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慧:把泥巴玩成藝術品

雲南網 發佈 2020-09-04T23:20:43+00:00

劉紹慧——當地有名的土陶製作非遺傳承人,他把土陶製作的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藝相互融合,不但讓土陶更加實用美觀,還賦予了土陶的生命活力。

土陶,是硯山縣的四張文化名片之一,硯山縣江那鎮的窯上村,便是硯山土陶的發源地。劉紹慧——當地有名的土陶製作非遺傳承人,他把土陶製作的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藝相互融合,不但讓土陶更加實用美觀,還賦予了土陶的生命活力。

記者見到劉紹慧時,他正在教大女兒學習土陶拉坯技藝,今年55歲的他依然動作嫻熟,眼腦手快。劉紹慧告訴記者,自己家世代燒制土陶,自己13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制陶,到現在已有40多年了。他親身經歷和親眼見證了時代發展中外地白碗、香爐、罈子取代土罐、土碗、土花盆帶來的巨大的衝擊。

劉紹慧:一定要去外面考察一步到位,要走得更遠,就只能去學高端的藝術品,就要出去學。

劉紹慧深知,傳統的燒制技藝和產品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如果一直走傳統的老路,就有可能面臨滅絕,只有不斷學習和創新,才是生存之道。於是,在劉紹慧49歲的時候,他毅然隻身出去建水、平頂山、青州等名陶產地拜師學藝,甚至不惜代價,幾番周折把師傅親自請到家裡教學,談起自己學習的經歷,劉紹慧既感慨,又深受啟發。

劉紹慧:我們現在最大的特點是幾種泥巴配起來就是一種配方,所以我們的陶就很高端了,以前我們燒的那種土陶的窯子拿來燒這種是燒不成的了。

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劉紹慧始終保持一顆玩泥巴的心,他似乎熟悉了每種泥巴的「性格」,潛心研究泥巴的成分、顏色、特點和粘度等。而窯上村的泥土也正是獨一無二的,由於泥土含鹼度高,燒制出來的產品喝水泡茶後口感都與眾不同。所以每一件土陶產品都是別具一格,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性格」,回歸了泥土的生命與活力,賦予了藝術的靈魂和美感,在昆交會等各種平台大顯身手。

劉紹慧:我們地方的土質我就比較了解了,所以做的東西泡出茶來各方面還是比較受我們本地群眾喜愛。愛紅色的就燒紅色的給客戶、愛黑色的就可以燒黑色、愛古銅色的也可以燒古銅色給,可以算得上高檔次的藝術品。

劉紹慧介紹,要成功燒制一件上好的土陶成品,一共有20多道工序,一件成品的問世,整個工序需要40多天。從制泥、發酵、過濾、控干、蒸空、拉坯等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劉紹慧習慣了純手工製作,因他他喜歡觸摸泥土的感覺。通過長期的積累和學習,現在劉紹慧燒制的土陶成品率都在98%以上,風格和藝術美感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既擁有了窯上土陶的華麗,又擁有了窯上土陶的淳樸。目前,劉紹慧的土陶已成為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於一身,造型獨特、色彩鮮明、方便實用、雅俗共賞的中高端藝術品,基地也成為了學生的實踐教育基地和愛好者的學習交流之地。

作為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縣級傳承人,劉紹慧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土陶技藝世代傳承下去。為此,他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思想,把土陶製作技藝的精髓交給了大女兒和兒子。大女兒劉玉從小就跟著父母學做土陶,雖然已經結婚,但一直跟著父親發展土陶。

(硯山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