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頌歌》服裝設計總監麥青:深入湘西採風,歷時3個月設計千餘套服裝

華聲在線 發佈 2020-09-04T21:25:31+00:00

華聲在線9月4日訊9月4日,《大地頌歌》劇組正在梅溪湖大劇院緊鑼密鼓地排練中。作為首檔精準扶貧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如何利用服裝刻畫劇中人物形象,在服裝設計上又是如何融入十八洞村的風土人情的?

《大地頌歌》服裝設計總監麥青介紹劇中服裝的設計歷程。

演員展示劇中特色服飾。

華聲在線9月4日訊(記者 王一辰 通訊員 肖歡)9月4日,《大地頌歌》劇組正在梅溪湖大劇院緊鑼密鼓地排練中。作為首檔精準扶貧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如何利用服裝刻畫劇中人物形象,在服裝設計上又是如何融入十八洞村的風土人情的?該劇服裝設計總監麥青在專訪中給出了答案。

「服飾設計肯定是要深入到當地生活的。因為你要體會當地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真正體驗他們的生活環境、衣食住行。」談到創作歷程,麥青如是說。為了設計出更好的作品,麥青到十八洞村及周邊地區進行採風,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體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總結老百姓的服飾特點。從今年四月份開始,她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進行服裝設計,總共設計出了一千多套表演服裝。

談及採風過程的感受,麥青說道:「讓我感觸特別深的是,那裡的山和水確實非常美麗。我去的那天下了一點小雨,雨中的山朦朦朧朧,很有意境。在設計的時候,我也想方設法地把這些元素融入進來,結合藝術化的處理,與現代審美風尚相結合,讓服裝展現出湘西的風土人情,帶給觀眾更直觀的感受。」

專訪現場,八位《大地頌歌》的舞蹈演員展示了劇中的特色服飾。其中,繡娘的造型以黑色為基礎,在搭肩、上衣下擺、褲子以及布鞋上點綴著銀色的刺繡。「湘西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刺繡,刺繡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現實生活的穿著。」麥青指出,「劇中有一段繡娘的群舞,繡娘們從小和家裡人學刺繡,服裝以及劇情都著重表現她們勤勞、手巧的一面。」

在繡娘服飾的色彩搭配上,麥青通過參觀湖南省博物館以及湘西當地的博物館,做了大量資料的提煉,選取了最原始、最有特點的服裝樣式,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改良。「我們保留了上衣下擺的花紋,包括蝴蝶、花朵、水紋等;在色彩上,保持以黑色為底色,突出其中的銀飾;在頭飾上增加了紅色,突出表現力。」麥青介紹。

在所有的服裝展示中,一隻色彩斑斕的公雞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演員頭戴鮮紅色的雞冠帽子,誇張的褲子呈飽滿的橢圓狀態,下擺還翹立著半人高的五彩尾巴,好一個鮮活靈動的公雞形象。對於如此抓人眼球的服飾,麥青解釋道:「公雞是第五幕裡面出現的,當時村民都富裕了起來,為了營造歡樂且具有民俗特色的場景,我們塑造了公雞的形象。服飾上不僅有對實物形象的還原,還增添了銀飾,展現民族特色。」

此外,《大地頌歌》舞台劇中還有大量勞動人民的形象。「老石匠是第一幕開始時出現的人物,具有代表性。我選取了灰色以及有特點的藍色,表現人物的穩重、沉重,體現歷史的厚重感。」麥青說。

舞台服飾不僅在創作上要經過設計師的深思熟慮,在製作上也需要精雕細琢。麥青告訴記者,在表演勞動的場面中,演員們的開衫、背心和褲子都做了肌理的效果,使勞動者形象在原始的基礎上更有立體感、厚重感,而非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個工藝製作起來比較繁瑣,要將布料做不同的皺褶處理,再裁剪成衣服。」

據悉,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採用了舞台「紀傳體」模式,故事將展現十八洞村的新風新貌,描繪出一幅不同身份的扶貧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畫卷。這場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將於9月底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11月初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

麥青簡介:

著名舞台藝術服裝設計師,麥青的設計作品涉獵廣泛,特別注意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形象因素與時代風尚作審美的連接,形成了個性鮮明、色彩豐富而深厚、造型簡潔而自然流暢的獨特設計風格;善於把民族藝術傳統與現代審美風尚相結合,作品有很深的藝術造詣。

代表作品有:

2008年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北京亞洲運動會」開閉幕式大型表演、北京「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運動會」開幕式、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開幕式 ;大型舞劇《水滸》、《媽勒訪天邊》、《風中少林》、《深圳故事》、《梅蘭芳》、《水月洛神》等。作品多次榮獲中國政府「文華獎」的服裝設計獎,中國舞蹈「荷花獎」的服裝設計獎,多次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