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七十一:19世紀新教神學思想1

麟劍的人類史 發佈 2020-08-21T23:20:07+00:00

19世紀新教神學思想,同這一時期先後出現的思想潮流——浪漫主義、唯心主義、進化論十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基督教之七十一:19世紀新教神學思想1

  

19世紀新教神學思想,同這一時期先後出現的思想潮流——浪漫主義、唯心主義、進化論十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康德、黑格爾、進化論引起了新教神學家對新教教義的重新思考。
  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 年)的活動雖然屬於18世紀,但他是對19世紀以後的近現代神學影響最大的哲學家。1781年,《純粹理性批判》出版,康德開始了在哲學領域的" 哥白尼革命"。康德否定了從洛克到休謨關於心智的意見,即心智在活動時,所起的是一種被動的作用。康德認為,心智是主動的,它們不是來自經驗,相反,心智把它自身的認識形式加諸於經驗材料。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屬於無法觀察到的先天範疇。因此,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論證了知識是兩種要素的產物——來自外界的內容,心智賦予的形式。人類的知識由這兩種要素產生,但它們僅僅能認識經驗中的現象,而不能認識現象以外的自在之物。上帝存在、自由意志、靈魂不朽等觀念,既不是經驗中的現象,又不是先驗的範疇,因此不是理性認識的對象。

  純粹理性對這些觀念不能給以證明。從此點出發,康德推翻了三種藉助純粹理性證明上帝存在的方法,即" 本體論的方法" 、" 宇宙論的方法" 、" 物理學——神學" 的方法(或稱" 設計論論證"),徹底批判了信仰的純粹理性依據。
  但是康德並不是要從人類的思想中取消上帝的存在," 發現必須否定認識,以便為信仰留下地盤。"1785 年和1788年,康德發表了《道德的形上學基礎》和《實踐理性批判》兩書,力圖證明人與世界的關係不限於科學認識,世界是一個我們在其中行動的道德評價的王國。康德認為,人類生活在一個道德世界中,道德的行動是具有責任感的行動。康德將基本道德法則看作是初始的立法原則,而這初始的立法原則就是絕對的命令,即一個人" 只能根據這樣一個準則來行動,憑著這個準則,你能同時期望它成為普遍的法則。" 與道德的" 絕對律令" 相聯繫的,有3 個先決條件:①人必須自由;②人能永生、靈魂不朽;③上帝的存在,因為只有上帝才能使人們在履行德行後獲得幸福。在純粹理性中,上帝只是一個假設,而在實踐理性的3 個先決條件中,上帝成了一種信念。道德的基礎,不是對上帝的認識,在康德看來,對上帝的認識,是道德理性的一個基本要求。在傳統學說中,道德是以神學為基礎的,而康德力圖證明:宗教的基本信念需要我們的道德理性的支持。於是康德藉助於理性的道德原則,第一次證明了上帝的必然性。康德摒棄了用形上學證明為基礎的思辯神學,在他看來,認識上帝的唯一途徑,是通過道德良知;唯一真實的神學,乃是道德神學。
  康德認為,基督教儘管在歷史上有一些不完善之處,但在所有的現實宗教之中,卻是一種最為接近純粹的、合理的、道德的信仰。
  康德對於基督教神學的貢獻不僅在於他對教義作出了合乎理性的解釋,而且更在於他證明了人具有最深刻的感情。它是人的宗教信仰與道德行為的基礎。康德對於現代宗教思想的影響是深遠的。他的理論,播撒了19世紀宗教思想許多流派的種子,而這些流派的觀點,常常是大相逕庭的。因此,康德的重要性,就在於他思想的豐富性與啟發性。現代宗教不可知論、宗教上的" 幻覺主義" 與" 主觀主義" 以及宗教上的實用主義都從康德的思想中受到啟發。施萊爾馬赫和利奇爾則接受了康德將信仰建立在理性以外心智功能上的影響,對基督教新教神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1768-1834 年)被公認是從加爾文到卡爾.巴特期間最重要的新教神學家。他在神學領域中進行了一場" 哥白尼革命" ,其重要性可與康德在哲學中的革命相比。施萊爾馬赫出身於普魯士一個隨軍牧師的家庭,自幼接受摩拉維亞兄弟會的虔敬主義的宗教教育。後來又受到柏拉圖、斯賓諾莎、康德和浪漫主義的影響。從1810年起任柏林大學神學教授,直至去世。1799年出版《論宗教》,闡述了他深受浪漫主義影響的基本思想;1821-1822 年他寫出了《根據福音派教會原則之基督教信仰的闡釋》,闡明他成熟的見解。
  施萊爾馬赫綜合以前各派的成果,為基督教神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基礎並賦予基督一種新的意義。施萊爾馬赫對宗教提出了完全不同於正統派和理性主義者的解釋。正統派和理性主義者都認為宗教本質上是一套知識體系和人類接受的具有外在權威的行為準則。對正統派而言,宗教的基礎就是承認神啟真理和服從上帝的盲意;對理性主義者而言,宗教就是接受自然神學和被理性所確證的普遍的道德規範。施萊爾馬赫認為宗教既不是" 一種思想方式,一種信仰,一種思考世界的特別方式" ,也不是" 一種行動方式,一種特別的願望或喜愛,一種特殊的行為和品質"。即宗教" 必然不同於關於上帝和世界的種種見解的混合,也不同於關於一種或兩種生活方式的教訓的混合。" 宗教不應混同於知識,同時,宗教也不應混同於道德。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