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與編劇的相互影響

環球網 發佈 2020-09-04T20:10:58+00:00

作家與編劇兩個職業,因為「血統」的天然親近,總是有多才多藝的「斜杠人士」可以兼得。不少作家「寫而優則編」,也有不少編劇「編而優則寫」。在文藝界,編劇、作家一肩挑的現象也很普遍,從先哲前輩,到當今的中堅力量,再到洪波湧起的文學「後浪」們,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

IP劇熱的蝴蝶效應讓越來越多的作家跨界成了編劇。

作家與編劇兩個職業,因為「血統」的天然親近,總是有多才多藝的「斜杠人士」可以兼得。不少作家「寫而優則編」,也有不少編劇「編而優則寫」。在文藝界,編劇、作家一肩挑的現象也很普遍,從先哲前輩,到當今的中堅力量,再到洪波湧起的文學「後浪」們,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作家也好,編劇也罷,這兩個「工種」從本質上差別不大,都需要艱辛的努力、持續的創新和強大的自我才能做好。寫作是件異常辛苦的事,不但是靈感遲遲不來,實地體驗生活後依然不出新意,一個字也寫不出,或者絞盡腦汁構建作品的腦力和心力上的辛苦,還有長時間枯坐,敲字,患上頸椎病、腱鞘炎、高血壓的身體上的辛苦,讓人身心俱疲、痛不欲生。日復一日在夜晚的燈下苦苦挨著,一度想要放棄,想到那些時代的渴求者,便又重新生出力量,繼續前行。

自知天資愚鈍,註定無法成為編劇作家,我便自覺地用勤能補拙激勵自己,像蝸牛一樣,一點點努力,一點點積累。除卻極少數得到造物主的大偏心和大厚愛的「天選之子」型作家編劇,才華橫溢但仍勤勤懇懇的作家編劇是絕大多數。他們把寫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像春蠶吐絲一樣,默默耕耘、慢慢燃燒。所謂的「橫空出世」,不過是無數個漆黑的夜晚,在寥落淒冷的荒野上獨自一人摸索時,終於找到了一束明亮的光;眾人熱衷的「一舉成名天下知」,不過是人為製造的一個又一個「神話」,其實名人成名前的潦倒、落魄和迷茫才是常態。

學界有一種公論,如果一個編劇有寫作經驗,切身了解寫作的客觀規律和寫作的狀態,便能更好地交流對話,深挖題材,對編劇工作大有裨益。誠然如是,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一個作家有編劇經驗,也能對他的創作起到較大的深刻促進作用。

編劇工作具有第一時間閱讀到各種鮮活作品的便利,促使時時思考各種問題,並不斷校正創作,幫助在浩瀚的文學坐標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點。很多作家編劇如流星般璀璨一時,風頭無兩,很快就悄無聲息地消失在茫茫夜空。他們的快速隕落,不是因為才華不夠,或不夠努力,而是很大程度上跟他們缺乏創作上的「自覺」有關。創作者如果有高度的「自覺」,就像一艘即便沒有纜繩的不系之舟,在茫茫大海上也可看到光明的燈塔,看到彼岸的地平線,這種漫無目的流浪才能結束。

聰明的作家從來都把編劇當成眼光犀利、手法高明的老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多個維度審視文學影視,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現實情況表明,寫劇本比寫書「難」多了,這種難不是因為創作本身的難度,而是因為資方和市場。自己花心血寫下的故事,需接受指手畫腳,幾易其稿。小說是直接面向讀者的,而劇本則要面向主創團隊,導演、演員、製片人等。創作者總是自負的,不妥協是可愛的品質,而這將會成為編劇最大的障礙。

文字都是創造性的工作,需不斷地開拓創新,不住地自我升級。創造性的工作最忌諱盲目跟風、人云亦云,慢慢在追逐流行中失去自我,泯然眾人。不忘初心,堅持自我,兩者和諧共融、達成一致,終究長遠。繁華世間,財富不值得炫耀,唯有永恆才值得代代傳頌。當文學影視作品被世人高度認可且傳為經典,之前所有的辛苦躊躇、憤懣糾結全都煙消雲散,在巨大的榮幸和知足後,感恩世上竟有如此美好的職業。(米廣弘:文化學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