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謙原創散文丨建房記

真言貞語 發佈 2020-09-04T16:11:06+00:00

房頂是木料和秫秸篷的,頂層用石灰和沙子泥平,稱作小泥。用石灰和石子混合泥的稱大錘,要花很多錢,富裕人家才錘得起。



建房記

文/李壽謙

我家的房子算得上百年老屋了。聽父親說是我爺爺那時候蓋的,牆體是土坯壘的。房頂是木料和秫秸篷的,頂層用石灰和沙子泥平,稱作小泥。用石灰和石子混合泥的稱大錘,要花很多錢,富裕人家才錘得起。窗戶是木頭欞子的,冬天用紙糊上保暖。舊社會靠街的房子不留後窗,怕外人偷聽家裡人說話。這就是老房子的概況。

我們居住的時候,房子已經破敗得不成樣子了。下雨時屋裡到處漏水,雨停了,屋裡還在滴答。正應了那句話,「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記得有一次下雨往床上漏水,放了個盆子接水,不料被孩子蹬翻了盆子,弄濕了被子。真叫人慾哭無淚,我下決心,砸鍋賣鐵也要蓋新房子。

一九八五年,生活條件有所好轉,開始籌劃蓋房子。我賣了幾千斤地瓜干,買了二萬塊磚。外甥在磚廠負責,用拖拉機把磚運到我家。水泥和沙子,也是用拖拉機運來,還推薦了一個建築隊。當然,我們要負責管飯啦,妻子忙著做飯炒菜,我負責打雜,做好服務。幾十天後,總算把房子蓋好了。房頂是用水泥檁條和蘆葦篷的,頂層用水泥混合石子泥了厚厚的一層,比大錘的結實多了。門窗都安上玻璃,非常亮堂。我用剩下的磚把院牆也壘成磚的了。現在看來算不上多好的房子,可在當時,在我們村是第一處磚房子,我老有面子了。

一九九一年,三中從演馬莊遷到桃園鎮。學校蓋起教師宿舍樓,我分到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二樓,一百多平米。接著沒多久,我全家轉出戶口,順理成章地搬到學校里來。

一九九三年,大兒子考上大學,須繳七千多元學費。七千元那個時候可是筆巨款,我東挪西借,湊足錢送孩子上學。為了還帳,我忍痛賣掉了老家的房子。

如今,大兒子在市區住上了三室兩廳的大房子,一百二十多平米。小兒子在寧波買了二層小樓,上下二百二十多平米。真的是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了。今天寫下此文,一是回顧關於房子的不平凡的歷程,二是表達對大外甥幫我蓋房的感謝之情。


【作者簡介】李壽謙(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師,大學學歷,現退休,寓居寧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