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隨筆|也談數據隱私

新民網 發佈 2020-09-03T13:28:22+00:00

然而,作為數據生產者和使用者的我們,也在為這些便利「買單」,付出的正是隱私的代價。連360的創始人周鴻禕都在上節目時吐槽某些手機軟體正偷偷打開用戶的攝像頭,網際網路變成大型「數據收集場」其實是不少人心照不宣的事,在線旅遊行業「殺熟」只不過是其中冰山一角。這幾日,一項新規的出台,給大數據上了一道新「緊箍咒」,今年國慶起正式實施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也不得擅自刪除負面評論。

以前,民間就有「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的玩笑話。在大數據時代,「殺熟」也有了新花樣。我想,不少人肯定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預訂酒店、瀏覽網頁的過程中,同一家酒店在旅遊軟體中的價格居然會漲價;同一個購物網上,同一款商品,老帳號的售價比新帳號高出不少。

近幾年來,大數據的運用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然而,作為數據生產者和使用者的我們,也在為這些便利「買單」,付出的正是隱私的代價。連360的創始人周鴻禕都在上節目時吐槽某些手機軟體正偷偷打開用戶的攝像頭,網際網路變成大型「數據收集場」其實是不少人心照不宣的事,在線旅遊行業「殺熟」只不過是其中冰山一角。

這幾日,一項新規的出台,給大數據上了一道新「緊箍咒」,今年國慶起正式實施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也不得擅自刪除負面評論。

和任何行業在其新興蓬勃發展時期必然會遇到諸多問題一樣,大數據的應用和發展,也會經歷同樣的困境。個人信息被攻擊、竊取、濫用和劫持等活動層出不窮,正對國家安全和數據安全提出新挑戰。為了保護數據隱私,這幾年國內外都陸續出台了相關法律法規,比如,我國的《網絡安全法》《密碼法》《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等,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等。科學技術這把雙刃劍懸在新產業之上,不光是提醒技術革新帶來的生活水平的發展和提高,也提醒著新倫理問題已經推翻了過去隱私保護的共識。

然而,有了法治的標準,也並不代表「一勞永逸」,有法可依的同時,行業內外更要共審和自查,及時調整業務和形成行業規範,尊重參與數據各個生命周期的各類主體。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發展的紅利,最終傷了數據「原主」——大眾消費者的心。

馬丹/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