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10年來最好的國產古裝戰爭片

小先生說電影 發佈 2020-08-25T11:15:20+00:00

大家好,我是小先生,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部,站那許久,都很難超越的經典古裝戰爭片,《大明劫》崇禎15年,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陷中原河南多地,都城開封被困。

大家好,我是小先生,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部,站那許久,都很難超越的經典古裝戰爭片,《大明劫》

崇禎15年,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陷中原河南多地,都城開封被困。開封乃是中原最後一道門戶屏障,若是陷落則整個中原江山不保,局勢危急萬分。崇禎帝只要重新啟用,被自己關在天牢里的大將孫傳庭。

孫傳庭本是明朝一員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將,曾率軍生擒高迎祥,重創李自成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黨系之爭中被對手乘機一紙彈劾,被崇禎帝打入天牢。如今起義軍卷土從來,聲勢壯大,他恐怕也沒有知重見天日之時,可見崇禎皇帝手下良將之稀缺。孫傳庭臨危受命,帶著大明朝最後一支精銳之軍開往潼關。

只可惜當時他的為國良策,拳拳赤誠得不到崇禎的信任,時隔幾年再出山,孫傳庭再披戎裝上任,他帶兵到達潼關的第一件事便是斬將立威,他斬的便是傭兵拒不出戰的援剿總兵賀人龍

孫傳庭帶兵作戰歷來作風強硬,軍紀嚴明,豈能容忍自己上陣殺敵時,麾下有這樣一個狂妄懷有二心的將軍。新官上任三把火,賀人龍這一把火燒完,接下來便是整頓軍紀、檢查軍需軍務,這一盤查問題著實不小,大量兵器陳舊不可使用,庫存糧草嚴重不足,士兵多發不明病症。帶兵多年的孫傳庭心裡非常清楚,軍隊糧草必不可兒戲,否則不用李自成來攻,這些將士便不戰自敗。然而孫傳庭向朝廷請求撥發錢糧的加急奏章,卻只換來皇上催促趕緊發兵的聖旨。崇禎帝不了解打仗,也不了解前方的情況,且生性多疑,唯恐給了孫傳庭錢糧卻按兵不出,成為下一個賀人龍。再者,此時國庫空虛,若國庫充盈,說不定也就沒有今日的起義軍之禍了。他的心中,就好比把孫傳庭當成了王炸,只要孫傳庭出戰,必能打的李自成幾十萬地攤軍,丟盔棄甲。他哪裡知道,如今前線錢糧嚴重不足,新募士兵又未經操練,若此時出征,斷無絲毫勝算,孫傳庭眼看朝廷無望,只得向當地富豪鄉紳籌集糧餉。可惡的是那些平日裡高呼萬歲的豪強鄉紳,在此國難之際,卻不肯出錢出力,只拿出區區幾百兩銀子,便想把他打發。

大明朝腐敗入骨已久,豪強鄉紳們寧願把錢拿去賄賂官員,也不上繳國庫,就算給了國庫,最後還不照樣落到一眾官員手裡瓜分?自己還撈不著半點好處,不如直接孝敬各位官老爺來得實在。

在孫傳庭的眼裡,若是起義軍攻破潼關,在座的這些人也得不到什麼好下場,殊不知他們早已打點好一切。若農民軍真是攻進來了,那他們口裡高呼萬歲的便是李自成,而不是崇禎帝了。不得不佩服機關算計。

眾籌不順的孫傳庭想到了前人的屯田,明朝效仿前人實行屯田制,即令無戰事的士兵,從事農耕生產,以備軍需。如今軍餉虧空,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些屯田之地被當地豪紳侵吞。如果把這些田地奪回,追繳豪強歷年積欠的軍糧,則可解眼前糧草之危機。於是他命經歷司的王令吏速辦此事。而此時,軍營內的疫情越來越嚴重,藥局提領趙川已感染瘟疫身亡,其他軍醫則紛紛逃命去了。真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正當孫傳庭一籌莫展之時,江湖游醫吳又可被帶到了孫傳庭面前,吳又可本是宮中御醫,因受不了太醫院裡的辦公室里整天弄權站隊,便辭官做起了游醫。前些日子他來潼關拜訪老師,曾隨藥局趙川一同入軍營診治疫情,診斷疫情用藥時,師徒倆意見不合,趙川認為將士的病症是氣候反常、四時不正引發的傷寒,吳又可則認為傷而不寒並非傷寒之症,乃是邪氣入體。趙川覺得吳又可僅憑自己診治過的幾例病患,就忤逆醫聖的傳世經典,太過狂妄,因此沒有聽從他的意見,依舊按著老祖宗留下的傷寒論開方子抓藥。誰知這短短几日疫情越發嚴重,治療期間老中醫也不幸感染,喪命於瘟神之口。

如今吳又可找回來,正是想告訴老師,他發現的瘟疫傳播之理,誰曾想師徒二人已是陰陽兩世人。孫傳庭欣賞吳又可,不拘泥老祖宗直說的創新之論,況且現在他也無醫可用,於是決定死馬當活馬醫,讓吳又可大膽一試。

在吳又可採用了病人分區、症狀輕緩隔離、通風、排毒、重症下猛藥的法則之下,疫情終於得到有效控制。原視頻

雖然孫承庭的這一樁麻煩事暫緩了下來,奈何崇禎皇帝天天催促出兵,還不給錢糧,而此時追繳土地錢糧一事也遭到蓄意破壞,一場大火,經歷司被燒,帳本盡數被毀,負責屯田一事的王令吏也葬身這火海之中,這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是那幫豪強鄉紳為了避免追繳、勾結軍中指揮使所為。不光如此,指揮使還帶手下士兵去挖開亂葬崗百姓屍骨,冒充病死士兵,冒充軍士名額,幫鄉紳減免賦稅。國難當頭,這幫人只顧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蠅頭微利,何其愚蠢,何其憎惡。我孫承庭棄筆筆從戎這十幾年,我到底是為了誰?大丈夫拳拳報國之心一刻不曾懈怠。這一番反覆折磨自己難題卻被吳又可無意之間解開了。

夜間心中鬱悶的孫傳庭在營帳外遇到吳又可,他們談起吳又可悖於常理的診治之法,吳又可認為,重症用險藥,鋌而走險方才有一線生機。

孫傳庭聽完此話,心下豁然瞭然,用藥如用兵,用兵亦用藥,可孫傳庭要用的這味險藥,卻和吳又可所說相悖,孫傳庭這次要用的卻是斷腸之藥。出征前,當地鄉紳設宴為孫傳庭餞行。席間,鄉紳們指望著孫傳庭能收復失地、重創起義軍,孫傳庭卻說自己要先把一眾鄉紳們侵占的土地收復了,並怒斥揭發了鄉紳們勾結指揮使所犯惡行。鄉紳們雖然心虛畏懼,但仗著自己朝中有人,孫傳庭也不敢把他們怎麼樣。沒想到孫傳庭這次沒有跟他們廢話,直接快刀斬亂麻,將在場43人全部當場就地正法,家資如數充公國庫。孫傳庭深知百姓造反就是為了能填飽肚子,而百姓田地顆粒無收,縱使天災所致,這當中又何嘗沒有人禍,豪強鄉紳侵占國家土地,肆意斂財,導致百姓無田可耕、無食果腹,百姓沒了活路,占山為王起義造反便是順理成章,因而才有了今日的圍城之眾。原視頻

朝廷催促出兵的聖旨一道接著一道。可現在雖有錢糧,然而兵器不足,新兵無戰力,此時迎戰並非最佳時機。孫傳庭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卻也別無他法。只是在走之前還有一事未了,尚在治療的士兵該怎麼辦呢?這件事吳又可也在擔心,一旦大軍開拔,只怕隔離區里的士兵難以得到隔離,反覆感染,之前一切努力白費,孫傳庭如何不知這一點,留下便是後患,一旦後方疫情爆發,則前方不戰自敗。可若是帶上他們一起出征,不但是拖累,而且有傳染給全軍的風險,哪一條路都是冒險,吳又可醫者仁心,可作為三軍統帥的孫傳庭,必須殺伐果斷,孰輕孰重?

出兵在即,他來了一招調虎離山之計,在府中設宴招待吳又可,酒過三巡,孫傳庭提筆寫道:得失誰算尋常事,揮劍斬卻家國愁,吳又可看出孫傳庭筆下的殺伐之氣,這又何嘗不是無奈之下的孤注一擲。原視頻

大明朝氣數已盡,眾人心裡如何不知,可他已經別無選擇,唯有傾其全能報效國家,而吳又可縱使明白身為統帥的為難之處,卻也無法接受他處置病患的方法。他是醫者,即使是不治之症,他也會盡全力醫治,而不是把人命當作螻蟻,一把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他拒絕了孫傳庭隨軍出征的邀請,可孫傳庭向來說一不二。即便他欣賞吳又可,也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一貫強勢作風,只是這次吳又可沒有選擇妥協。孫傳庭出征前,他則帶著老師留下唯一後人逃離潼關,回了蘇州老家繼續行醫救人。得知吳又可逃了,孫傳庭只是嘆了口氣,沒有下令追趕。

自古王朝興衰皆因命數,而醫道則正氣長存,對於吳又可來說,醫道才是至高無上的信仰。亂世蒼生各有宿命,我孫傳庭又何必非將吳又可捲入自己的命運呢?

黃帝內經里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孫傳庭不是不知道,可惜大明朝已經沒有這樣的時間和機會了,他孫傳庭縱有通天的本事,、大廈將傾終究非一己之力難支,無法逆天違命,挽救這頹廢殆盡的王朝。

1643年,孫傳庭率部戰死潼關。夫人馮氏自殺追隨亡夫而去。同年吳又可於老家蘇州完成了不朽名著 瘟疫論,從而奠定了中醫治療傳染病的理論基礎,領先世界近兩百年。提出病毒學說及病毒傳播原理,病不入肌膚入口鼻則為瘟,國不等外寇兵自潰則為劫。

這一幅末世悲歌的浮世繪,在歷史長河中歷久彌新,叩問著每一個時代的統治者。民心是一個國家的基石。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必將走向衰亡。

我是小先生,喜歡我作品的點個關注,咱們下期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