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艦載戰鬥機部隊:壯志凌雲向海天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9-03T18:45:30+00:00

LSO,中文意為「艦載機著艦指揮員」,即向艦載機飛行員發出操縱指令,引導精準著艦的軍官,由訓練有素且取得航母飛行資質認證的成熟艦載機飛行員擔任。在第一根「琴弦」的左端,就是約一米見方的LSO工作站。

飛向海天。張凱/攝

4道攔阻索,如「琴弦」一般橫跨寬闊的甲板。

轟鳴聲中,殲-15戰機迎面「撲來」。主輪接觸甲板的一剎那,機腹後的尾鉤精準地掛住一根「琴弦」。極速衝刺的千鈞之勢,瞬間把鋼索拉成巨大的「V」字,猶如強而有力的撥弦,奏響「刀尖上的舞曲」的最高音。

盛夏的一天,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又出現在LSO盧朝輝的眼中——

LSO,中文意為「艦載機著艦指揮員」,即向艦載機飛行員發出操縱指令,引導精準著艦的軍官,由訓練有素且取得航母飛行資質認證的成熟艦載機飛行員擔任。

在第一根「琴弦」的左端,就是約一米見方的LSO工作站。仰望戰機著艦航線,這裡是最好的位置,也是最危險的戰位。

回顧航母史,艦載機飛行安全事故有80%發生在著艦過程中。著艦掛索的關鍵時刻,LSO與戰機的距離只有三四米。毫不誇張地說,LSO是站在「刀尖」上指揮「刀尖舞者」。

多少次,盧朝輝俯瞰這裡,聽從LSO的指令,駕機演繹「驚天一落」;多少次,盧朝輝站在這裡,目不轉睛,冷靜指揮。

「刀尖」上的戰位,賦予LSO絕佳的觀察視角。在他們的注視下,中國海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壯志凌雲,逐夢海天——首次遠海演兵、首次實彈突擊、首次夜間起降……

每個「首次」,都需要勇氣傾注;每個「首次」,都需要無畏拓荒。

「我們奮飛在領袖關注的目光里,唯有全力以赴,用實際行動回報習主席的深情厚愛和殷切囑託。」在盧朝輝的心中,這一天永遠難忘——

2013年8月28日,習主席冒雨視察艦載戰鬥機部隊,勉勵大家:再接再厲、深入鑽研、勤學精練,早日成為優秀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

時至今日,飛行員們仍清晰記得這些細節:觀摩飛行訓練時,每當戰機準備阻攔降落,習主席都會身體前傾,全神貫注地緊盯著下降的戰機,直到掛索成功。這期間,雨下個不停,但習主席一直沒有打傘。

「每每回憶起這些細節,我們都深切感受到習主席對艦載戰鬥機部隊加快新質戰鬥力建設的殷切期待!」盧朝輝動情地說。

前不久,盧朝輝和戰友成功實施殲-15戰機夜間空中「夥伴加油」,這標誌著艦載戰鬥機部隊核心作戰能力取得新突破。

盧朝輝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就像夜間在高速公路上以200公里時速疾馳,同時還要把線穿到針眼裡……」

受命之日,則忘其家;擊鼓之時,則忘其身。帶著囑託和夢想,年輕的艦載戰鬥機部隊在無畏和堅韌中負重前行,走出的腳印里浸透著汗水甚至鮮血……

距離LSO工作站不遠的那片區域,連著飛行員王亮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2016年4月27日,張超烈士的最後一次飛行,擔任LSO的王亮,給張超打出了那個場次的最高分。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讓所有人猝不及防:已經接地的戰機傳來故障告警!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張超拼盡全力挽救戰機。正是這個選擇,讓他錯過了自救的最佳時機!

當晚,王亮找出那篇流傳甚廣的網文《我們為什麼會掉飛機》,再一次讀到那一句:「戰鬥機飛行員最害怕的不是訓練場上的墜落,而是害怕在戰場上墜落於敵人的機翼下……」

如今,王亮成長為這支部隊最年輕的艦基和岸基雙料LSO。他認為,「雖然LSO是一個舶來品,卻在精神層面完成了『中國化』的命題。」

如今,這支部隊里,代表中國海軍最高水準的艦基LSO,有3人是一等功臣。在LSO戰位上,他們傳遞給飛行員的,是一流的戰術素養,更是血性膽氣。

決定艦載機能否成功著艦的那根阻攔索,從LSO工作站看去只是一根細繩。其實,在它的背後,在飛行甲板下面,是龐大的阻攔機艙,裡面布滿了滑輪、液壓、控制等大型設備。

「航母事業是個『巨系統』,每個戰位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部隊長張葉講起一個故事:

退伍季,一名老兵在遼寧艦論壇發帖說,自己在航母上服役多年,卻沒有親眼見過殲-15戰機起飛。事實上,除了艦面保障的少數幾個專業外,機電、艦務等數百個戰位上的官兵,都在甲板之下默默耕耘。

幾天後,又一輪殲-15戰機起降訓練時,滿服役期的全體老兵都被請上了艦島。

雷霆般的轟鳴聲中,所有老兵不約而同抬起右臂,向衝出甲板、飛向藍天的戰機敬禮。那一刻,熱淚湧出了老兵的眼眶。

在LSO工作站目睹這一幕的張葉,記住了一名炊事員寫下的肺腑之言:我的戰位很平凡,但看到殲-15起飛,我確信,每一個平凡的戰位都很重要。

中國夢強軍夢是整體、厚重、宏大的,又是個性、具體、細微的。LSO戰位的設置,只是海軍轉型建設的其中一環。

「理解了這一點,就會懂得,我們是起降在航母上,更是起降在乘風破浪的『中國號』巨輪上。」張葉如是說。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中國海軍由此邁入「雙航母時代」。張葉在LSO工作站指揮著艦的鏡頭在電視新聞中定格。

他說,在這個重大歷史時刻,LSO戰位的出鏡,是一種「趕上了好時代的幸運」。

飛行員們清楚地記得:視察艦載戰鬥機部隊的那一年,習主席鄭重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置身於時代的坐標系,讓包括LSO在內的各個戰位,都有了一種「時間不夠用」的緊迫感。

「我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干,必須爭分奪秒。」細數過去一年,王亮說,他們多數節假日都在執行任務,全年共有200多個飛行場次,LSO成了最繁忙的戰位之一。

今年抗疫期間,兩則關於中國軍隊的新聞引起廣泛關註:4月16日,經習主席批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回撤;4月13日,海軍新聞發言人介紹,根據年度計劃安排,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展開跨海區實戰化訓練。

此次「出遠門」,比以往任何一個航段、任何一項任務都貼近實戰,走一路、飛一路、對抗一路,實現了飛行架次、訓練難度、對抗強度的多方面突破。在LSO戰位上,戴興明顯感到戰機放飛和回收的速度加快。

這些突破,註定將被記錄在艦載航空兵發展史冊上。但戴興認為,還是不夠。

「大洋之上無弱旅!」他舉了一個例子:海軍首支艦載戰鬥機部隊正式組建3天後,媒體披露,某國無人機首次從航母上彈射起飛。而它,已經不需要LSO了。「外軍航母的歷史有100多年了,我們才幾年?要趕上別人,不爭分奪秒地干,不拚命去追趕,能行嗎?」

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都有做筆記的習慣。訓練中的點滴心得、瞬間靈感,大家都一一記錄下來,希望有一天「能對後來人有點用」。

幾年下來,他們積攢了千萬字的文獻資料。戴興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將著艦流程逐步細化,一點一滴整理出《LSO參考手冊》,填補了中國航母相關領域的空白。

「我們今天依然要做一塊鋪路石。」戴興說,「雖然我不是巨人,但希望後來的飛行員能站在我們的肩膀上……」

海風漸起,耳畔滾過雷鳴,又一批年輕的飛行員成功駕機著艦,在這片承載著無數人夢想的甲板上,又添了幾道漆黑的輪胎擦痕。

訓練久了,一道道擦痕新舊疊加,猶如夢想的印記,不可磨滅。

奮飛在領袖關注的目光里

他們的奮飛,領袖舉目凝望。他們的付出,領袖揮筆褒獎。

對於年輕的中國海軍艦載戰鬥機部隊來說,無上榮光的背後,是領袖的深情厚愛和殷切囑託。

奮飛在領袖關注的目光里,這支部隊只爭朝夕、風雨兼程,用短短几年時間,走完了別人數十年走過的路,闖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艦載飛行之路,一批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梯次銜接、自信成長。

奮飛在領袖關注的目光里,這支部隊先後湧現出「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等英模人物,4年里5次接受領袖和人民的檢閱,次次展現新姿。

奮飛是一種使命,奮飛是一種擔當。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我們這一代軍人必須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只爭朝夕,風雨兼程,抓住時代變革的機遇,搶占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來源:解放軍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