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縉雲丨沈宅遊記

麗水抽屜 發佈 2020-09-04T23:43:04+00:00

人閱獅山秀,橋吟漳水曲。周末,我與同行好友10餘人盡興遊覽了沈宅村如詩如畫的美景。溪床邊布滿流雲狀的光滑岩石,小溪魚成群結隊在水中游曳,水面有群鴨在嬉水覓食,埠頭上有村姑在洗滌衣被,好一幅鄉村動態畫卷!

  

清流躍小魚,古寺空山居。人閱獅山秀,橋吟漳水曲。

  周末,我與同行好友10餘人盡興遊覽了沈宅村如詩如畫的美景。

  山無水不秀,村無水不活。帶有三點水偏旁的村名,大多與水流有關,沈宅村也是如此。清澈見底的漳溪水貫村而過,水邊的溪柳樹大可合抱,青蔥茂盛,簇擁著兩岸的新舊民居倒映在水中,隨波晃動,幻影迭生。溪床邊布滿流雲狀的光滑岩石,小溪魚成群結隊在水中游曳,水面有群鴨在嬉水覓食,埠頭上有村姑在洗滌衣被,好一幅鄉村動態畫卷!

  正當大家沉醉於眼前美景時,一輛汽車鳴著喇叭從身旁駛過,路邊一隻母雞因受驚嚇而撲稜稜騰空飛起,降落在溪柳樹的細枝條上。枝條斜弋搖晃不休,母雞用爪緊緊抓住枝條,俯看著樹下潺潺溪流,蜷縮著身子一動不動,生怕掉落水中。驚雞上樹,奇景難得,大夥一溜兒排開,紛紛用手機和相機拍照,記錄下這意外的驚奇!靈感出於生活,我不禁即興脫口吟詩一首:「驚雞飛翠柳,斜枝盪輕悠。借問水中鴨,何故你不愁?」惹得眾人哈哈大樂!為何雞愁而鴨不愁呢?他們自然只是會心一笑:「雞不會游泳,鴨是水中仙呢!」然而「上善若水」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誰也沒有細想。其實一直忙碌在農村基層一線的村責任醫師,就是上善之水!所以管理者應該學做「水中仙」。

  溪無橋難過,樹無水難活。沈宅村頭的古橋和古樟是風景獨秀之處。古橋為三折邊石拱橋,三墩四孔,迎水面為船形墩,橋畔為村口,岸邊有數棵古樟相伴,橋身長滿青藤亂草,不時有村人走過。該橋始建年代不詳,康熙十八年重修,嘉慶五年六月二十三日被洪災所毀。嘉慶六年再建:「不玉為欄,不金為柱,壘石成橋,墩三梁五。」斷而復續後,如「半月橫天,七星映斗,突兀崔嵬,關鎖水口,丕振人文,風醇俗厚,根深蒂固,天長地久。」至今已逾200餘年,依然如五彩長虹橫架漳溪之上,供人交通遊覽。古樟枝繁葉茂,傲立橋頭,與古橋相映成趣,渾然構成極致美景,為沈宅十景之最。1985年,電影《八仙過海》的攝製組就曾在此拍攝過幾多鏡頭。

  我們款步走上古橋,向漳溪上游眺望,只見在蜿蜒流水中橫亘著數個攔水壩,溪水越過壩體飄逸而下,狀若薄紗。攔水壩引出的水渠,古人叫「堰」。其中有條叫「漳堰」的最為著名,引水壩渠寬為1.9米,攔水壩長28米,壩高2.1米,流經沈宅、姓汪田畈、觀壇廟、里弄坑後出好溪,全長約五里許,灌溉著大片良田。由於漳溪水的源源不斷注入,漳堰既方便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洗滌,又確保了當地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旱澇保收。該堰建造年代在清光緒三年(1877),據周榮椿等編撰的30卷《處州府志》卷四之水利志上記載,是知府潘紹治主修。我想,水雖為上善,有時也放蕩不羈,會泛濫成災,所以節而制之,趨利避害,蓄之、導之向善,方能源源不斷造福百姓。

  山因勢而奇,寺因奇而建。沈宅村的獅子山是出了名的,那雲岩寺也恢弘大氣。她們的名稱由來是有講究的,原來在壺鎮鎮南三公里處,有兩座山峰一東一西橫亘在廣袤的田園中,一座叫龍山,另一座名「雲岩」,由於山形酷似臥獅,故「雲岩」又名獅子山。這獅子山東南高西北低,低的一端是獅尾,高的一端恰是獅子的頭部,它向著東南方昂揚而起,似乎正以雄渾的呼嘯迎接每一天曙光的到來。漳溪貫穿於龍山和獅子山之間,從雄獅頭前靜靜地流入,像一條素潔的白練在獅身前輕盈地舞動了一陣後,又朝西南方向悄無聲息地淌去,不但肥沃了龍山、獅子山下大片的土地,而且庇佑了一個名聲顯赫的氏族,孕育了一個刻畫滿文化符號的古老村莊。寺院剛好建在雲岩獅首的山坳里,成梯級上揚,獨得山水靈秀,故以「雲岩寺」命名,也算恰如其份。

  獅子山洞壑橫生,妙趣天成。據知,近年該村的有心人士先後在山上開發了避暑洞、讀書洞、青雲洞、觀音閣、仙水洞、討壽洞、臥佛洞、神醫洞、群仙洞、天子洞、雲岩大殿等10多個景點,建成獅子亭、天星閣、蘑菇台、青雲宮、集錦樓、雲霄亭等多個亭台樓閣。由於細雨霏霏,寒風襲人,且時近黃昏,我們游罷雲岩寺後就不作登山之舉,留待以後風和日麗之時再賞。美麗留下了尾巴,或許更能留下美好的記憶和嚮往。於是眾人歡然乘車而歸。

來源:縉雲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