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相似性與互補性

不愛說話的phd 發佈 2020-10-28T20:00:57+00:00

此外,丈夫和妻子間的相似性越大,他們就越幸福而且越不容易離婚,這種相關關係是有趣的,但是它們之間孰因孰果卻還是個謎。

當我們逐漸了解了對方後,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到熟人是否可以變成朋友。

 物以類聚嗎?

對於這一點我們深信不疑,朋友、訂婚的情侶以及夫妻,會比那些隨即配對的人更可能擁有相同的態度、信仰和價值觀。此外,丈夫和妻子間的相似性越大,他們就越幸福而且越不容易離婚,這種相關關係是有趣的,但是它們之間孰因孰果卻還是個謎。到底是相似性導致了喜歡,還是喜歡導致了相似性 。

1. 相似產生喜歡

實驗表明,當某人的態度與你自己的越相似時,你就會越喜歡他,相似性產生喜愛,這不僅對於大學生,而且對於兒童和老人,對於不同職業以及不同文化的人也都適用,當他人的想法與我們的相似時,我們不僅會讚賞他們的態度,而且會推斷他們的性格也很好。

這種相似性導致喜歡的效應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驗證。

2. 不相似導致不喜歡

我們有一種偏好——錯誤的一致性偏好——傾向於 認為別人與我們擁有同樣的態度,單發我麼發現某人與我們的態度不一致時,我們就會傾向於減少對這個人的喜歡,如果那些不同的態度和價值觀與我們的道德信仰具有強烈的關係,我們就會更加不喜歡並且遠離他們。同一政黨的人之所以在一起,與其說他們喜歡那些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其他成員,還不如說他們討厭那些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

總之,不同的態度對喜歡的抑制作用甚於相似態度對喜歡的促進作用。

所以心理學家認為,「文化種族差異」之所以持續存在,是因為文化差異本來就是現實生活的事實,現實生活中既存在現實取向、自然表露、注重精神和由情感驅動的黑人文化,也存在未來取向、注重物質和由成就驅動的白人文化,與其想方設法來消除這些差異,倒不如好好感激這些差異對多元文化社會的文化結構所作的貢獻,在某些情境中,善於表達式優點,在另一些情境中,未來取向是優點,每一種文化都有許多要向其他文化學習的地方。由於文化多樣性程度的提高 ,而我們對於差異又有天生的警惕性,尊重和欣賞差異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主要的社會挑戰。

3. 對立引發吸引嗎?

我們不是也會被這樣的人吸引嗎?他們在某些方面與我們不同,但又與我們的某些人格特質互補,我們受到那些有著不同氣味的人的吸引,這種基因上的差異避免了近親繁殖以及後代出現免疫系統缺陷的問題。但是態度和行為特點呢?

以往的經驗認為人格品質互補的人能夠相互吸引,如一個外向的、具有支配性的人的需要,正好和靦腆的且喜歡服從的人是天作之合,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有說服力的。但是卻未能得到研究者的證實。大多數人會被富於表現力且外向的人吸引,但當一個人處於沮喪的情緒中時,事實正好相反,那些傷心的人在與 開心的人相處時會倍感淒涼。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一些方法使差異產生喜歡,支配性和被支配性也可能會是其中一種,但是一般來說,對立者並不吸引。

Ref: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關鍵字: