年便夭折。那個時候,糖尿病約等於死亡,除了煎熬等死別無他策,患病後的平均生存時間僅為4.9年。

霹靂一聲震天響。胰島素的問世,徹底改變了糖尿病人的生存狀況。

一、第一代胰島素

20世紀20年代,加拿大的醫生先後從狗和牛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島素,並用於一個已經患病兩年且醫生已經放棄治療的小男孩身上,結果奇蹟出現,這個小男孩病情立即好轉,不久就痊癒出院。

但是,這些胰島素是將牛、豬等動物的胰腺取出後烘乾再提取,可想而知產量實在太低因此價格奇高,即使將全世界動物的胰腺都取出來也不能滿足廣大患者的用藥需求。而且這些胰島素畢竟來自於豬、牛等動物的胰島,與人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第一代胰島素存在的問題概況為:1、數量不足,無法滿足臨床應用;2、降糖效果並不穩定,作用維持時間短,需頻繁注射;3、酸性溶液,導致注射部位疼痛;4、製劑不純,易發生過敏反應和注射部位膿腫。

二、第二代胰島素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丹麥的諾和諾德公司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完全仿照人胰島素的胺基酸結構人工「組裝」胰島素,開啟了胰島素的工業化生產新時代。第二代胰島素的結構與人體分泌的胰島素胺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所以沒有過敏性和耐藥性。降糖效果明顯改進,不良反應顯著減少。

然而,第二代胰島素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起效慢,維持時間長,容易出現餐後高血糖和下一餐前的低血糖;2、提前30分鐘注射依從性差,患者較難遵守。

三、第三代胰島素

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不是胰島素的每一個胺基酸都是有用的,通過進行「小手術」剔除不必要的胺基酸並進行胺基酸重組,可產生速效、長效等不同特徵的胰島素,更加符合人體的生理需求。這種胰島素嚴格的說已經不是胰島素,而是胰島素類似物。此外,科學家又將速效和中效胰島素按一定比例預混,製成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可以兼顧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而且更安全,減少低血糖的發生;也不需要餐前30分鐘注射,臨餐注射即可,更為便利。

治療糖尿病,胰島素雖好,但並非完美,也有許多副作用。製藥技術,已經將過敏反應降到了極小,注射部位也不會出現硬節(當然,個別質量粗糙的仿製藥除外),但有些副作用仍無法避免:

1、低血糖:

注射胰島素後,如果沒有及時進食,或者胰島素劑量過大,就會出現低血糖反應,患者會出現心慌、出汗多,頭暈,乏力等症狀。相對而言,短效胰島素低血糖的發生率更高。

老年人、慢性腎衰竭患者,胰島素容易在體內蓄積,更容易發生低血糖。

2、體重增加:

胰島素控制著蛋白質、糖、脂肪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貯存。除了降糖外,胰島素可促進脂肪的合成和貯存,抑制脂肪的分解;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蛋白質的分解。

長期使用胰島素,無論是短效的門冬胰島素,還是長效的甘精胰島素,或者二者預混的門冬胰島素30等,都會導致脂肪堆積和肥胖發生。

胰島素除了降糖作用外,對糖尿病的心、腦、腎併發症並沒有保護作用,因此,並不是糖尿病治療的一線藥物,只有在個別情況下首選胰島素,比如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血糖過高「糖中毒」(糖化血紅蛋白>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昏迷等,而且2型糖尿病上述情況得到控制後,一般要改用口服降糖藥。

一般的2型糖尿病,仍首選口服降糖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