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拒絕酒局的職場年輕人有多無奈

新華網客戶端 發佈 2020-09-04T17:21:08+00:00

然而關於「那些職場無法拒絕的酒局」的話題,依然在許多年輕人中持續發酵。微博上一個#酒桌文化有多討厭#的話題閱讀量達4.9億,其餘多個與「職場酒局」相關的話題,關注度也紛紛過億。其中大部分網友對職場酒局表示出「苦其久矣」的反感;可有意思的是,在知乎上,一些職場小白們一邊為那個敢於「揭竿而起」的舉報者叫好,一邊發問,「想被領導重視,陪喝酒時要注意什麼?」這似乎成為許多年輕人從校園踏入職場後,不得不學習的「重要一課」。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圖集

近日,國內某銀行員工因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的事件備受關注,儘管涉事銀行很快進行了回應,向被毆打辱罵的員工道歉,同時對該領導和其他員工的失態行為採取了停職調查的措施。然而關於「那些職場無法拒絕的酒局」的話題,依然在許多年輕人中持續發酵。

微博上一個#酒桌文化有多討厭#的話題閱讀量達4.9億,其餘多個與「職場酒局」相關的話題,關注度也紛紛過億。其中大部分網友對職場酒局表示出「苦其久矣」的反感;可有意思的是,在知乎上,一些職場小白們一邊為那個敢於「揭竿而起」的舉報者叫好,一邊發問,「想被領導重視,陪喝酒時要注意什麼?」

這似乎成為許多年輕人從校園踏入職場後,不得不學習的「重要一課」。這些85後、90後年輕人,大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教育要做個「不抽菸」「不喝酒」的好孩子,可一腳邁入職場後,「能不能喝酒」竟成了擺在一些人面前的面試題。而其在酒桌上的表現,甚至也能成為「博得領導好感,增加晉升機會」的重要籌碼。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那些看上去無法拒絕的酒局讓許多職場年輕人感到不適又無奈。

誰的胃不是爹媽給的

今年研究生畢業的劉宇寧,剛剛憑著漂亮的履歷入職了一家銀行。他畢業於985名校,因為專業成績優異,年年拿獎學金,同時也擔任過校研究生會負責人。在人生的前20多年,他一直是「別人家的好孩子」,連家庭聚會都沒端過酒杯。

入職第二天,他迎來了第一次部門聚餐。這個擅長研究和執行具體問題的「學霸」發現,自己在酒桌上顯得無所適從。自知酒量不佳,但為了在領導面前別太丟臉,下班後他悄悄灌了兩盒酸奶下肚,這是他提前在網上查到的酒桌「知識點」——減少酒精對胃的傷害。

整場飯局他坐立不安,開場說了幾句「請大家多多關照」之後,他再也接不上大家的話。領導端著酒杯主動給他敬酒,並一飲而盡以示歡迎,旁邊的同事們一起鼓掌,劉宇寧緊張得閉上眼睛把杯子裡的酒一口灌下。隨後,同事們也相繼過來敬酒。

「到後來,我已經不記得怎麼回家了,只記得第二天頭一直疼。」他感慨自己比新聞事件中那個被領導扇耳光的同行幸運多了,因為自己的領導和同事都挺和氣的,但他依舊感受到酒桌文化給自己帶來無形的壓力,「你再不想喝,可在那種場合和氣氛下真的沒法拒絕,否則就是不給大家面子,以後大家怎麼看我?」

已經有6年銷售經歷的陳鵬祥早已挺過了劉宇寧的酒桌「懵懂期」,不知道經過多少個吐完又睡倒在桌上的酒局,如今他在這些場合已遊刃有餘,也很清楚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

他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商務飯局都是兩個或以上團隊的「排兵布陣」,「也就是說,你帶幾個人來,我也帶相應的人來,大家基本上勢均力敵」。

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不喝,那麼自己團隊的其他人就必須要把多出來的這份也喝了,「大家都挺拼的,我怎麼能不使出全力?誰的胃不是爹媽給的?」

這幾年,陳鵬祥和團隊的業績上去了,但他自己的腰圍粗了好幾圈,今年體檢,他被檢測出三高和重度脂肪肝。

「社恐」青年遭遇職場酒局

王冰冰在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做財務,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對著電腦,加班也是常態。她注意到,同事之間的交流僅限於工作,下班後彼此很少聯繫。

她把這種現象理解為眼下在年輕人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社恐,即社交恐懼。這似乎成了習慣於網絡交流的年輕人的一種通病。在公司午餐時,她會儘可能自己一個人刷卡吃飯,「因為如果同事坐得很近,又沒話聊,我還得絞盡腦汁想個話題避免尷尬」。

酒局,對社恐青年而言,更是痛苦的經歷。王冰冰曾被領導喊去參加與其他單位的飯局。聽說王冰冰能喝一點酒,領導高興地提議,讓王冰冰「打一圈」,即給全桌每一個人敬一次酒。這讓她格外痛苦,舉起酒杯憋紅了臉也張不開嘴,最後還是沒辦法,硬著頭皮敬了一圈,但領導似乎依舊對她的表現不滿意。此後,再有飯局,她總是找身體不舒服、家裡有急事等理由拒絕。

很多年輕人也反映與王冰冰有類似的感受。一名90後網友說,自己不是不能喝酒,甚至喜歡喝酒,但是公司飯局、同事聚餐那種場合,非常不願意喝,「就單純地不喜歡那種場合,不喜歡大家一起給領導敬酒、陪領導尬聊的感覺」。

他的領導愛喝酒,但好在不強迫下屬喝酒,可最大的問題是,領導一喝多話匣子就收不住,在酒桌上就大講特講,先講自己幾十年的從業經歷,再給年輕人「上課」,有幾次甚至講到了深夜兩點多。

比起陪領導,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喝酒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景。這名網友回憶,世界盃足球賽期間,他和幾個好友會在酒吧一邊看球賽,一邊喝酒;也會和老同學一起邊吃火鍋邊喝啤酒,「嘮嗑能嘮到後半夜」。

從事廣告行業的陳欣覺得自己在一場酒局上把領導得罪了。那是一次與甲方的聚餐,領導們全用白酒推杯換盞,陳欣反覆表示自己不能喝白酒,而且一喝全身就發紅,可甲方領導依舊沒完沒了地輪番讓人給她敬酒。

她耍了個小聰明,趁人不注意把白酒倒進碗裡的湯中,沒想到這個動作被甲方領導正好看見,立刻變了臉色。陳欣的領導見狀立刻連喝三杯,替下屬道歉,又拉著陳欣喝了幾杯,才勉強挽回了現場的局面。也因為這次讓領導在酒桌上失了面子,陳欣覺得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領導對她都沒好氣。

職場酒桌文化該改一改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上述新聞中那個堅持不喝酒的年輕人的行為,有不少人為他點讚,認為他代表了年輕一代的心聲,敢於挑戰職場潛規則,敢於向領導的權威說不;也有不少人為他擔心,有網友說,「他如果還留在那個單位,應該以後也沒有什麼發展機會了吧?」

還有人認為他的做法是「情商低」的表現,一位自稱過來人的網友認為,「如果跟其他人比起來,你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優勢,那麼如果喝酒能讓領導更喜歡你、注意到你,也是好事啊」。

在採訪中,絕大多數年輕人認為,酒桌上表現的好壞,並不直接影響自己未來的發展;還有的人表示,「如果領導因此給我穿小鞋,大不了不幹了唄!」

王冰冰就認為,領導還是會根據業務能力來選賢任能。做銷售的陳鵬祥表示,延續多年的酒桌文化確實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你跟人家更熟一點,可能就會有更多機會」。但他同時也表示,成功關鍵還是你能否給對方帶來更大的收益,因此做事的態度、水平和能力,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大家也期待,這種職場酒桌文化能改一改。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張寶義認為,現在的年輕一代不同於自己的父輩,他們生長在物質豐厚、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沒有經歷過大的社會變動,成長中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正因此,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整體素質很高,也更遵守自己的價值理念。

與此同時,這批年輕人基本上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也使得他們更關注個性發展,強調個人的利益和意志。從抗疫等大事件可以看出,年輕一代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普遍正義感較強、比父輩有著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更具有反抗精神。

和新聞中那位辱罵毆打年輕員工的領導一樣,如今在很多領域,依然有不少領導以這樣的方式來顯示自己的威嚴和權威,對他們而言,這似乎已經成為順理成章的事,因為他們自己當年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在職場立足並生存下來的。

而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對老一套並不買帳。張寶義注意到,現在年輕人找工作,並不把薪酬待遇作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他們更加關心的是,這個工作自己是否喜歡,是否能體現自身價值」。同時,年輕人對自身與崗位的匹配度、工作的軟硬體環境、公司的文化理念等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這些年輕的獨生子女身上並沒有背負多少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他們不需要為了養家餬口而工作,如果遇到不如意的工作環境,他們隨時可能跳槽。

張寶義表示,一些社會上延續已久的風氣和惡習,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改變年輕人,「和以往的每一代年輕人一樣,他們會慢慢擺脫社恐,漸漸去適應這個社會」。

但他認為,年輕人也一定會給社會帶來改變。他看到,很多年輕人和學生在響應國家號召的時候,更積極、更充滿熱情,他們不從眾、不唯上,有獨立的價值判斷,也有對歪風邪氣說不的勇氣,「他們是守正創新的一代,是推動社會改革和前進的力量」。記者 胡春艷

責任編輯: 王萌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