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依然感動滿滿

逍遙觀娛 發佈 2020-08-21T20:23:27+00:00

這是電影里的成東青,在申請美國簽證時,對簽證官所說的話。目的很簡單也很諷刺——為了能夠去美國。也許就是條件夠不上,或者人家看出來他沒走心,成東青最終沒有去成。

「我一定會回國的」,「我愛我的祖國」。


01


這是電影里的成東青(黃曉明飾),在申請美國簽證時,對簽證官所說的話。目的很簡單也很諷刺——為了能夠去美國。也許就是條件夠不上,或者人家看出來他沒走心,成東青最終沒有去成。


他留了下來,和好朋友一塊兒,辦了一個叫「新夢想」的英語培訓學校,幫助幾百萬人去美國,成了人們口中的留學教父。上映於2013年的《中國合伙人》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中美關係交惡的今天,再回看這個始於八十年代的夢想故事,不免唏噓。時代不斷向前,國際局勢相應改變,評價和解讀一部電影的語境與心境也難免發生微妙的變化。關照現實,折射時代的電影,大多如此。



孟曉駿(鄧超飾)美國夢碎,成東青中國夢圓。本片最後給出的結局是一個美國認證下的中國夢,成東青的簽證,美國人沒有蓋戳,但他和夥伴的成功,仍然需要美國的證明和加持


「新夢想」最終在美國上市,他們要在納斯達克敲鐘,美國某生物實驗室被買來以「孟曉駿」的名字命名......



今天,「東方和西方,兩個只能亮一個」的新冷戰格局正在形成。大獲成功的「中國夢」,美國人不想認了。新的夢想該怎樣實現,新故事又該如何講述,成了擺在後浪面前的新課題。


02


與電影結局頗受爭議的、撒雞血式的民族自尊表達所不同,成東青「逆襲」的成功夢裡,還有著大家都渴求和珍視的友誼與激情。《中國合伙人》同時也是一個有關青春和友情的故事。


成東青最終推動公司上市、買實驗室的命名權,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孟曉駿——維護朋友的尊嚴,實現共同的理想。


這份理想固然附著了不少民族情緒的色彩,但也不乏個人成長和奮鬥的種子。



電影里的故事本是對於七八十年代的青春回望,隨著時間流逝,如今也開始成為一代觀眾(80、90後)的青春記憶。七年過去,當時的少年已經成為青年,曾經的青年開始步入中年。


「新夢想」的創業故事,都說是以「新東方」為原型,其實改編已相去甚遠。影片創意的始作俑者徐小平,同時也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之一,曾在一次演講中吐槽:


這部電影的最終劇本只用了他劇本的18個字——中國合伙人,新夢想學校,以及3個主角的名字。



片中的王陽(佟大為飾)在大學校園高聲讀英語,泡洋妞,用好萊塢電影法教學生......怎麼看都有著「瘋狂英語」李陽的影子。


電影里,王陽的外國女朋友Lucy拋棄了王陽回了美國。現實中,李陽的外國妻子Kim控訴李陽家暴,一時輿論譁然。



而片中那個叫牛詠嘯的,頗受學生歡迎的老師,顯然對標的是羅永浩。現實中的老羅如今跨界電商直播和脫口秀,努力還債為手機夢想買單,理想主義和情懷不減......


「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面對這樣的設問,本片最後給出的答案是:「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的心上。」


我們終究改變不了世界,或許改變了一點點。


有些人選擇不讓世界改變,哪怕只是一部分。


03


《中國合伙人》的敘事是跳躍式的,導演和編劇通過旁白和音樂,將那些碎片化的時刻剪輯到一起。這種讓聲音參與敘事的方法,有意識的借鑑了馬丁·斯科塞斯的《好傢夥》。敘事結構儘管打亂了,但最後會回到主人公身上,回到主人公的心路歷程中。


崔健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花房姑娘》 ,齊秦 《外面的世界》,蘇芮《一樣的月光》,羅大佑《光陰的故事》,Beyond《海闊天空》,《Leaving On A Jet Plane》 ⋯⋯


大量充滿懷舊意味的流行歌曲,不僅展現了特定的時代風貌,更是直接抒發情感,將主人公複雜的內心世界展現在觀眾面前。



本片通過提供巨大的信息量,讓觀眾始終處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它不是那種沉住氣,不急不緩講好一個故事的作品。它每一個片段和場景都試圖挑撥觀眾的神經,調動觀眾的情緒。


必須說,旁白和音樂是維繫這種「持續性挑撥」的敘事策略,談不上有多高明。可是只要和後來那些同樣大量利用流行音樂的拙劣仿作,比如港囧稍稍加以對比,就能體會本片敘事技法的紮實和成功了。


04


《中國合伙人》對陳可辛非常重要,它是導演北上內地的第一部翻身和落地之作。彼時的陳可辛先後拍攝了《如果·愛》 《投名狀》和《武俠》,在華語片的概念下,進行了各種類型的嘗試,都不是特別成功。



《中國合伙人》實現了真正意義上內地的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它的票房比導演三部前作的總和相加還要多,得獎方面雖然在金像、金馬僅有提名並無斬獲,卻一舉拿下內地金雞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


這部電影綜合了導演前作《甜蜜蜜》里的懷舊情緒和細膩情感,以及《投名狀》中的兄弟情誼。在跟「中影」集團洽談的過程中,陳可辛和韓三平達成了共識 :影片要表現中國,尤其是北京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的變遷。



這種時代主題,陳可辛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得心應手,《甜蜜蜜》的主題正是表現1978 年之後來到香港的內地新移民所經歷的時代變遷和情感體驗。


本片劇本的第一稿由香港編劇林愛華執筆,成稿陳可辛並不滿意,後來找了兩位內地的年輕編劇參與,其中之一的張驥隔年與陳可辛合作了《親愛的》。張驥「人道主義」的創作理念與陳可辛相得益彰,那就是回到現實,回到人。



《親愛的》之後,陳可辛作為導演至今沒有新作問世,近年來更多是和許月珍一起以製作人的身份參與華語電影的創作。無論是文藝向的《七月與安生》《你好,之華》《少年的你還是類型化的《喜歡你》《妖鈴鈴》,均取得不錯的成績。



陳可辛親自執導,原定於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奪冠》(中國女排),因疫情耽擱,近日終於敲定在國慶檔正式上映,無疑值得期待。而導演籌拍多年的李娜傳記片,似乎也可以安排上了,想想就令人欣喜。


本文由逍遙觀娛原創,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