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掉一半果樹,收益增了50%!煙臺發起一場蘋果革命

齊魯壹點 發佈 2020-10-28T16:01:38+00:00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秦雪麗 鍾建軍 李岩松 麻曉曉10月27日上午,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開幕式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開幕式上,19個項目集中簽約,助力煙臺蘋果高質量發展。煙臺蘋果今年迎來豐收,行情好於往年,這背後是煙臺蘋果產業升級邁出的步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秦雪麗 鍾建軍 李岩松 麻曉曉

10月27日上午,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開幕式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開幕式上,19個項目集中簽約,助力煙臺蘋果高質量發展。煙臺蘋果今年迎來豐收,行情好於往年,這背後是煙臺蘋果產業升級邁出的步伐。近年來,煙臺蘋果面臨著老產區的困惑,人老、樹老、品種老、種植模式老舊等問題。面對老大難的問題,煙臺當地政府重拳出擊,發起一場蘋果高質量發展的革命。

寺口鎮果農閆春勝在自家果園裡採摘蘋果。收完這一季,他要把果園中的老樹伐掉,栽種新苗。

收完最後一季果

伐掉老樹栽新苗

收完今年這一季蘋果,寺口鎮花園泊村的果農閆春勝計劃把最後兩畝老果樹伐掉,栽種新品種果苗。雖然栽種一茬新果樹需要3年時間才能有收成,閆春勝還是下定了決心。種了20多年蘋果,他像其他老果農一樣,對市場行情非常敏感。「老果樹的果子上色不好,果個也小,賣不上價,和新品種根本沒法比。雖然栽新苗要三年結果,長遠來看,還是要種新苗。」

提到自家果園,棲霞市桃村鎮後白馬夼村的呂樹榮樂開了花。他家種了四畝果園,三年前,政府提倡老果園改造,她積極響應,一狠心將老果樹全部伐掉,種上了新品種。「那些果樹實在太老了,自我嫁到這個村子,它們就在。」呂樹榮說,老果樹不僅產量低,果子口感也不好,現在種的是煙臺農科院出的新品種,紅富士系列,上色快,口感好。

為了減少空白期損失,呂樹榮在樹下種了花生、地瓜等農作物,算是對收成的一個補充,「今年才第三年就結了不少果,明年又會大幅增加,看樣子後年就要進入豐產期了。」

一葉而知秋。閆春勝和呂樹榮們折射出了煙臺「蘋果革命」的一角。曾幾何時,煙臺蘋果占據著國內蘋果市場「老大哥」的位置,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雖然當前仍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但如何將這個優勢保持住,是擺在煙臺蘋果種植業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據煙臺市農業農村局種植科科長沈興海介紹,煙臺難以規避全國蘋果行業勞動力老化問題,50歲以上的勞動力占了很大比例,年輕勞動力越來越少。另外,隨著國內新興產區崛起,國際市場進一步放開,大量國外蘋果湧入國內市場,煙臺蘋果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以前的煙臺蘋果在國內是一枝獨秀,而現在國內蘋果市場百花齊放。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處於對好果賣好價的追求還是迎戰激烈的市場競爭,煙臺蘋果都亟須一場變革。在此背景下,煙臺市委、市政府統籌考慮整個國際國內市場形勢,提出了高質量的發展規劃,通過提高蘋果生產質量,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蘋果,再通過第三產業的流通,提高全產業鏈的發展效益,實現整個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果樹隔行去行

效益不降反增

煙臺「蘋果革命」的第一板斧便是淘汰改造老果園。2017年,煙臺市紅果果家庭農場技術負責人劉魯強決定向自家蘋果園開刀,對老果園分計劃隔行去行,當時周邊一些果農還不太理解。

隔一行砍掉一行蘋果樹,相當於產量要降一半,這收益不是也要減去一半?劉魯強卻不這麼認為,他種了30多年蘋果,大學學的也是農業相關專業,對於蘋果種植,他有自己的理解。「其實蘋果的利潤大部分都取決於好果,以前那種密植果園,產量高,產出來的大部分是低端蘋果,沒有多少利潤。」

砍掉近一半果樹後,新果園果樹行距由原來的4.5米擴大到現在的9米,果樹的通風和光照條件大幅上升,抗性也提了上來,病蟲害防治的壓力明顯減小,加上用有機種植的標準去種樹,果品質量提了上來,無論是口感還是色澤,都有很大提升。

行距變寬後,機械可以開進果園,節約了大量的人工勞動力。「以前噴藥,車開不進去就得靠人工,70畝地要雇9個人,每天費用每人180元,用機械的話一天就能完成,一年噴藥六次,人工費就能節省6000元。」量產下來後,果園減少了一部分生產壓力,也緩解了勞動力緊張的局面。「以前就怕找不到工人,現在整個生產具有可操作性,不是說找不到工就幹不了活了。」

據劉魯強介紹,果園隔行去行改造後,產量損失在40%左右,但好果率明顯提升,去年達到了60%,今年儘管受天氣影響,好果率預計也能到40%左右。當年改造完第一年,畝效益持平,減少勞動力投入30%以上,第二年較老果園增加收益30%,第三年能增效50%左右。「提前改造試驗區大約10畝地,三年增效10萬元左右。」

今年,果園的部分果子還沒摘,就已經被客商預訂了。在這期間,看到隔行去行帶來的效益,劉魯強的親朋好友也開始對老果園改造,降低種植密度,提升果品質量。「現在他們有的比我還去得厲害,動不動就說砍了不要了。」劉魯強笑著說。

招遠市閆家溝村的山地里,承包方工作人員在查看新品種黃金維納斯蘋果樹的生長情況。

智慧化種植成規模

農場主拎包入住

種植新品種,採用現代化管理模式,打造高端果品,已經成為煙臺當地很多合作社和公司的共識。在煙臺招遠市閆家溝村的山地里,2200多畝的蘋果苗木正在長成,種植了一年多,部分果樹已經開始掛果了。

這片種植地是由招遠市好地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承包的村裡土地,此前,這裡連路都沒有,當地村民只小面積種植果樹,分散又缺水。據公司工作人員孫浩凱介紹,2017年,公司開始對這塊地開發,開路引水,規置土地,規模化種植了矮化蘋果苗,大多種的都是高端果黃金維納斯,該果產量高、果肉硬實,糖度高又耐儲存,眼下收購價在每斤15元左右。

此前,這裡的老果樹大部分是喬化果樹,樹型大,田間作業都需要人工完成。「這種矮化樹分枝短,在1米以內,行距保持4米多,機械可以進來作業,除草、打藥、開溝施肥、水肥一體灌溉等都可以機械完成。」

在招遠市大戶莊園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場主的智慧蘋果種植體系已形成規模。合作社流轉了周邊村莊的3500畝地,其中1500畝地用於蘋果種植,合作社統一管理,對地塊進行劃分後,利用招標形式分包給農場主。修好路,通了水電,種好苗,對果樹統一灌溉、噴藥,還配備了管理房、技術支撐和銷售團隊,即便是沒種植經驗,農場主也可拎包入住,邊學邊種。

大戶莊園種植基地打造了合作社果園物聯網控制中心,該系統可以實現自動檢測土地的濕度、溫度、風向等指標,何時澆水、何時施肥,系統可根據傳輸數據提醒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端的操作,即可控制滴灌設施進行作業。該系統還可以實現病蟲害的檢測,園區果樹每一片葉子的狀況都可以在終端一覽無餘。

老果園改造

每斤能多賣五毛以上

以上僅僅是煙臺蘋果高質量改革的一個縮影,要知道截至2019年,煙臺全市蘋果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分別達282.6萬畝、559萬噸,均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全市從事蘋果產業的人員近170萬人,這場蘋果改革將對當地蘋果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據沈興海介紹,在客觀分析全市蘋果產業現狀後,煙臺提出了利用三年時間更新改造120萬畝老齡果園,到2020年,至少要改造40萬畝,經過這將近一年的發展,推動效果相當明顯,目前,全市更新改造老齡果園47.2萬畝,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的18%。

同時,煙臺啟動了伐老建新項目,伐掉老樹建新樹,達到了9.3萬畝,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還通過改良土壤、「高接換頭」、隔行去行、隔株去株等措施進行改造。

改造後的果園面貌取得了明顯變化,從今年秋天結果及市場情況來看,經過老舊果園改造後的蘋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比如往年老果園蘋果,每斤賣到2元錢左右,今年改造後可以賣到2.5—3元,在產量基本沒影響的情況下,增加了效益,使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果農的肯定,為今後的老齡果園改造也打下了良好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