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PP體育「分手」會成為體育版權市場的「多米諾骨牌」嗎?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9-04T10:56:04+00:00

2019年7月,PP體育以天價拿下2019-2022三個賽季英超在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並公布了一系列版權運營計劃。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肖世堯、樹文)3日,英超和中國轉播商PP體育合作破裂。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9年7月,PP體育以天價拿下2019-2022三個賽季英超在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的獨家全媒體版權,並公布了一系列版權運營計劃。至今,已過去一年多時間。

從運營角度來看,這次合作可以說是成功的。在剛剛結束的2019-2020賽季,PP體育對380場英超進行了獨家全場次直播,總流量達到17.8億,相比上賽季增長48%。邀請鹿晗、盤尼西林樂隊主唱小樂、王多多等進行跨界解說,更是成為體育直播「破圈」的經典案例。

據了解,雙方產生的分歧主要來自新冠肺炎疫情對版權影響的判斷。今年3月,英超聯賽因為疫情停播,直至6月才複賽。英國《每日郵報》8月10日報導,PP體育拒絕支付本應在3月預付的1.6億英鎊應付款。作為報復,英超拒絕了PP體育將合同延長三年以涵蓋2022-2025賽季的提議。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英超三年版權期實際開賽進度不到20%的賽程時,PP體育已支付了商定費用總額的一半——換句話說,在三年版權期只執行了20%的情況下,PP體育支付了50%的版權期費用。

如果局面無法出現逆轉,無疑是多敗俱傷的。PP體育失去英超這一頭部體育賽事版權,前期投入的運營費用將難以收回;英超三年周期的海外轉播收入為42億英鎊,中國市場占比超過13%,經濟損失也是顯著的;而對於眾多喜歡英超的中國球迷,尤其是英超付費會員,觀賽體驗和經濟利益都將受到影響。

實際上,PP體育與英超的糾紛並非個案。受疫情影響,全球大量體育賽事停擺,體育賽事轉播商一度無比賽可播,廣告收入銳減。據廣告公司MediaRadar統計,美國三大體育聯盟(NBA、NHL和MLB)轉播商的廣告損失可能高達10億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

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轉播商們紛紛採取拒付、延期版權費等方式來緩解壓力。英國天空體育電視台拒付停播期間的意甲轉播費,並要求英超退還轉播費等新聞就曾多次見諸報端。擁有北歐地區英超版權的Nent集團也曾在停賽期間要求「根據合同條款賠償」。

轉播收入是各大職業體育賽事、職業俱樂部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18-2019賽季,英超公司向俱樂部分配了總計超過24.56億英鎊的收入,很多俱樂部超過50%的收入來自轉播分成。在現場觀賽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恢復、比賽日收入銳減的情況下,全球的職業聯賽和俱樂部將更加依賴轉播收入。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越來越多的轉播商以疫情為由來重新審視轉播合同或者降低轉播費用,將對全球體育市場造成巨大衝擊。正如英國《每日郵報》在報導中所說,「(PP體育與英超的糾紛)可能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各相關方是否能平衡利益,共渡難關,關乎著整個體育市場的健康發展。而對於中國所有體育賽事轉播商來說,也都不得不思考,付出的天價版權費還能賺回來嗎?

近年來,全球各大體育賽事在中國的轉播版權費集體暴漲,天價合同接踵而至。以英超為例,2013-2019年的英超版權費用為10億元人民幣,每賽季1.67億元。而2019-2020賽季PP體育需要為英超付出的費用漲幅約10倍。

天價版權費的背後是艱難的變現之路。樂視體育在2016年曾擁有中超、亞冠等310項賽事的版權,一時間風光無兩,但最終因經營不善被吊銷營業執照。雖然隨著PP體育、咪咕視頻、優酷和愛奇藝等行業巨頭的入局,體育版權市場此後並未陷入沉寂,但樂視的教訓依舊警醒著所有從業者,行業內也一直有回歸理性的呼聲。

騰訊體育運營總經理趙國臣此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就曾表示,目前市場被大量非商業邏輯所左右,市場很畸形。「很多版權被炒上了天價,投入100元回報1塊錢,甚至1塊錢都賺不到,還有很多人在競爭,最終傷害的還是這個行業。」

體育賽事還能否保持疫情前的商業價值?如果疫情再次暴發,會帶來多大的損失?2021和2022年大賽扎堆是否會分流關注度和商業廣告?這些疫情下的新問題又將進一步左右著市場走向。

對於PP體育而言,在先期投入巨大的情況下放棄英超版權,並非一個輕鬆的決定。但由於未來局勢難以判斷,作為企業平台經營,放棄天價版權或將是一種止損行為。

體育版權江湖的新一輪洗牌,或許即將拉開帷幕。

來源:新華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