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人類的體溫比一百年前低了這麼多,怎麼升回來?

廣州天河發布 發佈 2020-09-04T23:37:55+00:00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外出測體溫成了每天必過的防疫關卡之一。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體溫監測點使用的都是電子體溫槍,不論是測額溫或是腕溫,只要輕輕一掃,幾秒鐘就會測出體溫。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發熱,但是,看著溫槍上的示數,很多人陷入了另一重困惑——為什麼我的體溫還不足36℃?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外出測體溫成了每天必過的防疫關卡之一。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體溫監測點使用的都是電子體溫槍,不論是測額溫或是腕溫,只要輕輕一掃,幾秒鐘就會測出體溫。

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發熱,但是,看著溫槍上的示數,很多人陷入了另一重困惑——為什麼我的體溫還不足36℃?

人類確實比一百年前「涼」了

大多數人認為37℃才是人體正常體溫,但是,近些年,在健康狀態下,不論我們怎麼測體溫,一般也只有36℃+。

對此,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最近一項新研究指出: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與過去相比,下降了0.4℃,從37℃降到了36.6℃。

為什麼我們的體溫在變低?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從生理層面上看,現代人與古代人並不相同:

1 人體炎症減少

一般來說,炎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和細胞激素,它們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提高體溫。

隨著醫學進步,人類的慢性感染減少,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的平均體溫低了一點。

2 環境溫度更適宜

19世紀時,夏天沒有空調,冬天供暖也不普遍。而現在,大部分人家可以通過空調、暖氣等設備讓室內冬暖夏涼。

當人長期處於適宜溫度中時,能量消耗減少,體溫也因此演化至更低。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小川

雖然沒有體溫下降或上升後,免疫力隨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體研究,但是,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

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美國的醫學人士也提出:體溫降低1℃的話,免疫能力就會下降30%。35℃體溫,是癌細胞繁殖的最佳溫度。

體溫偏低也別怕

現在想想自己35℃、34℃的體溫,您是不是更害怕了呢?

其實,天河君想說,先別害怕,您的「低體溫」,可能是體溫槍設置錯了。

目前,大家使用最多的測溫儀器是紅外額溫計,紅外額溫計都有「體溫」模式和「表面溫度」模式,如果你選成了「表面溫度」模式,那麼很可能測出來就是34℃左右。

而且,如果您測量的是額溫,那麼溫度稍低也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正常體溫根據測試部位的不同,稍有差異。

額頭因為長期暴露在外部環境中,所以表面溫度本來就偏低,通常在33℃~34℃左右,並不能準確地反應人體體溫。

所以,臨床上常以口腔、腋窩和直腸的溫度來代表體溫。

部位

溫度正常範圍

腋窩

36℃~37℃(平均36.5℃)

口腔

36.3℃~37.2℃

直腸

36.5℃~37.7℃

確實有一部分人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不是病態,它對身體的健康也沒什麼影響,建議適當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何維持體溫正常,增強免疫力?

1 堅持泡腳

面對未知的外界環境,我們可以通過物理療法和行為療法,來提高體溫、增強免疫力。

比如多喝溫水,堅持泡腳,加速血液循環。

2 適當運動

據科學研究表明,長期的運動對免疫力提高自然是正向作用。

但是在進行大強度運動的3~72小時,會處於免疫「空窗期」,比平時更容易遭受病原體感染。

年輕人如果沒空去健身房,可以在家做做平板支撐、伏地挺身,在跑步機上快走;中老年人可打太極、做養生操;女士跳跳有氧操、做瑜伽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 少吃不減「頓」

經過了疫情期間的「宅家」生活,不少人的飲食習慣有了變化,但「一日三餐」這個習慣還是必須要保留的,中餐或晚餐分量適當減少,蛋白質要三餐均衡分配。

可適當減少主食、油脂,減少熱量攝入。儘量多吃深色綠葉菜,每天保證1個雞蛋、1袋牛奶。

素材來源:科普天河、龍華婦幼健康、生命時報、長江日報、人衛健康、Pexels(圖片)、網絡素材

投稿郵箱:gzthfb@163.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