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港姐選舉史:美色背後是「權游」

美人豐盛 發佈 2020-09-03T18:11:49+00:00

2020年,香港小姐再度出現10年不見的神顏,謝嘉怡、陳楨怡、郭柏妍三姐妹,均令人驚艷。歷數香港小姐選舉史,可細為四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模式和符號:第一代是1946年到1947年的「香港杜月笙後宮選妃」;第二代為1959-1972年,邵氏電影「以美人儲備獲取娛樂圈地位」為策略,主持港姐選舉。第三代1973-1999年由TVB坐莊,目的是打造「造星夢工廠」。第四代是2000-2019,港姐選舉以選美為面子,以大量權錢交易黑幕作為里子,以期「眼球經濟」為衰落的香港娛樂業打兩針興奮劑……縱觀港姐歷代選舉,無論興衰,終究難逃「權力的遊戲」的本質。「神顏」港姐傳奇。人們對港姐最深刻的記憶,莫過於第TVB操刀的1973-1999年。那個時間段出現了很多「神顏」的港姐。

2020年,香港小姐再度出現10年不見的神顏,謝嘉怡、陳楨怡、郭柏妍三姐妹,均令人驚艷。

歷數香港小姐選舉史,可細為四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模式和符號:

第一代是1946年到1947年的「香港杜月笙後宮選妃」(這是香港第一次選美比賽,有「香港杜月笙」之稱的李裁法在自家夜總會舉辦,初衷是為大佬圈選妻);

第二代為1959-1972年,邵氏電影「以美人儲備獲取娛樂圈地位」為策略,主持港姐選舉(正在招演員的邵氏兄弟,參與港姐選舉的目的,是把前三名招攬到自己的電影公司)。

第三代1973-1999年由TVB坐莊,目的是打造「造星夢工廠」(TVB把港姐選舉改為一年一次,打出平民變明星的口號,造星運動的背後是資本推動)。

第四代是2000-2019,港姐選舉以選美為面子,以大量權錢交易黑幕作為里子,以期「眼球經濟」為衰落的香港娛樂業打兩針興奮劑……

縱觀港姐歷代選舉,無論興衰,終究難逃「權力的遊戲」的本質。

「神顏」港姐傳奇

人們對港姐最深刻的記憶,莫過於第TVB操刀的1973-1999年。

那個時間段出現了很多「神顏」的港姐。

以1973年的港姐冠軍狄波拉為首,港姐們的風流韻事就和他們的美麗一樣被關注。

那時候每年新選出來的港姐,都像剛出爐的蛋糕,成為富豪們爭奪的資源。

狄波拉,謝賢的妻子,謝霆鋒之母,當年港姐出道。學生期間亦被稱為「學生情人」,早年出演的電影也非常開放。

與狄波拉同時一屆競選還有一位著名的美人,那就是趙雅芝。

當年趙是比狄波拉呼聲更高的港姐,參選時剛剛17歲,只屈居第四名。

趙雅芝當了兩年空姐後進入無線,出演了膾炙人口的馮程程。

1977年,17歲的朱玲玲被選為當屆港姐冠軍,後嫁入豪門,成為霍英東的兒媳。

1979年,港姐的第四名叫鍾楚紅,雖然只有第四名,但她被稱為「最美艷港姐」,與林青霞、張曼玉、梅艷芳合稱「霞玉芳紅」。

1983年,18歲的張曼玉當選港姐亞軍。此後,她以出色的表演才華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和奧斯卡金像獎評委。

1987年,邱淑貞參加港姐選舉,但她沒能中選,原因是同期參選的佳麗黃鶯舉報她整容。

1988年的港姐選舉出現了一位艷冠群芳的中葡混血美人,是的,她就是李嘉欣

李嘉欣的成就是打破了紅顏薄命的魔咒,擊敗賭王長女嫁入豪門,成為許晉亨一生最為呵護的女人。

1990、1991年的兩位港姐冠軍分別是19歲的袁詠儀和海歸碩士郭藹明。她們也都是人生贏家,郭藹明和劉青雲夫妻恩愛,而21歲就獲得金像獎的袁詠儀一生過得恣意洒脫,有幾分像她在《龍門鏢局》里演過的盛秋月。

「神顏」港姐在蔡少芬手中終結,她和郭藹明同屆,在18歲的蔡少芬之後,再未出現過大美人。

當然,1999年的郭羨妮和胡杏兒,在美人看來,只算「半個神顏」。

最被人忽略的港姐一代,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港姐。李裁法為青幫老大選出的第一代港姐叫李蘭,她的出現讓香港媒體講了很多閃「貧寒傾城女一夜成電影明星」的香艷故事。

第二代港姐冠軍叫吳丹鳳,吳是有夫之婦,港姐選舉後離婚嫁給富豪。

吳丹鳳還有一個身份應該被記住——他是李嘉誠的姨母,當她再嫁後,李嘉誠來投奔他和姨父——香港鐘錶商會理事長倫天樂,在一家鐘錶公司當小學徒。

與一二代港姐的傳奇、三代港姐的驚為天人相比,四代港姐2000-2019真的乏善可陳,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醜聞」,比如2000年的冠軍劉慧蘊、亞軍簡佩珊被爆是出錢買獎;2002年冠軍林敏利曾因父親曾是《龍虎豹》創刊人,被曾志偉炮轟有黑幕。

2017年更有齙牙小姐雷莊兒當選冠軍,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劣三甲」。

港姐選舉「權游」背後「上帝之手」

歷屆港姐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如果真的是權力的遊戲,那麼它背後的上帝之手是誰?

表面上看是李裁法、邵氏影業、TVB這些大佬在操縱,但背後卻是一部香港娛樂產業的興衰史。

一、二代港姐選舉還不能稱之為產業,產業是一個行業業態的總稱,那時的港姐選舉還沒有上下游的完整利益鏈條,只是大佬的紙醉金迷的遊戲。受社會體制影響,被譽為花魁的港姐,算是大佬們「社交工具」。

三代港姐之所以能成為「香港形象的代表」,出了諸多「不世出的美人」,並不是因為那個年輕真的美人多。而是彼時正處於香港經濟發展的黃金期。

1978年以後,受改革開放影響,港資可以直接投資內地,香港成為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內地的橋樑。

舉辦港姐選舉這類的「造星運動」可有四贏局面:

  • 一是被視為「文化創意」手段,可以幫助主辦方TVB打造精品影視節目;
  • 二是可以成為資本的抓手,靠明星和明星粉一波波割韭菜,獲取龐大利潤;
  • 第三,參與選舉的香港小姐,可以實現階級跨越,從普通女孩子成為富人;
  • 第四,對於豪門來講,娶一名港姐,是讓提高自己子弟在商界、政界影響力的最快方法。

所以,才有了港姐與豪門恩怨的無數的瓜。

港姐頭銜的稀缺性,使她成為權力掌控者遊戲的標的物,而對於港姐本身,也未必不從中受益。

到了第四代港姐,正是香港經濟和文化娛樂產業衰落,三代港姐已爭先來到機會更多的大陸發展,四代選舉對於真正有著「智慧與美麗並存」的港姐胚子們已無吸引力,而且港姐老舊的商業模式既不如大陸的選秀,又比不上台灣的綜藝。

甚至主辦方TVB連薪水都降了,不只有TVB當家花旦抱怨工資太低……激勵不足,自然候選池裡再無神顏。

而留在香港本土的商界人士,對於這塊雞肋的態度還是不啃白不啃,《龍虎豹》前創刊人之女花錢買港姐、雷人顏值雷港姐當選冠軍的醜聞。

因後續沒有影視產業「接盤造星」,即使當選了港姐,她們也少有前途可言,所以對於一些想快速致富的港姐,就干起了拍不可描述的電影、到馬來西亞富豪處「送外賣」的勾當。

醜聞一個迭著一個。

港姐中的清流

但是港姐中也不是沒有清流的,不是每一名港姐都卷進時代大熔爐中,為權力的遊戲賣命,被資本利用,為名利迷失。

比如1959年邵氏兄弟主持港姐選舉期間,一名叫莫萍貞的女大學生。

在校期間已經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四門語言。

香港小姐奪冠後,邵氏兄弟極力想捧她做當紅女星,但莫小姐堅決拒絕,因為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語言學家,對做明星不敢興趣。

還有一名港姐中的清流不得不提,她是張曼玉。

張曼玉獲得港姐亞軍及最上鏡小姐後,赴英國參加「世界小姐選美大賽」,成功入選前十五名。也順理成章地走進娛樂圈。

與把娛樂圈當作嫁入豪門跳板的狄波拉、朱玲玲、李嘉欣不同,張曼玉真心熱愛表演,一生自由不羈。

1983年前後,香港社會仍有較重男尊女卑思想,「嫁給一個好男人是女人最好的歸宿」幾乎是女性社會的共識。

但張曼玉卻很叛逆。

曾獲得影后頭銜24座,有演員、詞曲創作者、歌手、慈善家、時尚教主多種身份的她,沒有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任何一個男人手中,她走的是「努力拓寬自己的寬度,盡情體驗生命」的路。

她曾經謝絕成為豪門闊太的身份,亦曾謝絕《007》、《X戰警2》等好萊塢給她的邀約。她的叛逆至今未改,她說:

「我們有13億人,有比拍好萊塢電影更值得我驕傲的事情去做。

如今的張曼玉已經美人遲暮,不復當年港姐的神顏,但是她的眼裡依然有光。


也許,對雷莊兒之流,港姐選舉這場「權游」的成敗決定了自己的一生。

對於李嘉欣來講,這場「權游」是自己上位的階梯。

但對於莫萍貞、張曼玉這樣的人來說,所謂的港姐選舉,也只不過是這個繁華世界的一處光怪陸離罷了。

專注寫「思想比美貌更豐盛」的美人故事,我是美人豐盛。想聽哪個美人故事,歡迎留言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