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物為能源 滿足埃塞人民民生需求

光明日報 發佈 2020-09-03T07:35:50+00:00

萊比垃圾發電廠坐落於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西郊外,目前是埃塞,也是非洲的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這座發電廠由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使用中國標準和設備,建成投產後既解決了埃塞首都地區的大部份垃圾處理問題,又將廢物轉化為電能,為亞的斯亞貝巴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

萊比垃圾焚燒發電廠中控室。戴軍攝/光明圖片

萊比垃圾發電廠的開工紀念銘牌。戴軍攝/光明圖片

【記者連線】

萊比垃圾發電廠坐落於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西郊外,目前是埃塞,也是非洲的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這座發電廠由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使用中國標準和設備,建成投產後既解決了埃塞首都地區的大部份垃圾處理問題,又將廢物轉化為電能,為亞的斯亞貝巴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

「萊比——一座將垃圾變為能源的工廠」,發電廠辦公區門廳里的一塊開工紀念銘牌上這樣寫道。記者日前在發電廠採訪時看到,一輛輛垃圾車不斷開進廠區,將垃圾送往廠房後部的垃圾倉房。中電工萊比發電項目執行團隊的領頭人張勝總經理向記者介紹說,2013年中電工與埃塞電力公司簽署萊比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總承包合同,2018年8月項目正式落成開工,2019年5月進入商業運行,合同總價1.2億美元。截至目前每天可處理首都的城市生活垃圾近1500噸,從今年4月20日開始已順利實現合同要求的1.85億度年發電量,基本可滿足首都三分之一的照明用電。

張勝指著牆上那塊紀念銘牌告訴記者,萊比垃圾發電廠落成運行後,受到當地政府、媒體和民眾的良好評價。2018年8月19日的竣工慶典中,時任埃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親自到場為項目剪彩並致辭,指出作為埃塞乃至非洲的第一座垃圾發電廠,中、埃塞合作的萊比電廠對埃塞實現環境友好的工業化和能源多樣化的努力功不可沒。埃塞電力公司前總裁阿澤布·阿斯納克則表示,萊比垃圾發電廠是埃塞綠色能源戰略中的一個標誌性工程,是中、埃塞乃至中非能源合作的又一個亮點。埃塞正致力於發展綠色能源,支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電廠又為解決首都垃圾處理這樣的關鍵民生問題提供了一個變廢為寶的選擇,更有著非比尋常的社會意義。

在中控室的大螢幕前,張勝向記者簡要介紹了垃圾焚燒發電的工作原理。他說,電廠採用的是中國國內先進的垃圾焚燒工藝,全自動運行,裝設了2台對垃圾適應性強、可靠性高的液壓驅動爐排爐,把垃圾在爐內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導入餘熱鍋爐加熱爐水,生成高壓蒸汽驅動2台25兆瓦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經「SNCR+半干法脫酸+袋式除塵」系統凈化後的煙氣達到歐盟2000的排放標準,可直接排入大氣;對垃圾滲瀝液則採用「預處理+厭氧反應器+深度處理」的組合處理工藝,達到當地出水指標要求後外排至河道,處理能力可達每日220噸。萊比垃圾焚燒發電廠可以說是中國綠色環保領域成熟技術和經驗引入非洲的又一成功範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變廢為寶、環境友好型的綠色能源項目。電廠不僅為埃塞,也為非洲城市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既能解決城市垃圾處理問題,又能夠變廢為寶,將垃圾轉化為電能,為首都地區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將在非洲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

這座「將垃圾變為能源的工廠」對當地而言無疑是一項新生事物,開工兩年多來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目前存在的挑戰和問題有哪些?張勝告訴記者,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當地政府亟待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二是培養一支合格、穩定的員工隊伍。埃塞的固廢處理費用和垃圾焚燒發電上網的電價過低,令垃圾發電廠難以獲利甚至虧損經營。其實不止埃塞,就整個非洲區域而言,相關政策的配套都是一個短板,嚴重製約垃圾轉化能源領域的拓展,令外國投資者很難打開該領域的非洲市場。埃塞政府應儘快出台相關具體補貼扶持政策,才能真正達到推動垃圾轉化能源等民生工程的目的。

萊比垃圾發電廠投入使用已有兩年,由於大多數當地員工受教育程度有限,培訓周期長,加之員工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業主方埃塞電力公司無法提供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電廠,遂委託張勝率領的中方項目執行團隊仍負責日常運營和維護。張勝正在與他的數十名同事們一同努力,想方設法為當地員工提供全套技術培訓,爭取早日將該綠色能源項目整體移交埃塞方。張勝說,近800萬人口的亞的斯亞貝巴每日產生約5000~7000噸垃圾,為消納這些垃圾至少還需要3到4座垃圾焚燒發電廠,生產的電力也能更好地滿足首都需求。張勝和他的團隊也希望以萊比電廠為出發點尋求後續相關項目合作,爭取在中、埃塞綠色能源領域的合作中續寫新篇。

(本報亞的斯亞貝巴9月2日電 本報駐亞的斯亞貝巴記者 戴 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