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二戰西方僑民集中營博物館開館

新華社客戶端 發佈 2020-09-04T20:52:16+00:00

1925年拍攝的樂道院「十字樓」;這是2020年拍攝的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十字樓」。新華社濟南9月4日電3日,山東省濰坊市「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開館。

1925年拍攝的樂道院「十字樓」(翻拍照片);這是2020年拍攝的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十字樓」(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新華社濟南9月4日電(記者楊文 王歡)3日,山東省濰坊市「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開館。這裡是二戰期間日軍設立的平民集中營舊址,2000多名西方僑民曾被關押於此。

活動現場播放了一些仍在世的僑民和後代錄製的視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們不能親臨現場,用這種方式表達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感謝之情。

「我1943年出生於濰縣集中營,衷心感謝濰縣的農民朋友,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牆外給我們送來食物。」加拿大僑民安吉拉·艾略特在她錄製的視頻中說。

濰坊古稱「濰縣」。1882年,美國人在濰縣修建「樂道院」,這個建築建成後的幾十年里作為教堂、醫院和學校使用。二戰期間,「樂道院」被日軍改造為集中營。截至1945年8月17日,集中營關押了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僑民,包括300多名兒童。

7座古老建築舊址被改造成了濰縣集中營博物館,裡面展出了西方僑民和當地村民捐贈的物品,包括集中營內僑民使用過的煤油燈、水壺、時鐘等。

「濰縣集中營是歷史的見證,這裡留下了許多日本侵略戰爭和日軍迫害西方同盟國僑民的有力證據。」濰坊市博物館館長吉樹春說。

9月3日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開館儀式。新華社記者 楊文 攝

相關史料記載,西方僑民被關押期間,許多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突破日軍的封鎖,為營內僑民傳遞消息,提供食品、藥品援助,一些人甚至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至今,西方僑民依然對當地的中國農民充滿感激之情。近年來,他們多次來到濰坊故地重遊,對中國人民表示感謝和懷念。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劉成說:「濰縣集中營舊址在日軍所設立的集中營里占有重要地位,改造成博物館後,將起到讓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