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中國提前二個月判斷美國將在仁川登陸,可惜沒被重視

腦洞歷史觀 發佈 2020-10-28T14:25:18+00:00

今年是韓戰七十周年,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講韓戰的書,在講這本書前,我們聊聊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出兵韓戰。事實上,中國是不準備出兵的,韓戰爆發時,中國正準備搞經濟建設,二要準備解放台灣,解放海南島。解放軍大部分也在南方,在東北只有很少的留守人員。

今年是韓戰七十周年,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講韓戰的書,在講這本書前,我們聊聊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出兵韓戰。

事實上,中國是不準備出兵的,韓戰爆發時,中國正準備搞經濟建設,二要準備解放台灣,解放海南島。解放軍大部分也在南方,在東北只有很少的留守人員。沒有準備,也沒有實力去介入韓戰。

那為什麼後來又介入了呢?

我們看二個問題。

下面全文三千字,五分鐘閱讀時間。

第一個問題,蘇聯為什麼支持金日成打統一戰爭。

二戰之後,按照約定,朝鮮半島按三八線劃了界。一邊是李承晚的韓國,一個是金日成組建的北韓。兩個其實都不甘心半壁江山,都想著打到對面。一開始是李承晚更強烈。因為蘇聯先從北韓撤軍,美國是後撤的。李承晚就覺得有美軍可以幫忙,而且他的實力確實一度強於北韓。

北韓有三個師,原本是四野的。這三個師都是朝鮮人組成的,東北戰事打完,他們也不太願意繼續南下,都希望回國。這個可以理解,所以當時就開始分批地回朝鮮。這是北韓的主要力量。

到了後面,金日成覺得自己實力強了,可以去完成統一事業了。

但一開始,莫斯科並不支持。為什麼不支持呢?
莫斯科認為如果支持的話,很可能跟美國發生衝突,當時美國又有原子彈,而且蘇聯主要的精力還是在歐洲。

但到了後面,莫斯科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轉而支持金日成。

為什麼呢?

有的認為,蘇聯也有了原子彈,不再害怕美國了。

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美國搞了北約,這使得冷戰全面展開。那莫斯科就沒必要顧忌那麼多,在朝鮮半島發生一場戰爭,也是可以接受的。

也有的認為美國對日政策的轉變讓莫斯科擔憂。所以莫斯科希望有一個偏向自己的政府去統一朝鮮半島,從而可以對抗日本。

也有的認為,這是因為新中國的成立,讓莫斯科認為北韓也可以跟新中國一樣取得成功。

另外,莫斯科預判美國不會插手朝鮮半島事務,因為美國既然不管中國的事,就應該也不會管朝鮮半島的事情。而且那段時間,美國的公開演講中又將朝鮮排除在了共同防禦之外。

這些都是猜測,最主要的是,如果韓戰爆發,對蘇聯是有利還是沒利呢?
這要從兩個方面看,一是如果金日成取得成功,那朝鮮半島都會傾向莫斯科,莫斯科就有可能通過支持金日成的行動而取得釜山和仁川這樣的不凍港。

如果失敗,那戰火必然會燒到中國東北地區。

那蘇聯軍隊就需要進入東北地區,就可以重新控制大連旅順。這樣依然可以保持莫斯科在東邊擁有不凍港。

而關於這個,就不得不提到《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這是1950年2月14日簽訂的條約,有效期三十年,這個條約是取代1945年8月民國政府和蘇聯在莫斯科簽訂的不平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在這個不平等的條約里,中國同意莫斯科在旅順港駐軍,另外就是將長春鐵路交給蘇方。

重新簽了以後,長春鐵路交回給中國,蘇聯紅軍從旅順口海軍根據地撤退,蘇聯在大連的資產也全部移交回中國。

這個條約是用了很大的努力才簽成的。

簽成之後,莫斯科可能感覺自己在遠東的利益被削弱了。

而莫斯科長久有一種找補心理,就是我在這裡失去的,我得在另一個地方補回來。比如日俄戰爭之後,俄國在東北失敗,東北的利益落到了日本的手裡,俄國轉身就支持蒙古國獨立,從這裡找補了一下。

那大連旅順還給中國之後,那莫斯科可能寄希望從朝鮮半島這裡找補一下。

成功就是仁川釜山,不成功也可以有望重新回到大連旅順。

所以,這時候莫斯科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開始從反對金日成的統一戰爭變為支持。但是,莫斯科並不希望自己出兵。因為莫斯科認為自己目前還具備戰勝美國的實力,在沒有把握之前,不希望跟美國面對面交戰。

在韓戰爆發之後,蘇聯一直控制不讓蘇聯的軍事人員邁過三八線。在志願軍入朝後,蘇聯空軍也一直只在後面保障運輸,並沒有到前線去交戰。

接下來,聊第二個內容。中國的轉變。

前面我們說了中國一直不願意參戰的,因為中國也有自己的事情。但在韓戰爆發後,中國還是做了準備,一是在東北組成了東北邊防軍,把南方的一些部隊重新調了回來,以備不時之需。

事實證明,這個準備還是必要的。

戰爭一開始,北韓的進展很順利。但是一個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美國很快出兵了。

這其中有一個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國的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可以說打了北韓一個措手不及。

事實上,早在美國出兵後沒多久,毛主席就已經預判到了這一點,並建議北韓在仁川的後方建一條防線。

而這個建議被直接忽略了。

到了二個月後,麥克阿瑟果然在仁川登陸,局面就此扭轉。莫斯科給北京發電報,詢問北京能否出兵。

中國已經開始考慮是否出兵,認為如果美國以及南韓軍隊越過三八,中國應該考慮出兵,但考慮出兵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蘇聯是否會派兵協助。

中國也知道,蘇聯不太可能直接出兵跟美國發生軍事衝突,但中國希望蘇聯能夠給予空軍的支持。因為中國在空軍以及海軍這一塊幾乎還是空白。要是當年中國也有現在的殲二十,那可能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但是,蘇聯並不願意派空軍。原因依然是不希望跟美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

到了十月的時候,美國已經準備在咸興登陸,這一來,就直接到朝鮮人民軍的後方了。

莫斯科非常悲觀,發電給金日成,說中國還沒有決定出兵,所以你全線撤退,把部隊撤退到了中國以及蘇聯。

而恰在這時候,中國決定出兵了。不管蘇聯是否提供空中支援。

為什麼中國決定出兵了呢?
有人認為毛主席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東北是中國的工業重地,禦敵於國門之外,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還有人認為,這是毛主席的責任感,是對革命的信念和意志,是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地位的手段。

不管有沒有這種初衷,韓戰確實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決戰朝鮮》的作者李峰寫道:【曾經有這樣一個國家,在最黑暗的時期,皇太后和皇上被不到兩萬人的八國聯軍在自己的土地上趕得團團亂轉,這個國家的人民在以後的整整五十年間被世界稱為「東亞病夫」,這個國家被全世界蔑視。而在一場偉大的戰爭中,這個民族在鄰國的土地上粉碎了為數上百萬人的十六國現代化聯軍,全世界都開始對她肅然起敬,都開始重新衡量這個民族的分量和價值。

曾經有這樣一個國家,她被其近代的死敵日本蔑稱為「支那」。而在場戰爭之後,「支那」這個詞迅速從日本的口語中消失。連滿手血腥的日本戰犯也在這場戰爭後開始真心接受改造。

曾經有一場偉大的戰爭,一個百年積弱、飽受殖民凌辱的大國,在三年的激戰之後,使「資本主義世界最大工業強國的第一流軍隊被限制在他們原來發動侵略的地方,不僅沒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這是一個具有重大國際意義的教訓。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就是堪稱新中國「立國之戰」的抗美援朝戰爭對於我們這個國家的意義。】

最後,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毛主席意識到蘇聯的因素。

如果北韓戰爭失利,金日成很可能會在東北組建流亡政府,那勢必會將戰火引到中國東北,一來會對中國的新中國建設造成重大影響。因為東北是中國的工業基地。同時,會導致蘇聯出兵東北。

中國跟蘇聯簽有同盟條約,蘇聯可以不顧北韓,但不可能不顧中國。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蘇聯出兵幫助我們不是好事嗎?

是好事,但同時還有一個擔憂。就是蘇聯紅軍再一次進入東北之後,為了作戰的方便,極有可能需要鐵路的控制權以及大連旅順的港口。這使得東北的情況又恢復到解放戰爭時期。到時候很難保證中國的主權不受到侵害。

於是,最好的辦法,甚至唯一的辦法就是抗美援朝,把戰爭阻止在邊境之外。

這是中國出兵朝鮮的前後推斷。明天跟大家聊聊,為什麼領兵的是彭德懷而不是另外二位。

這段歷史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給大家推薦李峰的《決戰朝鮮》,這是一套全景式再現韓戰歷史風雲的經典作品。出版後,暢銷近30萬冊,戴旭、薩蘇、方軍作序,喬良、王湘穗也特別推薦過。

書還入選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推薦書目。中學生可以通過它來了解韓戰。

這套書用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戰前國際國內形勢、重要戰役戰況、雙方將帥決策過程及這場戰爭中湧現的堪稱「軍神」級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同時,本書通過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韓戰台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如中美蘇朝最高領導層的博弈較量,朝鮮人民軍南征的真相,中國出兵朝鮮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內幕,志願軍戰俘的真實境遇,板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韓戰的種種迷思與誤解,非常真實出彩。

而且這個書版權已輸出到韓國。不知道韓國人看了這本書會有什麼感想。

李峰自己說道:「或許,在我們中的某些人嘲笑那些歷史硝煙里的偉岸身影時,他們也在雲端冷冷鄙視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淺薄和低劣。正因為我深深理解那些雲空中的英靈,所以我能寫好他們,這也就是《決戰朝鮮》得到廣大讀者認可的根本原因吧。

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要想被人看得起,總還是需要一點精神的。

真的,不是我寫得好,是先輩們打得好!」

點下面的橫條就可以購買,一共上下兩冊,一共四十三元,全國大部分地區包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