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10年前7.1級地震「零死亡」對中國有何啟示?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0-09-04T23:03:41+00:00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10年前的9月4日凌晨,紐西蘭基督城發生芮氏7.1級地震,造成2人重傷,另有數人受輕傷,此次逾7級強震的「零死亡」現象曾引發廣泛關注。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10年前的9月4日凌晨,紐西蘭基督城發生芮氏7.1級地震,造成2人重傷,另有數人受輕傷,此次逾7級強震的「零死亡」現象曾引發廣泛關注。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組織地震機構和專家對2010年紐西蘭7.1級地震進行回顧和總結指出,地震破壞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會有被忽視的問題,應從歷史震害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抗震能力,有效防治地震災害風險,減少震害損失。

一系列有效措施將震災風險降到最低

紐西蘭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構造板塊之間,地質活動頻繁,地震活動非常活躍。歷史上曾因地震嚴重受災,1931年北島的納皮爾城、1942年惠靈頓地區分別發生7.9和7.2級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黑龍江省地震局宣教中心表示,2010年紐西蘭基督城7.1級地震「零死亡」,固然與發震城市面積較大,人口分散且地震發生在周末凌晨,商場、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人員稀少有關,但也側面展示出紐西蘭在長期抵禦地震災害中所取得的成就。

面對經常突如其來的地震,紐西蘭長期致力於將地震災害風險降到最低,為此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在建築方面加強立法,對建築物的安全標準和抗震能力嚴格規定,保障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同時配有完善的監管措施,對工程質量不合格的採取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

紐西蘭還廣泛應用減隔震技術,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將特製的橡膠墊用於基礎隔震,並陸續在一些重要的建築物及橋樑等設施採用結構減震隔震裝置,有效減輕地震對建築的破壞。此外,紐西蘭歷來重視防災減災教育,長期在全體公民中宣傳普及如何識別、預防災害和開展自救互救等知識,有效提升普通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黑龍江省地震局宣教中心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地震強度大、分布廣、頻率高、損失重是中國的基本國情。當前,中國地震災害防範能力總體還比較弱,這是前進道路上必須應對的風險挑戰之一,需要學習借鑑紐西蘭等國家的先進經驗,全面提升全社會抵禦地震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努力把地震災害風險降到最低。

紐西蘭抗震立法、設計及保險經驗值得借鑑

山東省地震局宣教中心認為,紐西蘭10年前7.1級地震「零死亡」,主要得益於紐西蘭房屋抗震立法、抗震設計的全球引領者和全球地震保險制度的成功範例等因素。

房屋抗震立法方面,紐西蘭1935年建築法案正式立法,1965-1992年間歷經4次修改,2004年,紐西蘭建築與住房部通過《建築法案2004》,執行「紐西蘭國標」,意味著除小型木結構民房之外,要把紐西蘭全國所有建築都加固一次,工程浩大,阻力不小,爭議很大,但紐西蘭政府依法強力推行。

抗震設計方面,紐西蘭是第一個開發並應用地震隔離系統設計的國家,這個技術可以讓建築物被放在特殊的軸承上,避免結構性的破壞,紐西蘭重要的建築物及橋樑均採用結構隔震減震裝置。

地震保險制度方面,紐西蘭地震保險制度被譽為全球運作最成功的災害保險制度之一,其主要特點是國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國國情的多渠道巨災風險分散體系,以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來儘可能分散巨災風險。

「可以說殺人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不安全的建築。」山東省地震局宣教中心表示,作為世界上震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要從包括紐西蘭大地震在內的國內國際過往震災事件中汲取經驗教訓,持續提高抗震能力和防震減災水平。

震後安全鑑定應特別重視無明顯震損建築

紐西蘭基督城2010年9月7.1級地震「零死亡」,但幾個月後的2011年2月當地又發生6.3級地震,造成185人死亡。同一地區的兩次強震,為什麼震級小了反而損失和傷亡更大了?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余世舟副研究員指出,與震災密切相關的因素包括地震作用的大小、地震次生災害、承災體分布、震後排險與恢復重建等。

地震作用方面,對比這兩次地震在基督城地區的地震動記錄,後一次地震記錄到的地表加速度強度要大很多。這主要是由於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的不同,2011年6.3級地震的震源深度淺,距離震中近。震級雖小,但能量衰減程度要遠小於前一次,進而作用到工程結構上,造成嚴重的震害。同時,該6.3級地震產生的砂土液化現象普遍,造成地表空洞、塌陷,並對結構基礎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導致上部結構的傾斜、破壞。

承災體分布方面,2010年7.1級地震發生在凌晨,而2011年的6.3級地震發生在中午時分,城區人口密度差異很大,這也是兩次地震造成人員傷亡數量相差較大的一個原因。

短短5個多月時間內,基督城接連遭受兩次強震,對工程結構的震害疊加作用也不容忽。

在震後排險與恢復重建方面,余世舟強調,震後安全鑑定工作中尤其應重視沒有明顯震損現象的房屋建築,由於房屋的裝飾、裝修,沒有明顯震損的房屋僅憑藉外觀很難判別其結構安全狀態,需要採用專業設備和技術手段,按規範的要求加以鑑定。

他說,破壞性地震的發生是小機率事件,但其造成的損失巨大。因此,對已發生的地震進行震害分析,總結經驗教訓,並採取應對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有效減輕未來地震災害損失的一個重要途徑。(完)

長圖科普解讀2010年9月紐西蘭7.1級地震:「零死亡」背後的偶然、必然與遠憂。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 供圖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