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創業培訓營」告訴我 做個網店小老闆不丟人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20-08-31T17:41:09+00:00

記得高考那年,一次家庭聚會,我在義烏經商的大伯喝了點酒,拍著我的肩膀說道:小伙子,好好考,考上個名牌大學光宗耀祖,別像大伯一樣「去市場擺攤」。當時,我嘻嘻哈哈陪了陪笑,笑裡帶著尷尬——因為我很清楚,名牌大學這個東西註定與我無緣。

記得高考那年,一次家庭聚會,我在義烏經商的大伯喝了點酒,拍著我的肩膀說道:小伙子,好好考,考上個名牌大學光宗耀祖,別像大伯一樣「去市場擺攤」。當時,我嘻嘻哈哈陪了陪笑,笑裡帶著尷尬——因為我很清楚,名牌大學這個東西註定與我無緣。後來高考放榜,我只考了二本,大伯再見到我,沒再說什麼名牌大學和擺攤的話,只是對我說:我能當上大學生,比他們那輩人已經強多了,好好念,將來會有出息。

儘管那時我對成年人的世界懂得還不多,但我已經可以隱約感覺到:大伯對自己的社會身份其實充滿了不甘。儘管他的收入還算不錯,但在他(以及我的其他長輩)看來,做小買賣終究是一件不太入流的事。在我的成長環境中,讀書上進、進入體制才是人們眼中的一等出路,就算自己單幹,也得有個正經註冊的公司,才能讓人稱一聲「老闆」,倒騰小商品這樣的生意,很難讓人高看幾眼。

然而,命運很有意思,我不僅在讀書這件事上天賦有限,而且竟然真的在畢業之後,跑到網際網路上「擺起了攤」,成了一名小小的網店老闆。不過,和當年不同的是,今天的我已經不再懵懂,也一點都不覺得「擺攤」是什麼丟人的事,事實上,正是我在大學度過的日子、學到的東西,讓我成了一個有能力養活自己的網店老闆,同時板正了我的觀念。

在大學裡,我念的專業名曰「電子商務」。報考的時候,我滿心以為學了這個,將來就能進到阿里、京東之類的企業工作。然而現實很快給了我迎頭一擊——第一節專業課,老師就告訴我們:那些大企業的工作是給985、211的學生準備的,至於我們,最好還是放下幻想、做好準備,用自己的雙手給自己「挖」出一條生路。

可貴的是,學校並沒有因為我們這些「苗子」天資有限,就對我們「放任自流」,而是扎紮實實地教會了我們不少到社會上求生的技巧。之前,我和一名在211大學念書的表兄交流時,曾經以為大學生活就是上課、刷學分、考資格、混社團,而從沒想到過:原來在我的學校,課程的主要內容,就是為我們將來走出校門打基礎的創業實踐。

從大二開始,學院便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網店。儘管絕大多數同學的網店一開始根本賺不到錢,甚至沒幾個客人,但老師們一直在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的「事業」。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上的這個「電子商務」專業是這個意思。

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生活,我所在的專業更像是一個四年期的「創業培訓營」,但我不僅沒有覺得受騙,反而覺得很有收穫。事實上,我剛剛考上二本那段時間,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很多二本院校根本就是在騙錢,表面上為社會培養了不少大學生,但社會根本用不到這些「多餘」的人才。那段時間裡,我經常為自己的未來感到害怕和迷茫。然而,我的大學用實際行動證明:二本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可以有獨一無二的用處。

其實,不論是我們這些學生還是講台上的老師,都很清楚一件事——我們這個學校的文憑拿出去,並沒有多少含金量。但是,正視這個事實之後,我們並沒有自我放棄,而是通過培養實實在在的謀生能力,代替形式上的「大學教育」。記得大三有一門專業課,名叫「電商實務」,一學期只有四堂老師在台上講授知識點的正課,其他課時里同學們都在打理自己的網店。但是,老師並不是對我們「放羊」,而是會隨時與我們聯繫,與我們討論開店過程中的困境,給我們排憂解難,而那門課最終的成績也是以網店的經營成果排名計分。如今回想起來,儘管那時我們開的店大多只是小打小鬧,但很多和我一樣在畢業之後走上電商之路的同學,都是在那時積攢起了最早的開店經驗與人脈資源。

如今,再見到大伯,我會坦然地和他交流最近的市場行情和做買賣的經驗。或許我們都不是很會讀書,但我們有自己的事業與方向,沒什麼好覺得丟臉。作為二本生,我在學校學到了能夠養活自己的知識,做到了「學以致用」,從這個角度上看,我有充足的理由感謝自己的大學生活。(陳鳴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