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常在 我做志願者的日子

中國日報網 發佈 2020-08-26T13:41:33+00:00

在此次烏魯木齊疫情中,新疆日報人響應集團號召積極投身於各社區的志願工作。他們在一線或是幫助社區做統計、或者是測溫、或是配送…

7月17日凌晨烏魯木齊因新冠肺炎按下暫停鍵,社區防控壓力甚大,急需人手。在此次烏魯木齊疫情中,新疆日報人響應集團號召積極投身於各社區的志願工作。他們在一線或是幫助社區做統計、或者是測溫、或是配送……​他們踐行著一名黨報人的職責和使命。

8月25日是新疆日報社記者何新社做志願者的第36天。在每天的忙碌當中,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報人的職責和使命。

7月21日,何新社就聯繫包戶幹部報名加入了揚子江路匯月社區志願者隊伍,並擔任所在樓棟的單元負責人。

感動常在 我做志願者的日子

做志願者的每一天

我的每一天基本是這樣度過的:

10:00 身穿防護服和包戶幹部開始挨家挨戶的測溫;

11:00 我們同包戶幹部蘇木和樓棟長張輝等志願者便進入到「外賣小哥」程序,任務是給整個樓棟78戶人家送貨上門;

12:10 開始送貨。我們要再次穿好防護服、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無論樓層高低,無論貨物大小,肩扛手提地送貨上門;

13:10 中午測溫的時間到了,我們又開始新一輪測溫工作;

午飯常常是西瓜或剩菜就饃饃,簡單而快捷,因為下午還有一輪購買和分發生活用品的任務。

22:00 進入收垃圾環節。從一樓到六樓,我們挨家打開封貼、取出垃圾、再貼好封貼,將所有的生活垃圾清運到指定堆放區域;

23:00 在樓棟前的草地上和凳子上,四名志願者和社區幹部一起做小區「守夜人」。

夜色漸漸深了。身旁的夥伴鼾聲起來了。我側了一個身子也漸入夢鄉。

雖然是有的是坐在凳子上,有的坐在車裡,但我知道這種堅守是一種責任。

多個晚上,都是這樣度過,社區幹部和我們志願者們都無怨無悔。

心系10位八旬老人

疫情期間,通過智慧型手機瀏覽新聞、訂購生活必需物資,成了年輕人們每日必修的功課,但這些對於老人來說,那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我所服務的樓棟共有78戶人家,單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0位。

家住匯月社區紅十月小區17號樓三單元的亢明方今年87歲,老伴今年80歲,兩位老人用的都是老年手機。兒女不在身邊,兩位老人自己生活。

在入戶測體溫的過程中,我記住了兩位老人,就特意留意他們的需求。

每天都要敲門詢問兩位老人都需要什麼,就成了我的必須要做的事。

後來,我加了老人女兒的微信,隨時向其反饋老人居家的點點滴滴。

8月16日下午,匯月社區紅十月小區17號樓2單元201室的女主人在陽台上呼叫樓下的我們。

原來,她82歲的老母親因便秘用藥後出現內痔、外痔一起出血現象,身體已極度不適。我們第一時間向社區書記史磊和主任張敏作了匯報,之後,匯月社區立刻開通了救援綠色通道將老人緊急送往醫院……

做志願者期間,社區幹部和我們志願者搶著做最髒、最累、最苦的工作,大家都無怨無悔地在為抗疫默默付出。

很多社區幹部以身作則,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和志願者們一道堅守堅守崗位。我們社區很大,住戶近萬人。社區領導不但要隨時掌握所有業主的情況外,還要為所有居民的吃喝拉撒忙前忙後。

防疫和民生,他們一樣都不落。很多鄰居和我一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一份辣椒炒雞蛋

做志願者的每一天,都會讓人收穫感動。

記得有天傍晚,樓棟長張輝提著一個飯盒。我們都問這是幹什麼?

他的一番話,讓我瞬間一愣。他說:「一個多月了,社區史書記他們沒有正經地吃過一頓家裡人做的飯了,今天悄悄地想麻煩我,讓做個辣子炒雞蛋,改善一下生活。」

聞言,我的眼睛瞬間濕潤。

因為在一線,他們回不了家,一份辣椒炒雞蛋多麼平常的菜呀,可對駐守一線的社區幹部來說竟成了奢望。

樓棟包戶幹部蘇木是一位剛從新疆藝術學院畢業小姑娘,和我們一起起早貪黑做服務工作。樓棟長張輝經常和社區溝通,想方設法給整棟樓居民們聯繫商家、店家採購各種生活必需物品。經常是貨物到了,有了別人的,沒了自己的。

他們是一群戰鬥在一線的逆行者,我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他們在感召我,我銘記在心。

□手記:

白天頂著烈日高溫滿足居民一切生活保障,夜晚堅守夜單元門口。

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更像一面鏡子,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身邊的人激勵著我,更時常感動著我。同時我也收穫了信任和理解。

行勝於言。我們舉動鄰居們都看在眼裡。微信群里,經常可以看到鄰居們發來的各種感謝和表情。

春節期間,疫情爆發後,我的妻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役軍人,作為市屬機關幹部,積極響應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光榮地穿上戰袍,完成了新疆援助湖北醫療人員返疆後的志願服務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表彰。

7月份疫情再次暴發,我和妻子、烏魯木齊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幹部張思雅都站了出來。儘管我們各自服務的小區只有300米遠。我們難得一見,每天只能在微信里互相鼓勵。疫情不退,我們絕不後退!(何新社)(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