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共和國之同盟者戰爭1

麟劍的人類史 發佈 2020-08-30T12:31:56+00:00

羅馬共和國之同盟者戰爭1。羅馬征服義大利後,經過長期的政治統治和經濟文化交流,義大利逐步羅馬化。但是,眾多的義大利同盟者的地位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了。

羅馬共和國之同盟者戰爭1


羅馬征服義大利後,經過長期的政治統治和經濟文化交流,義大利逐步羅馬化。一些具有部分羅馬公民權的公社地位上升,獲得完全的羅馬公民權。在新建的拉丁殖民地中,羅馬移民越來越多,新老拉丁殖民地都享受拉丁公民權。但是,眾多的義大利同盟者的地位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了。他們在名義上是羅馬的同盟者,實際上則是羅馬統治下的屬民。同盟者沒有羅馬公民權,不能參與羅馬政治活動和擔任官職,也分不到公有地和戰利品,但卻要為羅馬提供輔助部隊,而這種「血稅」隨著戰爭的頻繁和擴大日益加重。羅馬元老院加緊控制和經常干預同盟者的內部事務,同盟者還受到羅馬人的歧視和虐待。因此,同盟者對羅馬的統治和壓迫深為不滿,他們強烈要求獲得羅馬公民權和其他權利,或者與羅馬完全脫離關係,爭取獨立地位。於是,義大利同盟者爭取民主權利的鬥爭,便和羅馬社會改革運動匯合起來。

在羅馬統治階級中,不少有識之士主張給予義大利同盟者以羅馬公民權。公元前125年,執政官弗拉庫斯首次提出向同盟者授以公民權的議案,但由於元老院的阻撓,弗拉庫斯被派往高盧出任總督而被迫放棄了提案。此事引發了弗列蓋列城居民起義,後遭羅馬鎮壓。公元前122年蓋約•格拉古又提出公民權議案,大批同盟者湧入羅馬表示支持,但被執政官趕出城外,結果議案未獲通過。公元前103和100年,薩杜爾尼努斯兩次當選為保民官,他依靠平民和騎士的支持,頒布了糧食法等法案,並與馬略結盟強行通過土地法案,將阿非利加和那爾旁高盧行省的公有地分給馬略老兵,每人100猶格,其中包括服役期滿的義大利同盟者。可是,薩爾尼努斯運動以失敗告終,使同盟者的幻想再次成為泡影。

羅馬民主派領袖(向(義大利)同盟者授予公民權)的相繼失敗和遇難,使同盟者在心理上受到創傷,但他們對羅馬當局仍然抱有一線希望。不久,他們果然在羅馬貴族中找到一個新的同情者―保民官李維?德魯蘇,並與他建立了秘密的聯繫。公元前91年,德魯蘇提出一個試圖調和各方利益的議案:將司法權歸還元老院,同時在元老院增加300名騎士出身的成員;向貧窮公民廉價售糧並分配坎佩尼亞和西西里剩餘的公有地;授予義大利同盟者以羅馬公民權。然而事與願違,德魯蘇的全面妥協議案招致的竟是羅馬社會的普遍反對,甚至他自己的親屬也對他的政策充滿敵意。據說,同盟者馬爾西人的首領昆圖斯?龐彼狄烏斯?西羅有一次拜訪德魯蘇家,出於逗趣,請他四歲的外甥小加圖支持義大利人的要求,遭到了斷然拒絕。送給他糖果和玩具,小加圖仍然剛強地說:「不」。最後,馬爾西人首領為這個小孩的固執而慍怒,抓起他的雙腿伸到窗外,恫嚇他說:「如果不屈服,就把你扔下去」,可是同樣沒有結果。西羅只得悲嘆一聲作罷,從這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的倔強,他不難想像會遭到大人們多麼頑固的反對。這一年秋天,就在議案即將付諸表決的日子裡,德魯蘇被無名刺額暗殺。這樣,義大利同盟者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羅馬公民權的最後希望,也就隨著德魯蘇埋葬了。

義大利同盟者通過和平和合法途徑爭取羅馬公民權的希望完全破滅,於是他們憤然拿起武器,發動了同盟者戰爭。

義大利同盟者以馬爾西人為核心,皮凱努姆人、皮里根尼人、維斯提尼人,瑪魯西尼人、薩姆尼持人、盧卡尼亞人和阿普里亞人等組成了秘密的反羅馬聯盟。他們互相交換人質,並商定同時發動起義。西羅成為聯盟的靈魂。起義的準備在悄悄地進行。政治的義大利恰像自然的義大利,熾烈的岩漿在平靜的地表下翻流奔突。一個偶然事件的火花提前引爆了同盟者戰爭。

公元前91年底,羅馬大法官塞爾維利烏斯獲悉皮凱努姆的同盟者城市阿斯庫魯姆正和鄰近城市交換人質,遂趕到那裡,向集會的市民發表了威脅性的訓話,激起市民的公憤,當場被打死。城市長官尤達西略命令關閉城門,將住在城內的羅馬人統統處死。阿斯庫魯姆起義的火焰迅即蔓延到鄰近地區。馬爾西人帶頭向羅馬宣戰,參加反羅馬聯盟的各城市、公社紛紛響應,除了伊達拉里亞人和翁布里亞人外,幾乎所有的義大利同盟者都捲入了起義。即使在這樣的時刻,同盟者還是向羅馬派去使團,提出最後呼籲。但是,羅馬元老院拒絕聽取用劍強逼的要求。勒令同盟者放下武器。於是,同盟者戰爭正式開始了。

同盟者既然已向羅馬宣戰,便不再乞求羅馬國家的公民權,自己組織起一個新的聯盟共和國。新國家定都於起義地區的心臟―皮里根尼人的城市科芬尼烏姆(科非尼姆),命名為「義大利」。這個新國家的公民權授予所有起義公社的成員。國家按照羅馬的模式組織:由選自各起義公社的500名成員組成元老院,作為國家的領導核心;在起義領袖中選出兩名執政官和12名大法官,授予他們以軍事、行政和司法的權力;全義大利人民大會也預定在首都召集。薩伯利安各族通用的奧斯坎語與拉丁語共同成為新國家的官方語言。鑄造並發行了全義大利通用的硬幣,上面鑄有「義大利」字樣,一些硬幣上帶有寓義深刻的圖案:一頭代表義大利的公牛用它強勁的角將羅馬的象徵―母狼掀翻在地,並將它踩在蹄下。

起義者的軍隊有10萬之眾,馬爾西人西羅和薩莫奈人穆提魯斯作為義大利執政官並擔任起義軍統帥。無論是統帥的指揮才能,還是士兵的素質及武器裝備,都不次於羅馬軍隊。同盟者長期作為輔助部隊隨同羅馬軍團征戰,對羅馬軍事熟諳深知。起義在義大利本土爆發,其中心距離羅馬相當近,構成對羅馬的嚴重威脅。然而,戰爭的進行對起義者和羅馬人雙方說來都很困難。起義地區非常廣大,而許多效忠羅馬的要塞據點(主要是軍事殖民地)則散布其間;因此,在戰略上,起義者不得不將對羅馬要塞的圍攻戰與各自領土的保衛戰結合起來,羅馬人則被迫同時與遍布各地的起義者作戰。由於多種原因,起義者沒有集中兵力進攻羅馬,而羅馬人也難以一舉撲滅沒有明確主力的起義。整個說來,這是一場散漫的戰爭,分解成敵對雙方各個軍團在同一時間、不同地區時而單獨、時而聯合的一系列戰鬥。從軍事觀點看,主要有兩個戰區:北方戰區,自皮凱努姆和阿布魯滋河至坎佩尼亞北界,大都是操拉丁語的地區。義大利方面的統帥是昆圖斯?西羅,羅馬軍隊則由茹提略?盧普斯統率,兩人都是各自國家的執政官。南方戰區,包括坎佩尼亞、薩姆尼烏姆、盧卡尼亞和阿普里亞。薩姆尼特人巴比烏斯?穆提魯斯作為義大利執政官任起義軍統帥,羅馬統帥為執政官路西烏斯?愷撒。統帥之下配有副將,負責特定地區的戰爭。羅馬的兩位執政官同時出征,一些著名的羅馬將領(諸如蓋約?馬略、龐培?斯特拉波和蘇拉等)擔任副將,表明形勢的嚴重性。

肇始於前91年同盟國戰爭(又稱聯誼戰爭,同盟者戰爭),主要有兩大戰區:北方戰區和南方戰區。北方戰區指自皮凱努姆和阿布魯茲河至坎佩尼亞北界,大都操拉丁語的地區;南方戰區包括坎佩尼亞、薩姆尼烏姆、盧卡尼亞和阿普里亞。由於同盟者以前長期作為輔助部隊隨同羅馬軍團征戰,熟諳羅馬軍事,在士兵素質、武器裝備及統帥才能方面均不亞於羅馬。戰爭的第一年,公元前90年,起義者在南北兩個戰區都占據了明顯的優勢。他們重點圍攻境內羅馬人的要塞,並在許多地方突破了羅馬人的防線。

在南方戰區,起義軍將領斯卡托指揮大軍大敗路西烏斯的羅馬軍。占領了從坎佩尼亞到薩姆尼烏姆軍事大道上的重鎮維那弗倫,起義者的這一勝利導致另一個羅馬要塞愛塞爾尼亞的投降;在盧卡尼亞活動的起義軍將領拉姆彭尼烏斯重創羅馬將領普布利烏斯•克拉蘇,羅馬要塞格羅門敦落入起義者手中。義大利執政官巴比烏斯•穆提魯斯擊敗羅馬將領波波那,率領薩姆尼特軍隊進入坎佩尼亞。諾拉、龐貝等城市投降,不少羅馬士兵倒戈,加入起義行列,被解放的奴隸也成為起義者的一員。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