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收購Arm?別鬧

同花順財經 發佈 2020-08-24T13:56:27+00:00

據《Evening Standard》報導,英偉達已經進入了收購ARM的獨家談判環節,交易有望在今年夏季完成,總金額可能高達400億英鎊。

近期,ARM被傳言出售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緋聞對象從高通、谷歌、三星又到台灣鴻海以及目前最熱門的種子選手―英偉達。據《Evening Standard》報導,英偉達已經進入了收購ARM的獨家談判環節,交易有望在今年夏季完成,總金額可能高達400億英鎊。

在外界看來,孫正義的「科技巴菲特」的稱號已經破滅。WeWork、Uber的估值相繼撲街,注資的低軌衛星通訊服務提供商OneWeb宣告破產,願景基金二期乏人問津。拋售阿里巴巴、T-mobile股權甚至ARM都在情理之中。

圖源 | The Financial Times

《日經新聞》3月23日報導指出,軟銀計劃出售4.5萬億日元(約410億美元)資產以回購至多2萬億日元股票及減少負債。3月初,軟銀已經宣布回購至多5000億日元股票,但為了拯救羸弱的股票表現,孫正義決心再度擴大回購規模。但是旗下的優質資產顯然不多。除了T-mobile、阿里巴巴和SoftBank KK的股權外,ARM顯然是願景基金旗下最優質的資產。

試探口風 VS 公眾自嗨

英偉達為何成收購「第一順位」

至於緋聞對象英偉達顯然也有足夠實力來接盤ARM。伴隨著今年Q2業績的高增長,市值不斷刷新新高,曾經的領頭羊英特爾甚至在市值上已經落後英偉達接近一個高通了。

今年二季度,英偉達實現營收38.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的25.8億美元增長50%,較一季度的30.8億美元增長26%。其中,數據中心業務表現搶眼,二季度實現營收17.5億美元,較一季度增長54%,較去年同期增長167%;遊戲業務營收為16.5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24%,這也是英偉達旗下數據中心業務營收首次超越遊戲業務成為最主要收入來源。

受到來自數據中心營收強勁表現影響,英偉達股價繼續刷新新高,市值來到3130億美元,在截至今年4月底,英偉達擁有163.54億美元現金,如果採用股票+現金或尋求銀團貸款,英偉達完全由足夠籌碼接盤ARM。

圖源 |Techgage

黃仁勛在Q2財報業績交流會上表示,英偉達一直是ARM的長期合作夥伴,並在自動駕駛、機器人、任天堂遊戲機等眾多業務和產品中使用了ARM授權。英偉達還將CUDA加速計算框架帶到了ARM平台,ARM有非常好的能效,並有潛力擴展到高性能應用空間。

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爆髮式增長似乎並不讓人意外。今年以來,我國國內的IDC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股價不斷飆升,諸如萬國數據、數據港(603881)以及寶信軟體(600845)等公司不斷刷新新高。作為雲端加速AI的主力供應商,英偉達自然也是充分受益。

但是曾經壟斷數據中心市場的英特爾顯然不會將這一市場拱手讓出。雖然英偉達在數據中心GPU方面依靠CUDA成功實現了逆襲,但英特爾開始嘗試升級至強處理器,或者直接推出專門用於數據中心的GPU方案。今年中旬,一款基於Xe架構的GPU將面世,這個產品是為數據中心量身定做。

那麼收購ARM的邏輯似乎就好理解了。英特爾試圖通過進軍數據中心GPU市場來分得雲計算帶來的巨大增量市場,而英偉達需要在保有自己的AI雲端加速優勢的情況下尋求削弱英特爾在CPU領域的優勢。

圖源|Punto Informatico

那麼問題來了,ARM在高性能計算方面有挑戰英特爾的底氣嘛?很有可能。今年6月,搭載了ARM架構CPU的日本超算Fugaku奪得全球超算冠軍,運算速度為415.5PFLOPS(每秒千萬億次浮點運算),這一速度遠超第二名美國的Summit。

傳統觀念看,ARM是移動端霸主,性能偏低,目前絕大多數超算仍然選擇了英特爾和AMD的解決方案,但這款基於ARM架構的48核富士通A64FX卻打破了大多數人對ARM精簡指令集的偏見。

同樣在6月,蘋果宣布正式在Mac電腦上採用ARM SoC晶片,英特爾在數據中心以及消費者端的CPU龍頭地位似乎也正在受到侵蝕。2019年年中,英偉達宣布自己的CUDA平台將在年底全面支持ARM CPU,向ARM生態提供全堆棧的AI、HPC軟體,並一起研發超算晶片,擴大在數據中心市場的份額。

監管幹預 VS 競爭迷局

收購「緋聞」恐會無疾而終

但即使英偉達想全盤接盤ARM,怕是也難。今年,英偉達已經完成了69億美元併購Mellanox,該公司最擅長的,就是將數據中心數萬個計算節點高效連接起來,形成更加龐大的算力。為了與硬體相匹配,英偉達在今年5月又宣布併購初創軟體公司Cumulus Networks,該公司主要銷售用於數據中心交換機的Linux作業系統,以便更加高效優化數據中心算力。

圖源 |gdm.or.jp

英偉達乙太網交換機副總裁Amir Katz表示,「有了Cumulus,英偉達可以在整個網絡堆棧中進行創新和優化,覆蓋從晶片、系統到包括Cumulus Net Q的分析軟體,我們能在整個體系中創新。」而對手思科也制定了從晶片層到軟體開發的全堆棧開發路線圖,英偉達和思科顯然也成了對手。

作為愈發強勢的對手,各國政府顯然對強勢的英偉達保持警惕。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將ARM出售給英偉達將是一場災難,ARM業務模式的基本支柱之一,就是可以賣給任何人。軟銀不是一家晶片公司,所以保持了ARM的獨立性。ARM的大部分授權企業都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如果它成為英偉達的一部分,他們肯定會尋找ARM的替代品。」為此,他積極呼籲英國政府干預這筆交易。

除了會幹預英偉達以外,軟銀這一龐然大物,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也是時刻緊盯。軟銀曾經試圖整合美國電信行業的Sprint與T-Mobile的合併案從歐巴馬時代一直延續至今才得以完成,除了FCC的審查外,還面臨著加州等地方州檢察長的反壟斷訴訟。

除此之外,彭博社在2019年就報導指出,軟銀以90億美元入股Uber的交易始終沒能完成,在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的干預下,軟銀始終無法向Uber派駐兩位董事會成員,也可能永遠無法派駐。

圖源 |FactorDaily

除了監管阻撓外,軟銀今年二季度的表現已經迅速回暖。旗下被投公司IPO表現亮眼,貝殼找房、Lemonade以及Vir Biotech刷新新高。今年4-6月,軟銀實現營收1.45萬億日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2557萬億日元(約826億元)。同時,飽受爭議的WeWork宣布明年將實現盈利,願景基金也在本季度實現了28億美元的投資收益。自從今年3月低點以來,軟銀股價已經上漲了近140%。

除了近況的好轉外,或許更為重要的是,ARM是軟銀願景基金成立的基礎,在軟銀當初向沙特PIF募資的BP中我們可以看到,ARM互聯了全球超90%的設備,而願景基金就是基於ARM萬物互聯的邏輯,疊加AI、大數據,然後在尋求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如果沒有ARM,那麼孫正義對萬物互聯時代最底層的控制就失去了,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孫正義這個願景基金也就失敗了。

孫正義自己也表示,對於ARM,他可能選擇IPO,也可能選擇出售部分持股,也可能最終什麼選項也不會做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