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長過程中有寵物陪伴,小孩情商更高、更聰明

萌寵物博士 發佈 2020-09-04T20:50:21+00:00

研究表明:養寵物的孩子做得更發了——特別是在情商領域,該領域與早期的學業成就息息相關,甚至比傳統的智力測試更能稱量孩子們的智商。

如果你是父母,那麼你可能會覺得將餵養和照料動物添加到你的職責中,這會讓你的工作時變得太大,將狗、狗、兔子、倉鼠或其他動物成為家庭的一部分,會使孩子真正受益。

研究表明:養寵物的孩子做得更發了——特別是在情商(EQ)領域,該領域與早期的學業成就息息相關,甚至比傳統的智力測試更能稱量孩子們的智商。

更好的消息是,與智商不同(絕大多數研究都認為智商是不變的,你無法通過學習真正地改變智商),情商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提高。動物朋友們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出更好的情商。(狗狗和小貓們甚至都不需要嘗試,它們只是自然而然地來了。)

家裡有寵物的孩子會開發什麼樣的情商技能?

1同情心(Compassion):研究人員尼恩克·恩登堡和本·巴爾達在沃爾瑟姆的《人與動物的互動:寵物所有權的好處和責任》一書中對此進行了科學的描述,「如果家裡有寵物,父母和孩子經常一起照顧寵物,這意味著年輕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如何照顧和養育一個被撫養的動物。」。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為寵物的照顧和餵養做出貢獻——3歲的孩子可以拿一碗食物放在地板上餵貓,而在同一年齡段,可以教孩子很好地撫摸動物——用手背,這樣他們就不會抓動物了。在最初的幾次互動中對孩子進行監督是一個教學的時刻。一旦他們學會了此種方式,則以後每次與動物互動時,都會激發他們對自己外部生活的記憶和理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負責遛狗或在院子裡玩,清理貓砂盆,或者把晚餐吃的蔬菜殘渣清洗後餵給兔子或倉鼠。

一項針對3至6歲兒童的研究發現,養寵物的孩子對其他動物和人類更有同情心,而另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只是整個班級在教室里養一隻動物,四年級的學生也更富有同情心。

2.自尊(Self-esteem):照料寵物也可以建立自尊,因為分配任務(例如給狗的水碗加水)給孩子帶來成就感,並幫助他感到獨立和稱職。寵物對於自尊心極低的孩子尤其有用: 研究發現,在將寵物放在學校教室的9個月內,孩子的自尊分數顯著提高。特別是,最初的自尊心分數低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最大。

3.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帶寵物的孩子和它們一起玩,和它們交談,甚至給它們朗讀,這些數據支持了這樣一個觀點,即這種額外的低壓力交流會促進兒童的語言閱讀能力,並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養寵物可以促進兒童的語言習得和語言技能的提高。這是因為寵物既能耐心地接受幼兒的嘮叨,又能作為吸引人的言語刺激,以表揚、命令、鼓勵和懲罰的形式吸引孩子進行交流。

4.減壓(Stress reduction):在對被問及遇到問題會去找誰的孩子進行的調查中,孩子們經常提到寵物,這表明對許多孩子來說,動物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在他們感到壓力時,還能提供一種緩解負面情緒的額外方式。與人類給予的社會支持相比,寵物給予的「社會」支持有一些優勢。寵物會讓人覺得自己被無條件地接受了,而人類同伴則會評判甚至批評。動物是很好的傾聽者,並且沒有判斷力——而如果孩子考試表現不佳或激怒父母后,可能會得到斥責,甚至懲罰,但動物們始終會給予愛的支持。

5.理解生命的輪迴/真諦(Understanding the cycle of life):父母很難和孩子談論出生和死亡。通過動物的生命來了解它們,可能是雙方更容易了解生命的一種方式——雖然經歷寵物的死亡可能是困難和痛苦的,但它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經驗。他們的父母和身邊的人處理這種情況的方式,將會影響到孩子在一生中如何應對死亡。父母公開地討論他們的悲傷感受並與孩子分享相關的感受很重要。父母必須表明,有這樣的感覺是正常的。學會應對悲傷的情緒很重要,比如當寵物死亡或安樂死時,父母必須幫助他們的孩子。

而體驗或談論死亡的另一面(即出生)可能是開始討論有關於性教育的一種簡單且適合年齡的方式。

當然,上述這些積極的效應取決於家庭的結構、兄弟姐妹或者其他非父母成年人的數量,當然還有孩子自身的遺傳傾向,但如果只有孩子和那些兄弟姐妹很少的人(或一個群體中最小的人)往往更傾向於寵物。

如果上述概念中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對於成年讀者也是耳熟能詳的,那是因為這些好處並不是只是針對未成年人!成年人一樣可以通過寵物獲得社會支持與減輕壓力等等。

有趣、有料的萌寵百科全書!關注我,獲取更多趣味萌寵內容及全球一手科學育寵資訊。如果您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評論區留言哦。

都看到這裡了,就順手幫忙點個讚唄!不勝感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