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先院士:我國藥物研究正邁向原始創新階段

中國經濟網 發佈 2020-09-03T14:25:26+00:00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3日訊「我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正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8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在中國醫藥信息中心舉辦的「中國醫藥創智研發大會」上闡述我國創新藥的發展現狀。他表示,一面是老齡化加速、藥品上市申請審批周期縮短等機遇,一面是「4+7」帶量採購、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加速上市等政策帶來的挑戰,當前我國藥物創新機遇與挑戰並存。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3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我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正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8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在中國醫藥信息中心舉辦的「中國醫藥創智研發大會」上闡述我國創新藥的發展現狀。他表示,一面是老齡化加速、藥品上市申請審批周期縮短等機遇,一面是「4+7」帶量採購、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加速上市等政策帶來的挑戰,當前我國藥物創新機遇與挑戰並存。

陳凱先院士坦言,1950s—1990s,我國藥物研發處於跟蹤模仿階段(Copy);1990s至今,我國藥物研發處於模仿創新階段(Me-too, Me-better, Fast follow);當前及未來,我國藥物研究邁向原始創新階段(First in class)。

據介紹,2008年至2018年,我國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共有41個。其中,僅2018年一年就有10個。2019年批准的國產1類創新藥共有11個,其中化學藥7個、生物藥2個、疫苗2個,我國在醫藥創新方面進步快速。同時,在創新藥全球貢獻度方面,我國已從原來的第三梯隊跨入第二梯隊。

隨著我國新藥創製格局的變化,陳凱先院士對我國新藥發展提出了5點思考。

其一,完善我國藥物創新體系的定位和布局

我國的藥物創新體系要補短板,克服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更加重視「First in class」的新藥研發,引領方向,搶占先機;要更加重視前瞻性、戰略性新方法、新技術、新策略的研究。

其二,加強基礎研究,主動對接科技前沿新突破,開拓新藥研究和產業發展新方向

基礎研究薄弱、缺乏原始創新突破和核心技術,是我國藥物研究和醫藥產業發展長期受制於人的根本原因。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前沿的基礎研究,不僅孕育著新藥發現的突破口,也不斷更新藥物研究的理念,創造醫藥產業的新形式、新業態。

新藥研究要密切關注基礎研究的新趨勢和新成就,主動對接科技前沿新突破,才能掌握創新引領的主動權,逐步從模仿創新轉變為在一些方向上實現原始創新。

其三,加強多學科、多種技術方法的交匯融合、綜合集成

學科交叉,技術集成已經成為當代科技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在藥學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結合日益緊密,轉化顯著加快;藥物化學、藥理學、信息科學、技術科學等學科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多學科綜合集成的趨勢不斷增強。

從科技發展進步的歷史來看,新藥創製總是在第一時間吸收和應用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最新知識、方法和技術,多種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總是能夠有力促進藥物研究新技術變革。

其四,關注國際科技前沿熱點,充分發揮我國特色優勢

要密切關注國際科技前沿熱點,同時也要立足國內實際,充分發揮我國特色優勢。生物技術藥是國際藥物研究的前沿領域和增長熱點,發展很快;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研究和產業化近年來不斷取得突破,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我們要緊緊抓住國際生物醫藥發展的趨勢和浪潮,進一步瞄準國際科技前沿,迎頭趕上並逐步爭取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

中藥和天然藥物研究是我國在藥物研究領域具有優勢和特色的方向。我們要立足中國實際,充分發揚我國的這一特色優勢,在中藥、糖類藥物和天然藥物的研究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重要成就。

其五,加強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藥物研發攻關

自20世紀70年代起,幾乎每年都有新發傳染病出現,已確認的40多種新發傳染病病原體中,絕大多數是病毒。高致病性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急性、爆發性、高致死性的特點,主要有絲狀病毒中的伊波拉病毒(EBOV)、黃病毒中的登革病毒(DENV)和寨卡病毒(ZIKV)、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甲型流感病毒、冠狀病毒中的SARS病毒(SARS-CoV)、MERS病毒(MERS- CoV)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陳凱先說,有效的藥物是戰勝疫情、消除恐慌、保護人類的終極武器,然而目前這些重大新發傳染病均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加強這一領域的藥物研發已得到全球關注。像新冠肺炎疫苗,截至7月,全球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疫苗就有29個,包括北京科興、武漢生物、康希諾、安徽智飛等在內的國內開發者也正踴躍參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