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品鑑】黑釉雙龍柄尊

河南博物院 發佈 2020-09-04T22:12:25+00:00

黑釉雙龍柄尊,唐代,瓷質,口徑13.5厘米、足徑12厘米、高50厘米。唐代黑釉雙龍柄尊,也可稱作黑釉雙龍尊,前者強調雙龍造型在器物上的實用性,龍身如同器身上對稱分布的兩條柄,便於人們雙手的提攜。

黑釉雙龍柄尊,唐代,瓷質,口徑13.5厘米、足徑12厘米、高50厘米。現藏河南博物院

唐代黑釉雙龍柄尊,也可稱作黑釉雙龍尊,前者強調雙龍造型在器物上的實用性,龍身如同器身上對稱分布的兩條柄,便於人們雙手的提攜。後者強調雙龍的裝飾性,名稱的不同反映了人們對該器物認知的側重點和視角有所不同。

該尊整體以隋唐時期的盤口類瓶為造型基礎,盤口,頸部長而細,肩部微豐,圓鼓腹,下腹斜收,圈足略外撇,腹部最大徑在腹部中部略上。瓶口部與頸部交接處、頸部中間、頸部與腹部交接處、腹部與圈足交界處,都有較粗的凸弦紋裝飾,如同金銀器造型一般,凸弦紋箍在瓶體不同部位,第一較為適用,凸弦紋加固了器身,也便於人們手握。除了適用,也兼顧到外形,順其自然地起到低調的裝飾作用。相對於這種低調的裝飾來說,攀附於瓶口與瓶身的兩條龍(或稱之謂螭),則是一種高調、甚至張狂的存在,使人一眼望去,即便在擁擠而又繁多的器物堆里,你就能記住它。龍爪緊緊抓住盤口、瓶身,龍身挺拔,矯健有力,龍尾搖擺在瓶腹。龍瞪大眼睛,張大嘴巴,死死咬住瓶口,似乎正在努力向上爬,看看瓶里有什麼,貪婪的惦記著瓶子裡或是美酒之類的液體,若是合其口味,便會一頭扎進瓶里,喝個肚圓吧。通體黑釉,因施釉不勻,腹部有的地方沒有釉,露褐色胎,圈足外底部無釉。製作談不上精良,但有粗糲猙獰之感。唐代墓葬出土的雙龍柄尊有很多,白釉雙龍柄尊數量最多,三彩雙龍柄尊也很常見,但黑釉雙龍柄尊卻很稀少。立體的堆貼、捏塑,使得器物的裝飾手法豐富多樣,造型挺拔有力,展現出唐代人蓬勃的創造能力和陶瓷藝術的燦爛輝煌。

比較研究

雙龍柄尊的整體造型基本上都是在盤口壺的基礎上,口部與肩部對稱部位置雙龍形柄。盤口壺的造型變化比較小,盤口部、頸部長短有差異,頸部裝飾有不同。有的簡練大方,線條優美流暢,有的略顯繁縟,細節上千差萬別,各具特色。比如釉色上,除了黑釉雙龍柄尊之外,還有白釉、藍釉、黃釉、黃褐釉、黑褐釉、三彩釉等的不同。質地上有瓷質、釉陶質地的分別。裝飾手法上也各自有別,有堆貼、捏塑、刻劃等。下面就各式各色雙龍柄尊做一比較,概況如下:

1.白釉雙龍柄尊

白釉雙龍柄尊,唐代,高51厘米、口徑8.4厘米、底徑11.5厘米,1992年出土於河南省鞏義市北窯灣唐墓(M6:90),現藏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尖唇,卷沿,杯形口較深,竹節狀細長頸,圓肩,雙龍形柄對稱繫於瓶口、肩部,龍首作銜口吸水狀,龍身背部等距離裝飾三個突起的乳釘。採用雕塑、戳印圓圈紋、刻劃短線紋相結合的手法製成,做工複雜而精細。鼓腹,下腹斜收,平底,底邊略有刀削修飾痕跡。通體白釉,施釉至下腹,釉色微微泛青。考古人員根據墓葬形式及出土器物特徵判斷,該白釉雙龍柄尊應為7世紀末的武則天時期。

2.白釉雙龍柄尊

白釉雙龍柄尊,唐代,高41.2厘米、口徑8.8厘米、底徑8.8厘米,1992年出土於河南省鞏義市食品公司唐墓(M1:60),現藏於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圓突唇,盤口較深,細長頸,頸部2道突起的箍圈,圓肩。口、肩部連接雙龍柄,龍口銜瓶口沿,尾部連接瓶肩,龍柄為扁圓帶狀,上有豎向凹槽,龍柄背部等距離貼塑三個扁狀乳釘。圓鼓腹,脛部斜收,小平底。通體白釉,釉色略泛灰黃色,施釉不及底部。

3.白釉雙龍柄尊

1992年偃師市邙嶺鄉劉坡村唐墓出土白釉雙龍柄尊(M3:3),通高29.7厘米。淺盤狀小口,細頸,圓肩,小平底。柄部及腹部以上施白釉,白釉泛青。墓主人終於長壽三年(公元694年),葬於聖曆元年(公元698年)。


4.白釉雙龍柄尊

白釉雙龍柄尊,唐代,高44.5厘米、腹徑22.5厘米、底徑10厘米,河南省洛陽市東郊楊凹村出土,現藏於洛陽博物館。盤口較深,細長頸,頸部密布略顯粗大而又突起的箍圈,圓肩。口、肩部連接雙龍柄,龍口銜瓶口沿,尾部連接瓶肩,龍頭頂端各有一昂首小鳥,呈臥姿,龍柄背部中間有略突起的乳釘做裝飾。圓鼓腹,脛部曲收,小平底。通體白釉,釉色略泛灰青色,施釉不及底部。

5.黑褐釉雙龍柄尊

黑褐釉雙龍柄尊,唐代,洛陽紅旗縱隊採集,洛陽博物館藏。

6.藍釉雙龍柄尊

藍釉雙龍柄尊,唐代,高32厘米,盤口,長頸,鼓腹,平底。口、肩部飾以雙龍柄,龍頭、身、尾部無任何裝飾,線條簡潔流暢。通體施多層藍釉,釉色勻凈。現藏洛陽博物館。1998年洛陽偃師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恭陵是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 「哀皇后」逝於唐上元三年(公元676年),葬於公元687年。

7.黃釉雙龍柄尊

黃釉雙龍柄尊,1998年洛陽偃師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現藏洛陽博物館。造型及風格與藍釉雙龍柄尊類似。

8.三彩雙龍柄尊

三彩雙龍柄尊 (Ml:37),1992年河南省鞏義市食品公司唐墓出土。通高41.2厘米。盤口,長頸,圓肩,鼓腹,平底。對稱雙龍柄,龍首銜盤口沿。柄較直,上有豎面凹槽。飾褐、綠、黃三色釉。此墓的年代上限與偃師北窯灣村2號唐墓相當或略晚,下限與偃師杏園宋墓相當或略早。其時代定於咸亨三年(公元672年)至神龍二年(706年)間。

9.三彩雙龍柄尊

三彩雙龍柄尊,2005年出土於洛陽市龍門鎮政府南側(C7M2668:19),高34.4厘米、口徑6.8厘米、底徑9.2厘米。屬於盛唐時期。

10.三彩雙龍柄尊

三彩雙龍柄尊,唐代,高32厘米,1984年陝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11.黃褐色釉雙龍柄尊

黃褐色釉雙龍柄尊,河南偃師宋禎墓出土。高35厘米、口徑7厘米、底徑9.2厘米。盤口,細頸,圓肩,深腹,平底。龍形柄對稱的置於口肩部。肩部以上施黃褐色釉。紀年墓葬中發現時代較晚的一件,為神龍二年(公元706年)。

12.褐黃釉雙龍柄尊

1989年偃師市山化鄉石家莊村唐墓出土褐黃釉雙龍柄尊(M4:29)。通高29.3厘米、口徑7厘米、底徑8厘米。此墓葬屬於盛唐時期。

13.雙龍柄尊2件

1984年伊川縣白元鄉白元村唐墓出土雙龍柄盤口壺2件。圖左為青釉雙龍柄尊,高41、口徑12、底徑10厘米,器身上部施青釉。圖右為三彩雙龍柄尊,高36厘米、口徑7厘米、底徑9厘米,器身矮胖,口、頸及雙柄施橙黃釉,肩部間施三彩釉。兩件器物形制相同,皆為盤口,細頸,弧肩,鼓腹,平底。該墓年代為盛唐。

14.醬黃色釉雙龍柄壺

醬黃色釉雙龍柄壺,2002-2004年洛陽市關林(M1283:5)出土,通高31.2厘米、口徑4.5厘米、底徑10厘米。小口微敞,圓唇,細短頸,斜肩鼓腹,平底。兩隻細長的龍柄對稱安於壺的口、肩部,龍嘴銜於壺口部位。腹部以上外施醬黃色釉,青白色瓷胎。該墓葬為盛唐時期。

15.醬紅色釉雙龍柄尊

醬紅色釉雙龍柄尊(M1288:7),2002-2004年洛陽市關林出土,通高35.8厘米、口徑6厘米、底徑12厘米。小口微敞,圓唇,細短頸,斜肩鼓腹,平底。兩隻細長的龍柄對稱安於壺的口、肩部,龍嘴銜於壺口部位,腹部以上外施醬紅色釉,胎為白色高嶺土。該墓墓主人卒於景雲三年(公元712年)。

綜上所述:(一)雙龍柄尊在唐代的存在,型式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有差異,釉色、工藝都有所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人對陶瓷釉色的追求分兩方面:一方面追求單一釉色的純粹:白釉、黑釉、藍釉、黃釉、黑褐釉、醬黃釉、醬紅釉、褐黃釉雙龍柄尊等。另一方面壓抑不住對色彩斑斕的渴望:三彩釉的斑駁淋漓、變化萬千,滲透了唐代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二)出土雙龍柄尊的墓葬,墓葬形制大小的不同,隨葬品的數量,以及在陶俑和瓷器組合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等級差別。

1.有確切墓主人的墓葬:例如,(1)偃師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藍釉、黃釉雙龍柄尊,雖然墓葬遭到破壞,追回的器物類別包括葫蘆瓶、盤口壺、盂、盆、燈、長頸瓶、帶蓋三足罐、帶蓋罐、四系罐、三彩豆、三彩注子等,都是陶瓷罐為主的生活用器,器物製作精良。墓主人為武則天長子李弘(公元652-675年),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哀皇后」是唐左金吾將軍裴居道之女,屬於皇室級別的墓葬。

(2)河南偃師宋禎墓,隨葬器物共二十九件,漆盒三件,銅鏡、銅簪、銀釵等、銅燈、銅壺、陶硯等,墓主生前任延州刺使,葬於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授正議大夫,官階已至四品。

(3)偃師市邙嶺鄉劉坡村唐墓出土白釉雙龍柄尊,墓葬已被破壞僅追回部分文物,鎮墓獸2件,武士俑2件,文官俑1件,駝俑1件墓誌磚一方。墓主盛才,長壽三年(公元694年)二月十四日終於私第,聖曆元年(公元698年)十月十二日合葬於馮王山之北,白馬寺之東。

2.無法確定墓主人的墓葬:(1)鞏義市北窯灣唐墓出土的雙龍柄尊,隨葬器物多達90餘件包括四大類:鎮墓獸和武士俑,車和儀仗俑,男女侍俑及舞樂俑,庖廚明器和家用器具模型等,雖然墓誌磨滅不能分辨,但推測一定不是普通人。

(2)同樣,鞏義食品公司唐墓,除了白釉雙龍柄尊,隨葬品99件。其中包括彩繪陶俑56件、三彩器23件、陶模型明器及家畜等10件、瓷器7件、銅飾件等3件。墓主應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可能是縣丞或與之身份相近的人。

(3)伊川縣白元鄉白元村唐墓,出土器物還有:三彩碗2件、胡俑1件、駱駝2件、馬2件;菱花銅鏡1,屬於盛唐時期。(4)偃師市山化鄉石家莊村唐墓,陶器37件,天王俑、男女俑、騎馬俑、駱駝俑、牛車、陶鴨豬狗雞等,屬於盛唐時期。(5)洛陽市龍門鎮政府南側墓葬,遺物30件,有陶俑、陶器、三彩器、銅器、鐵器、開元通寶銅錢等,屬於盛唐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有雙龍柄尊出土的墓葬,隨葬器物一般數量比較多,品類也比較豐富。器物組合大致可以有五種,第一種,有鎮墓驅邪類俑,比如鎮墓獸、天王俑之類。第二種,有表現墓主人生前地位男女服侍俑、雜役俑等。第三種,有表現出行、馱物性質的馬俑、馱物使用的駱駝俑等。第四種,有表現家居生活內容的俑和動物小品模型:磨、灶、井、銅鏡、銅剪子等以及雞、鴨、豬、狗等。第五種,以陶瓷罐、瓶、爐等為主的生活用器。

河南博物院藏的這件黑釉雙龍柄尊,來自鶴壁地區,墓主王仁波祖籍山西太原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三月十一日卒於私第,屬於開元盛世時期,隨葬的瓷器19件、陶器7件、玉珠一顆,「開元通寶」銅錢8枚,墓誌一合等,墓主人得「碩人之稱」,鄉黨稱之為楷模。

這些與或陶質或瓷質地的雙龍柄尊一起反映了初唐、盛唐時期的墓葬流行的隨葬品組合,墓主人一般都有一定的地位,比如洛陽唐恭陵,級別高至皇室。即使是無官品的庶族,其身份也可能與普通的地主階層接近,經濟實力比較強。

(三)、可能是鶴壁集窯的產品與洛陽、西安地區的窯廠有差異,該尊在形制上與本文所列出的15件器物有形制上相同的地方,比如:盤口,口沿部分微外侈。細長頸,頸部有類似於金銀類器物的凸箍圈,圓肩,鼓腹。龍柄背部等距離貼塑凸出的圓形乳釘,龍頭及龍身都有形似,龍眼圓瞪,口銜瓶口,龍頭內探。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例如,列出的15件器物都是平底,施釉多不及器體的下半部分,龍身只在口部和肩部,龍的容貌較為柔和,比如洛陽市東郊楊凹村出土的龍柄尊,龍頭上臥著小鳥,小鳥是怎樣的動物呀,人還沒有靠近它,它就會嚇得飛走。將動物世界中食物鏈條上相差甚遠的兩種動物放在一起,呼風喚雨、吞噬一切的龍也一定是溫柔可愛的。還有的龍柄趨於簡化,比如洛陽唐恭陵的藍釉、黃釉雙龍柄尊,沒有具體的耳朵、爪子,只有大概的樣子。總之,整體風格比較簡單溫和。而院藏的黑釉雙龍柄尊的為圈足,仿金銀器造型的風格濃郁,龍身自器物口部、肩部及腹部,力量感很強,龍尾也緊緊地貼在器物腹部,整體風格比較猙獰可怕,加上通體黑黑的釉色,這種感覺不由自主的更強烈了。

作者簡介

朱宏秋,女,江西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歷史文獻學方向碩士,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文博館員,著力於古陶瓷的學習與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