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婚戀不規劃 40單身也正常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9-04T19:13:44+00:00

考慮到當下不少年輕人讀完大學,還要繼續讀研、讀博,等到畢業時將近30歲,才考慮到相親之路漫漫,一些人相親相到近40歲恐怕也難以找到理想的對象,建議年輕人及早進行婚戀規劃,也是合情合理的。

平時瀏覽婚戀方面的新聞報導,發現一些婚介公司的負責人、婚姻家庭研究方面的專家,甚或有著豐富經驗的媒人,大都建議年輕人對待自己的婚戀大事,要提高重視程度,及早規劃。

考慮到當下不少年輕人讀完大學,還要繼續讀研、讀博,等到畢業時將近30歲,才考慮到相親之路漫漫,一些人相親相到近40歲恐怕也難以找到理想的對象,建議年輕人及早進行婚戀規劃,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比起「及早規劃」這句善意的提醒,更值得追問的是,年輕人究竟應該從何時開始規劃?怎樣進行規劃?

以我對在校生的觀察,除了少部分人會談戀愛外,大部分學生還是以學業為重,不少人認為,婚姻離自己很遙遠,是工作後才應考慮的事情,所謂水不潑到自己的腳上,不會有「危機」意識。大學時代,尚未就業,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此時就讓學生進行婚戀規劃,沒有直接的現實需要,也很難引起他們的重視。

即便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很多人的思想意識轉變也需要一段時間。「媽寶男」類型的人自然不必說,事事都要等著父母給安排,等他真正成熟、獨立還早著呢;有人會覺得自己既沒有經濟基礎,也不想這麼快被婚姻綁架,過幾年再說;有人對相親本就排斥,依然保留著順其自然式戀愛的想像;還有人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工作之餘就宅在家裡,沒機會認識更多的異性,所謂「困難」,困在家裡才難。

不管怎樣,只要不堅持「不婚主義」,每個人總要面對「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現實,到了一定年齡,同齡人都已經「上岸」,只有自己還「落單」,嘴上說不急,心裡難免也要著急。

我認為,年輕人進行婚戀規劃,核心內容其實是思想認識的轉變。對於有主見、積極主動的人來說,並不是大問題,但對於習慣依賴父母、總是處於被動的人來說,讓其轉變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並非易事。既然未來是要結婚的,就沒必要將「工作壓力大,沒時間交際」等當作逃避婚姻的藉口,不妨轉變心態,提升主動意識,牢牢把握自己對婚姻的主動權,不能只等家裡人來給安排。

首先,正確認識婚姻與戀愛的關係。類似「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姻是可有可無的」之類的認知偏差是需要糾正的,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愛情需要共同經營、幸福需要雙方努力等,更應成為婚戀規劃的「指導原則」。婚戀自由也不代表自己可以任性所為,常言道,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則是兩家人的事,兩代人之間婚戀觀念存在差異是必然,保證家庭關係和諧,父母的經驗和建議也需要認真參考,除非你已決定固執己見,以強勢和父母「鬥爭」一番,並做好收拾「殘局」的準備。

其次,不喜歡相親的生硬模式,那就自己創造認識異性的機會。要知道,很多人工作之後,交際範圍大都很窄,相親仍然是一種快速結識異性的直接辦法。不要想當然地排斥相親,除非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去認識更多的異性朋友。

再次,認識自己,提高和異性交往的能力。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性格,清楚自己的「三觀」,在和異性朋友交流時,才能提高溝通效率,快速匹配目標人選,最怕毫無主見,迷迷糊糊去相親,不知道什麼叫「適合」,又或者高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錯過最佳擇偶時間。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來說,更要走出心理「舒適區」,改變自己的習慣,主動認識新朋友,學習和提升同異性交往的能力。所謂「出路」,即走出家門主動找路,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在發展興趣愛好、拓寬交際範圍中,尋找和結識更多的異性。

最後,適時擺脫「完美主義」的魔咒,告別「外貌協會會員」的身份,在更多的交流和相處中,增進對彼此性格合適與否的了解,果斷、及時作出合理的決策,否則,就會落入「選擇困難」「選擇無能」的狀態中,讓本屬於自己的緣分一再錯過。

說到底,婚戀規劃既是思想和認識的轉變,也是行動和策略的提升。年輕人只有對自己的婚姻負責,主動尋找、學習和提升,那個對的人才會及早出現。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