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七夕,七夕文化是怎麼傳入日本併流行起來的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0-08-24T19:35:22+00:00

這個傳說對我們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而且,在古代七夕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乞巧,姑娘們展現穿針引線的技巧,祈求織女讓她們的手更為靈巧。

在我們的傳說中,每到的農曆七月七日這一天,牽牛織女就能踏著鵲橋甜蜜約會,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個傳說對我們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而且,在古代七夕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乞巧,姑娘們展現穿針引線的技巧,祈求織女讓她們的手更為靈巧。

但你知道嗎?其實日本人也過七夕。

在日本,牽牛織女的故事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而在七夕節前後,日本也有很多與我們相似的習俗,譬如說掛七夕人偶,這一天日本人會做一些娃娃掛在門前,寓意「能做出更精美的衣服」和我們的乞巧如出一轍,不過有趣的是,有的地方掛娃娃的寓意有所不同,是「將和服借給織女和牛郎」。

上圖_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牛郎織女


而且在七夕這一天許多日本的情侶,會選擇結伴去寺院許「七夕願望」,寺院也會配合的在許願樹旁邊掛上許多小燈,營造出星河的浪漫感覺。

當然,日本的七夕文化,最顯眼的還是「七夕祭」,熟悉日本的「祭」文化的朋友應該對類似的「祭」有所耳聞,譬如說學園祭之類的,總之這一天會有盛大的演出,而大家就可以穿著和服之類傳統服飾的去參加。

那麼,說了這麼多,日本的七夕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上圖_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一、 我國的七夕

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明白我們的七夕是怎麼回事。在中國,有關牽牛織女最早的記載,是《詩經•大東》,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

在這裡,雖然織女和牽牛隻是兩顆星名,但古人已經開始將織女想像成「不成報章」的織布女子,而牽牛則是「不以服箱」為人牽牛拉車的男子。

而將牽牛和織女舉為夫婦的說法,最晚在秦朝已經開始流行了,秦代的占卜簡書《日書甲種》就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而等到漢朝就成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此時他們是隔河相望不得語的愛人。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七夕傳說其實是成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荊楚歲時記》」

而乞巧這一活動,則起源於唐朝宮廷,後來遍及民間,固定成了七夕的活動。

上圖_ 七夕習俗--「穿針乞巧」


二、 日本與七夕

那麼,七夕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呢?

從日本的詩集《萬葉集》來看,第八卷之前完全沒有提到七夕,而第八卷之後則有很多提及七夕的古詩,可見,至遲到白鳳時代(645-710),七夕的故事已經傳入日本,也就是我們的唐朝貞觀年間,這也與日本唐朝時期多「遣唐使」的行為相互印證。

只是,日本的學者中西進認為,七夕的傳說在七世紀之前就已經傳入了日本,是被「服部」這個集團搬運而來的,據說他們是擅長紡織的家族,因此叫做「服部」。

服部這個姓,就是後來的忍者之神服部半藏的那個服部。

而巧合之處在於,服部家自己的歷史也有相關的說法,據說他們本姓秦,原本住在中國的吳地,在南北朝時期遷移到日本,因為教導了日本人如何紡織,而被稱為「服部」。意思是「做衣服最出彩的部」。而且,和服在日本原稱「吳服」,正是指服部家原本的住處「吳」。

附和中西進的日本學者也有很多,這裡不展開論述了。

上圖_ 日本相撲運動


在日本的史書中可見,在白鳳時代的七月七日,日本就已經會舉辦宴會,甚至連天皇都會來參加。比如天平六年的七月七日,不僅有盛大的宴會,還舉辦了「七夕詩會」和相撲比賽。之後就形成了固定的習俗,日本天皇會在七夕的白天舉辦詩會,晚上觀看相撲比賽。

而等到室町時代(1336-1573),每年的七夕節,日本宮廷會舉辦盛大的「乞巧奠」,在這一天的晚上,會在庭院中放置四張方桌,在各個角落放九盞燈台,桌上放桃、豆、酒、梨等等食物,還會有古箏的表演,並講述七夕牽牛織女相會的故事。這一天還有各種各樣的遊戲,包括有七百首詩、七調子的管弦、七十韻的歌、七百球、七獻酒等等。

還有七孔針,這本是唐朝宮廷的宮廷習俗,朝廷的中尚署要在七月七日進獻七孔針,供宮女乞巧。這一習俗被日本原原本本的繼承了下來,可見日本是原封不動的接受了唐代宮廷風俗。

上圖_ 江戶時代 的日本百姓


等到江戶時代,七夕就作為「五節供」之一,被正式的確定為幕府的官方活動。七夕也逐漸的流行到普通的百姓中,最終在全社會逐步擴展開來。日本的百姓也漸漸知曉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他們將七夕的習俗和原本就有的竹飾相結合,將心愿寫在五色紙上,掛於竹枝,向牽牛織女許願。第二天再把竹枝和燈籠一群順水漂流。

當然,日本的七夕傳說也與我們的有所不同,大致上是這樣的,天女脫掉衣服洗浴,男子偷了天女的衣服,天女失去自由並嫁給男子。兩人結婚生子,隨後天女發現了自己的衣服,穿上之後飛回了天上,這位男子則按照天女的交代下來的方法也飛到天界,隨後男子接受天女家族給出的難題,最後男子違反了不能吃瓜的禁忌或者沒有按照天女的指示,總之引發了大洪水,被分隔兩岸。

之後,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廢除了包括七夕在內的多種習俗,直到昭和年間,才又漸漸復甦起來。

上圖_ 明治政府頒布五條誓文


三、 結語

中日之間,一衣帶水,而七夕文化在中日間的交流,只是一個小小的文化交流現象而已,但是其背後,卻又有更加深遠的意義,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吸收並非全面照搬,也因此沒有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文化殖民地」,而是保持了自己固有的文化。

不過,文化的同源還是使得中日的文化表現出了很多的類似性,這一直都是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


文:未定君

參考資料:

【1】《中國牛郎織女研究簡史》施愛東

【2】《日本文化史研究》內藤湖南

【3】《日本民俗事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