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口河濕地再獲10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並實現今年首次入海

齊魯壹點 發佈 2020-09-04T23:21:33+00:00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孫創9月1日,飛雁灘上的鳥兒又一次迎來黃河水。前一日起,飛雁灘節制閘提閘放水,經崔家節制閘引來的黃河水,在流經52千米刁口河之後,慢慢浸潤飛雁灘,向更深處的大海奔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孫創

9月1日,飛雁灘上的鳥兒又一次迎來黃河水。前一日起,飛雁灘節制閘提閘放水,經崔家節制閘引來的黃河水,在流經52千米刁口河之後,慢慢浸潤飛雁灘,向更深處的大海奔去。這是刁口河流路生態補水及恢復過流實驗的第十個年頭,也是今年首次黃河水通過刁口河流路入海。

因為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海鳥、大雁在此棲息過冬,眼前的這片灘涂得名「飛雁灘」。隨著黃河水的到來,住在這片灘涂的鳥兒也開始往閘口處聚集,飛翔、雀躍,邀朋引伴;與閘門這邊河水奔騰聲、鳥兒鳴叫聲帶來的「動感」不同,閘門另一側的刁口河河道寬闊,風吹過之後水面留下漣漪,河岸邊的水生植物鬱鬱蔥蔥,安靜且熱烈的生長著。

這樣的光景也不過十來年。

「刁口河流路為1964~1976年黃河入海故道,也是黃河三角洲地區重要的黃河入海備用流路。」故道管理處副主任劉印才介紹,1976年黃河改行清水溝流路,從此時開始至2010年,刁口河停止行水,「由於長期備而不用,流路缺少淡水補充,出現了河道萎縮、濕地退化、海岸線蝕退、生物物種減少、生態環境惡化等嚴重問題。」劉印才告訴記者,曾有統計數據顯示,1976年至2000年二十四年間,刁口河沙嘴最突出部位(0米線)蝕退距離為10.5千米,平均蝕退距離為7.67千米,蝕退面積為115.1平方千米。

而在作為黃河入海故道行水的12年零5個月裡,刁口河流路共來水5180億立方米,來沙135億噸,填海造陸面積約506.9平方千米,年均40.81平方千米,海岸線外延約17千米。

為改善河口地區生態環境,有效管理和保護黃河入海備用流路,黃委與東營市在2009年啟動了刁口河流路生態調水修復及流路恢復過流實驗工程,並於2010年在黃河調水調沙期間實施。調水工程2010年3月開始施工建設,主要包括:渠首節制閘建設、渠首揚水船提水工程、輸水渠道開挖工程、沿程河道疏通清障及節制工程、攔河壩拆除工程、側向分水口堵復工程、灘岸加高工程、北部濕地進水退水工程、海域泄水工程等。

「從2010年至今,刁口河生態補水已持續十個年頭,僅有2016年未調水。」劉印才還記得補水之初河道及周邊的環境,「走近一點就能看到泛出來的鹼花,不說寸草不生吧,反正植被特別少。」刁口河流路生態調水修復及流路恢復過流實驗工程的開始,情況逐步得到改善。最明顯的是沿線生態得到有效改善,河道兩邊的蘆葦等植被越來越豐富,植被退化的現象得到遏制,鳥的種類、數量明顯增加。位於刁口河入海口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北區),也得以再現眼前這碧波蕩漾、魚翔淺底、萬鳥翔集的景象。

今年6月24日,黃委正式啟動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此次演練目的之一就是實施黃河下游生態調度,為河口三角洲補水,改善河口生態。6月29日,刁口河生態補水全面啟動,經各方共同努力,此次生態補水推進速度之快創歷史之最,水頭從開閘放水到目的地時間僅用了133小時。7月13日補水結束後,刁口河渠首累計引水量2905萬立方米,一千二自然保護區補水量743萬立方米。

「8月中下旬開始,黃河又有一次持續時間較長的來水過程,對於我們實施生態補水是比較有利的條件。」劉印才介紹,為促進濕地保護與恢復,進一步修復濕地生態系統,提高濕地質量,黃河河口管理局決定利用本次黃河大流量過程繼續對刁口河濕地進行生態補水,補水量約1000萬立方米。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